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思想、明确评价的目的,加深对学科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和有关标准的理解,为评价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里,各学科馆员、学科服务团队、图书馆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项目要求,如实地全面收集各种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按评价要求逐项进行自我评价。......
2023-08-05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学科馆员的动态服务使学科用户在需要的时候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满意的学科信息需求,它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目标性。因此,对学科服务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也是有目的的,同时对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图书馆服务评价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收集图书馆服务的全部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对服务过程和效果作出客观衡量和价值判断。它是图书馆战略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评价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图书馆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是实现图书馆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1.1 把握服务方向、创新服务理念
学科服务的方向概括地说,就是从学科管理运行机制到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都必须体现为高校学科建设服务,为高校发展服务。学科服务方向是否正确,理念是否具有创新性,主要通过评价来进行判断,这种判断必须对学科服务的目标、规划和计划的方向性认定,对学科服务管理过程分析,对服务效果检验,以及对学科服务的思想情况进行了解。通过评价,以纠正其不合适的方面,促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和发展。
1.2 改善服务条件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条件是指学科服务的场所、设备、人才和经费,这是学科服务活动实施的物质基础。服务条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一般情况下,条件优越的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相对要高,反之亦低。当然,不同的高校由于其学科建设的现状各异,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情况也不同。因此,我们对学科服务的条件并非无限地改善,还得强调工作和条件的相适性,即条件的改善要与工作开展同步。学科服务的基本条件超越工作需要也是一种浪费,工作的必要条件都不能满足,势必影响工作的开展,而条件和工作如何相适应,这就需对其相关要素作出科学的评判,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并依此提出改善措施。对各个图书馆而言,学科服务的条件中哪方面薄弱,应优先改善,也只有通过评价,才能作出科学判断。
1.3 优化管理过程
学科服务管理是学科服务能否正常运行和有效实施的关键,是学科服务的重要保障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学科服务评价包括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管理过程的评价。在评价中,对学科服务管理过程进行系统调查形成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学科服务管理过程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使学科服务管理更加合理化,还可对学科服务管理过程起优化作用。
1.4 提高服务质量
图书馆服务质量是指图书馆服务过程及其最终提供的服务产品的优劣程度,具体体现为服务取得的效益大小、达到的目的程度、问题解决的结果状况,最终反映在用户和服务机构双方的满足或满意程度。服务质量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图书馆服务能力的强弱,而且还体现于用户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感知等。也就是说,服务质量是用户主观感受到的质量,服务质量的最终确定需要依靠用户,要是用户难以感知到或仍旧不满意,那么服务质量就不高。学科服务是因学科用户的需求而产生的,同时伴随着学科用户的需求而发展,没有学科用户或者学科用户不满意的学科服务是无法生存的。因此,学科用户及其满意度是检验学科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同时,以用户对服务过程和效果的满意度来评价学科服务也更科学、客观和公正。一方面,减少了图书馆管理者对学科服务评价不可避免的主观性,更具可信度。另一方面,能全面暴露学科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评价结果更具针对性,对学科服务的发展更具引导性。另外,让学科用户成为学科服务的评价主体,还能扩大学科对服务的宣传,更多地了解学科服务,激发学科用户参与学科服务的积极性,体现其主人翁地位。同时还能增强学科用户对学科服务的监督作用,促进学科服务的发展,提升学科服务质量。
1.5 提供决策依据
学科服务评价可了解用户对学科服务及其过程的感知、体验和期望,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科用户对现有学科服务的内容、规范、标准、要求的期望。关于学科服务的规范、标准等应有利于学科服务的健康发展。学科服务的管理、范围、内容、模式、发展速度等应与各高校的学科建设的客观需要相适应。这就要求图书馆在进行学科服务决策时,必须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而学科服务评价,可以对主客观情况和供需情况进行分析、评判和预测。利用评价结果可以改进现有的服务并确定新服务,进而推进图书馆在馆藏发展、网络服务、研究支持和学科载体建设以及其他潜在服务方面的有效投入,为学科服务的深度发展提供依据,为馆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有关高校图书馆深层次嵌入式学科服务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统一思想、明确评价的目的,加深对学科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和有关标准的理解,为评价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里,各学科馆员、学科服务团队、图书馆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项目要求,如实地全面收集各种原始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按评价要求逐项进行自我评价。......
2023-08-05
1 调整馆藏结构,为教学科研提供基本服务馆藏资源是一切图书馆工作和服务的基础,合理调整和完善馆藏结构,充分利用馆藏资源是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提供服务的先决条件。也就是说,通过用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推动教学科研的发展。......
2024-01-22
在设计学科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根据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性质、特点和内容,确定既符合现实主义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的评价指标,又使评价结果能真正体现学科服务的水平和反映学科服务的质量。在设计学科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尽量从学科服务整体出发,不能顾此失彼,使其尽可能是全面系统地反映出评价对象的各个方面的因素。......
2023-08-05
学科服务是一种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作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向,要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和旺盛的上升势头,就需要不断地对其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因此,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进行科学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科服务评价作为学科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是引导学科服务系统优化的最有效途径。......
2023-08-05
对学科服务刚起步的图书馆,由于其工作开展初期需要进一步了解学科服务工作的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可采用这种评价方法。包括现场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学科专家评价法、对比法等较为常见的定性评价方法。检验主要学科服务计划执行情况,以利于调整和指导后续的工作。LibQUAL+TM尽管主要应用于对图书馆整体服务质量评价中,但它仍然适合于对图书馆具体业务工作的评价研究。......
2023-08-05
评价指标不仅要反映现实情况,指导工作开展,保证学科服务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还需要把握未来发展的趋势,制定一个具有超前意识的前瞻性的学科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为学科服务工作指明努力的方向。在对学科服务进行评价时,往往最直接的就是指标量化。因此,我们在设计学科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要遵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2023-08-05
表2-1学科化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续表4.2.2数据收集学科化服务评价原始数据收集的准确性是评价结果客观性的基础,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也可以采用访谈法或其他方式。在学科化服务评价中,针对重点用户可以采取访谈法进行第一手资料的积累。利用访谈法进行学科化服务评价资料收集,要对访谈进行认真的设计,包括访谈程序的制定、访谈对象的选择以及访谈人员的选取与训练等。......
2023-0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