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褚龙祥作品概述与生平考略:道光朝文人戏研究

褚龙祥作品概述与生平考略:道光朝文人戏研究

【摘要】:文中对褚龙祥的生平描述与傅文基本相同,并没有新的信息补充;但其介绍的新发现的褚氏作品,为学界提供了重要线索。其实褚龙祥传世的作品不仅数量不菲,而且兼及文人戏和地方曲艺等多种形式,反映了道光时期文人戏曲家向民间艺术回归的特殊现象,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据以上文献爬梳,我们可以略知褚龙祥的生平事迹。褚龙祥书稿版心均印有“希葛斋”字样。

近代学界对于褚龙祥及其作品的记述,首见于傅惜华的《清代杂剧全目》:“褚龙祥,字鳞字,别署希葛散人。河北任邱[1]人。书斋题曰:希葛斋。其生平事迹,可知者惟此而已。通戏曲,制有杂剧三种,传奇一种,俱传于世。”[2]《全目》还列出褚氏的三种杂剧《襄阳狱》《寻闹》《降雕》并予以简介。此后,关于褚龙祥的研究一度中断。直到1990年,张增元的文章《新发现褚龙祥的戏曲与鼓词钞本》才重新将褚龙祥纳入研究视野。文中对褚龙祥的生平描述与傅文基本相同,并没有新的信息补充;但其介绍的新发现的褚氏作品,为学界提供了重要线索。其中包括有褚龙祥“幼年所作四十六篇八股文”[3]的选集《希葛斋文稿》,《改正好逑传》鼓词并所附《新编小曲》,《南九宫十三调曲牌目》以及《弋腔七出》四种文献。近年来随着“红楼戏”研究的热潮,褚龙祥作为《红楼梦填辞》的作者也开始受到红学界的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并没有学者对现存的褚氏作品进行完整的梳理和研究,就连其生平也仅以寥寥数语带过,没有新的发现。其实褚龙祥传世的作品不仅数量不菲,而且兼及文人戏和地方曲艺等多种形式,反映了道光时期文人戏曲家向民间艺术回归的特殊现象,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同时,这些作品也为我们了解褚龙祥的人生经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据笔者目力所及,褚氏作品共计11部,现存10部,目录如下:

文集1部:

《希葛斋文稿》,八股文选,钞本。

戏曲7部:

《红楼梦填辞》,传奇,誊清稿本。

《改正好逑传》,鼓词,誊清稿本。

《新编小曲》(16种),八角鼓曲,誊清稿本。

《弋腔七出》,弋腔折子戏,钞本。

《襄阳狱》,杂剧,誊清稿本。

桂花姻》,传奇,誊清稿本。

《寻闹》,弋腔戏,已佚,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存目[4]。

小说1部:

《曲牌名儿凑趣》,中篇白话才子佳人小说,誊清稿本。

曲谱1部:

《南九宫十三调曲牌目》,曲牌目录,誊清稿本。

评点1部:

清代诗人边浴礼著有《柳梅序》小说,褚龙祥为之评点、钞录,并绘人物小像于书前,题名《绣像柳梅序》,誊清稿本。

据以上文献爬梳,我们可以略知褚龙祥的生平事迹。

褚龙祥(1817以前—1852以后),字鳞字,号希葛散人、卧庐散人,斋名希葛斋,河北任丘人,戏曲家,经历嘉、道、咸三朝。

注:《希葛斋文稿》(以下简称《文稿》)落款“任邱褚龙祥鳞字”。《改正好逑传》落款“希葛散人纂”。《红楼梦填辞·自序》落款“卧庐散人漫笔”。褚龙祥书稿版心均印有“希葛斋”字样。《文稿》所载最早者,为“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窗刻”;据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载,《寻闹》尾注“壬子九月立冬前一日廿五编,十二月朔日誊清”[5],壬子为咸丰二年(1852),推知褚氏生卒起讫。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1817)至道光六年丙戌(1826),读书于任丘桂岩书院。业师孙紫珊、张鲁江、毛学宪、刘丹墀、李金塘。成绩优异。

注:《文稿》所收文章,边注时间自“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窗刻”起,至“丙戌窗刻”止,丙戌为道光六年(1826)。《文稿·官事不摄焉得俭》篇边注“丁丑夏桂岩书院课上取一名”。另,桂岩书院,“在任邱县城内,本朝乾隆十八年,知县陈丈合建”[6]。《文稿》部分文章边注或后附业师评语,统计姓名曰“孙紫珊夫子”“邑侯张鲁江夫子”“毛学宪”“彤兮刘丹墀”“颖楼李金塘”“李敬亭先生”。《文稿》部分文章边注中记载了当时的课业排名情况,褚文均名列前茅,如《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一篇,边注“道光五年紫珊夫子乙酉夏月课,超等一名”。

道光元年辛巳(1821)十一月,为边浴礼所著小说《柳梅序》评点、题画,并誊录,题名《绣像柳梅序》。

注:《绣像柳梅序》评点后落款:“道光元年,岁次辛巳,仲冬大雪后三日平午,画斋褚龙祥鳞字录于陋室之北牖下。”正文下落款:“任邱袖石边浴礼著、鳞字褚龙祥评”。

另注:边浴礼,生卒不详。字夔友,一字袖石,直隶任丘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河南布政。道咸间诗人,有《健修堂诗集》《空青馆词稿》存世。事迹详《清史列传》。

道光二十年庚子(1840)十一月前,《红楼梦填辞》书成,自题律诗五首。

注:《红楼梦填辞》前有律诗五首,落款“庚子冬月自题”,可知成书时间不晚于此,庚子为道光二十年(1840),冬月为十一月。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1)闰三月,作《桂花姻》。

注:《桂花姻》篇尾落款“道光二十一年,岁在重光赤奋若,闰三月上巳后三日”,重光赤奋若为辛亥之太岁纪年。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五月,为《红楼梦填辞》作序。秋,又序。赵玺、边邹岑为题辞。

注:《红楼梦填辞·自序》落款“道光壬寅芒种日卧庐散人漫笔”,壬寅为道光二十二年,芒种日为五月初一。后再序,落款“壬寅秋仲又题”。赵玺《红楼梦传奇题辞》、边邹岑《红楼梦传奇题词》(四首)均列于再序之后,约为同时。

同年冬,作《南九宫十三调曲牌目》。十二月,作《曲牌名儿凑趣》。

注:《南九宫十三调曲牌目》扉页落款“壬寅冬订”,壬寅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曲牌名儿凑趣·后记》落款“道光二十二年壬寅嘉平月小寒日竣录”,嘉平月为十二月之别称。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1843),始作《改正好逑传》,次年誊清完稿。

注:《改正好逑转·鼓词后记》云:“这一部鼓词自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夏六月间起稿,至十一月二十九夜竣事。明年甲辰,自春正月底誊真,至四月二十六日完篇。其中因有许多耽误,计编列不足百日。迻书绰有四旬,盖亦将近半年的工夫。阅两年头,大非容易事,书于篇尾以识,乐此不疲也。希葛散人记。”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1847),作《新编小曲》。

注:《新编小曲题目》下落款“丁未二十七年纂”。

咸丰元年辛亥,重抄《新编小曲》及《改正好逑传》。

注:《新编小曲题目》后补款“辛亥重钞”,辛亥为咸丰元年(1851)。《改正好逑传·鼓词后记》云:“兹又少加改正,重钞全部,更觉可观。时咸丰元年辛亥季夏六月十日小暑巳刻,录于希葛斋窗下。”

咸丰二年壬子(1852)九月,作《寻闹》。十二月誊清。今未见传本。另有《襄阳狱》《弋腔七出》,作期暂不可考。

注:据傅惜华《清代杂剧全目》载,《寻闹》尾注“壬子九月立冬前一日廿五编,十二月朔日誊清”[7],壬子为咸丰二年(1852)。另,笔者学力尚浅,迄今未能寻得此本;邓绍基《中国古代戏曲文学辞典》等亦云“杂剧《襄阳狱》《寻闹》《降雕》3种,傅惜华原藏有作者咸丰年间希葛斋稿本,今未见”[8],故疑此剧已经散佚。

《襄阳狱》《弋腔七出》均未标注作期。其中,张增元推测《弋腔七出》与《南九宫十三调曲牌目》约为同时,云“他(褚龙祥)的另一个钞本《弋腔七出》,书口也有‘希葛斋’三字,纸张、字迹与《南九宫十三调曲牌目》钞本相同,故知两书抄写时间相近”[9]。然褚氏稿本、钞本中,除《改正好逑传》及所附《新编小曲》誊于普通双栏纸外,其余作品均使用双栏单黑鱼尾、版心印有“希葛斋”字样的同款纸张,字迹亦出自褚氏一人之手,张文以此为据不甚充分。因此本书对此观点存疑,有待方家进一步论证。

褚氏生平清贫,功业无名。居乡间,交游不广。作品亦不播于外。

注:《曲牌名儿凑趣·后记》云“余固陋且贫,无多书”,可证其贫。笔者查阅王家相《清秘述闻续》等道咸时期的科举文献及地方志,均未见褚龙祥之名,可见科场无名。现存褚氏文献中,为之题诗者仅赵玺、边邹岑二人而已,其中边邹岑为“任丘八大家族”边氏后裔,可知其交游不出任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