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校图书馆深层次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价值意义

高校图书馆深层次嵌入式学科服务的价值意义

【摘要】:4.4学科化服务是网络时代开展知识服务的有效途径网络时代信息量迅猛增长,传统服务中以文献为单元进行检索与获取,产生的冗余信息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效率。

学科化服务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种面向用户的创新型主动式信息服务和个性化的集成信息服务,也是管理上的一种创新行为。高校图书馆通过学科馆员的工作更好地融入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的各项活动之中,加速了信息资源的传递与交流,成为一种深受用户欢迎,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从学科馆员的管理实践来看,一流的图书馆必须有一流的信息服务,一流的信息服务必须要有完善的学科馆员机制来保障。建立学科馆员制度、提供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业务发展的一种趋势,是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适应信息化、用户需要深化服务和创新服务的必然选择,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意义。

4.1 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的体现

图书馆价值一般是指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即图书馆为满足用户信息需求而做的种种努力和贡献。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在了解并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的行为模式,进而评估自身的实力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服务方案的过程中得到实现和深化的。

学科化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是一种更具主动性的服务模式。如果说以往的图书馆服务将图书馆的社会价值的实现拘泥于物理空间或者小范围内的虚拟空间的话,学科服务则让图书馆跨越时空限制,在利用自身资源和服务优势构建起来的无形的信息网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这一过程带有很强的“主动出击”色彩,让图书馆社会价值在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同时发展、延伸。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在信息技术零壁垒、网络信息泛化的时代,以一种更为专业、主动而深入的精神证明自身的社会价值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而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也在诸如分析、整理、推送、融入等步骤中逐渐得到彰显和深化。

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化服务中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提高图书馆的存在感的过程,而“存在感”的提升对于身处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而言更显得迫在眉睫。环境的巨变不但改变了用户的信息行为,也淡化了图书馆的存在感。而学科化服务正是对这种时代巨变的一种灵敏感应:高校图书馆要提高自身的存在感和存在价值,要打破传统服务的时空界限,主动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带到主体(用户)的身边,在用户周围建立起无形的图书馆网络。而要想在泛在的互联网资源背景下脱颖而出,高校图书馆需要利用自身的学科优势,提供专业的信息检索知识,提炼、整合并分化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以更为专业化、学科化和特色化、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在大一统的网络环境下赢得用户的支持和肯定。这种资源整理的过程其实也包括了用户一直在使用的网络免费资源。所不同的是,图书馆对这些泛化的网络资源也进行了专业化的整合、归类,以专业化、学术化、学科化的资源和服务对抗泛化、大一统的网络资源,成为图书馆提高自身价值的重要思路。学科化服务正是应和了一定时代发展的趋势。

4.2 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自我价值的实现

图书馆价值除了指一般意义上的图书馆社会价值之外,还包括图书馆作为价值主体时通过从外界“获取”一定的资源和能满足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自我价值,即此时图书馆处于价值主体的位置。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图书馆是一类特殊的价值主体,具备一定的整体理性思维能力,对其自身的发展前景、现实需求具备一定的理性思考能力和主观愿望,通过对自身发展状况、所处地位和所需资源等的评估和规划,从外界(价值客体)获取相应的资源和能量,进而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如高校图书馆通过参加培训提高馆员的专业素养,通过评估用户需求丰富馆藏规模、更新图书馆软硬件设备,通过预算申请更多的政府拨款等,都属于通过这种“获取”的方式来“满足”图书馆自身的发展需求和愿望。但图书馆并非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主观愿望而实现“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满足必然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以系统有效的体制、资金和资源的保障作为发展的后盾。细观开展学科化服务的各单位,不难发现,在开展学科化服务以前,高校图书馆将自身的“状态”调整到了最佳之后才推出诸多的服务项目,而这里所说的“图书馆的状态”就包括图书馆组织结构的调整、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专业培训、图书馆学科资源的购买组建、相关软硬件设备的引进等。在这些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再开始细化学科服务的项目内容。除了这些准备工作,还包括对学科服务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评估测量,并设立一定的激励机制,对优秀的学科服务项目及相应的学科馆员予以一定的奖励,肯定其工作价值等。各种努力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以高效的方式服务于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进而体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因此,学科化服务中所开展的诸多前期准备工作和后备的评估、激励机制等都是高校图书馆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过程与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的实现并不冲突,它们是一个相互支撑和相互促进的过程,或者说高校图书馆自我价值的实现本身就是高校图书馆社会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高校图书馆实现社会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要素。

4.3 学科化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学科建设所提供的最具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学科建设必须要有完备的信息资源支持,否则学科建设就成为空中楼阁,提高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就成为一句空话。当然,尽管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信息资源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为教学科研提供基本的信息服务,但由于这些资源与服务普遍都是面向全校师生,而没有对专业区别对待,从而使得专业人员特别是教师、研究生的深层次服务得不到满足。如非学科服务的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由于服务的内容范围广、针对的服务对象范围广,在有限的人力与资金的条件下,就学科而言信息资源建设可能比较薄弱,也不可能专门针对高端用户提供对口的专业信息服务,故只有开展学科化服务,才可能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4.4 学科化服务是网络时代开展知识服务的有效途径

网络时代信息量迅猛增长,传统服务中以文献单元进行检索与获取,产生的冗余信息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效率。而与此同时,以知识为单元的信息检索与传递却使用户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它不仅表现在用户减少了信息过滤的时间,更表现在直接获取知识。无疑,知识服务将是网络时代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而开展学科化服务正是提供针对性知识服务的有效途径,如目前高校图书馆开展有学科导航服务、学科知识门户建设等。

4.5 学科化服务是沟通用户并不断改进资源建设、完善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较为理想的模式

不可否认,高校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有些用户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有些服务却很少被用户利用等。这种结果固然由多方面的原因所造成,但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图书馆与用户缺乏必要的联系,由此导致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与用户需求部分脱节,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与用户所需的服务不完全吻合。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强与用户的沟通,而开展学科化服务的一个前提就是学科馆员必须了解、熟悉学科用户,并经常与用户保持联系,满足用户的各类信息需求。因此,学科化服务是沟通用户并不断改进资源建设、完善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较为理想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