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图书馆深层次嵌入式学科服务评价方法

高校图书馆深层次嵌入式学科服务评价方法

【摘要】:对学科服务刚起步的图书馆,由于其工作开展初期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科服务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可采用这种评价方法。包括现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学科专家评价法、对比法等较为常见的定性评价方法。检验主要学科服务计划执行情况,以利于调整和指导后续的工作。LibQUAL+TM尽管主要应用于对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评价中,但它仍然适合于对图书馆具体业务工作的评价研究。

评价方法是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评价方法是随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而逐步完善的。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一般应选择操作实施容易、与评价对象联系密切一些的方法。结合学科服务实践的实际,主要讨论和探讨以下方法。

2.1 经验评价法

经验评价法主要是根据某些人的实际经验来进行评价。主要用于一般性的工作检查和工作总结。具体有观察分析法和调查研究法等。由于受评价者的经验和活动范围所限制,随意性、主观性极强,很难得到准确的评价结论。因此,在较为正常的评价中很少被采用。对学科服务刚起步的图书馆,由于其工作开展初期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科服务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可采用这种评价方法。

2.2 定性评价法

定性评价法是以评价者的主观判断为基础,根据事先确定的一些等级标准(如:好、较好、一般、差等模糊评语)而非数量化的状态评价。包括现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学科专家评价法、对比法等较为常见的定性评价方法。定性评价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服务的价值所在,能够大概反映学科服务工作的现状,处理一些不易进行定量分析的问题。在学科服务评价中,往往对一些无法用数据统计的表征概念意义的指标和数据采集,以及统计周期较长、难以操作并无法反映动态变化的指标项才用此评价方法。运用定性评价法时,由于评价者的知识和经验的差异、或者评价者对于被评价对象存在有明显的偏向,都会使评价结果具有较大的差异,甚至是失真,同时,由于缺乏足够数据支持,只是一个笼统的评判,其说服力显得有些欠缺。因此,在使用定性评价时一般还需要进行评价结果可信度分析。

2.3 定量评价法

定量评价法是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进行评判的方法。具体有概率抽样法、模糊评判法等。定量评价法克服和减少了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和价值或利益的偏向性,它提供的是一系列的客观、精确、明确的数据,是一种系统、客观的数量分析方法,其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定量评价法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无论是图书馆评估还是其具体工作评价都广泛运用此法。

2.4 CIPP评价法

CIPP评价法亦称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是美国教育评价家斯塔弗尔比姆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它认为评价就是为管理者做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过程。CIPP是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的缩写,20世纪90年代引入图书馆界。基本观点是:评价最重要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它主张评价是一项系统工具,为评价听取人提供有用信息,使得方案更具成效。在搞好评价活动中,评价设计大纲和实施流程是必要的。背景评价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评定其需要、问题、资源和机会,运用于学科服务评价中,主要评价学科服务规划、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具体实施情况。输入评价是在背景评价的基础上,对达到目标所需的条件、资源以及各被选方案的相对优点所做的评价,其实质是对方案的可行性和效用性进行评价。对于学科服务评价主要是评价为达到学科服务目标所投入的资源及其运用情况,特别强调学科用户需求的满足、经费的合理使用和建立良好的工作组织等内容。过程评价是对方案实施过程中做连续不断地监督、检查和反馈。检验主要学科服务计划执行情况,以利于调整和指导后续的工作。结果评价是对目标达到程度所做的评价,包括测量、判断、解释方案的成就,确证人们的需要满足的程度等,在学科服务评价中主要用于评价学科服务目标实现情况。

2.5 LibQUAL+TM评价法

LibQUAL+TM评价法的全称是:Charting Library Service Quality,即图表化图书馆服务质量,是由美国研究图书馆学会(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ARL)为美国及国际图书馆界提供的统计及评估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一整套在线评价系统,利用该服务的图书馆可以征求、跟踪、了解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意见,并根据读者意见而采取行动。目前,LibQUAL+TM系统已经收集包括中国在内的超过100万个图书馆用户的数据,支持12种语言,成为全球最具国际影响的图书馆质量测评系统。LibQUAL+TM的基本原理为:用户的意见是判断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唯一可靠依据;服务质量表现为用户感知的服务水平与其期待水平之间的差距;服务质量包含若干方面,而且每个方面可以通过若干相互关联的陈述项来测度。LibQUAL+TM尽管主要应用于对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评价中,但它仍然适合于对图书馆具体业务工作的评价研究。LibQUAL+TM研究最初就是用图书馆的馆际互借业务做试验。LibQUAL+TM评价法在学科服务评价中仍然适用,也可以主要用于学科服务质量评价。

2.6 AHP分析法

AHP是层次分析法是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的简称,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正式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其方法步骤为:第一步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二步构造成对比较阵,第三步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第四步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在学科服务评价中以图书馆学科服务系统达到的最终目标为总目标,全面分析学科服务所涉及的具体内容,选出能全面评价学科服务整体的一组具体内容指标,根据其间关系形成不同层次,根据学科服务工作的实际情况来构建评价层次结构模型,层次关系确定了就对各层次中具体内容指标进行权重确定,对其指标数进行两两比较形成一致性判断矩阵所得的各项权重值,对权重值进行排序得到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