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道光朝文人戏研究》:重塑《补天石传奇》历史本事

《道光朝文人戏研究》:重塑《补天石传奇》历史本事

【摘要】:《补天石传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毛声山在《琵琶记·总论》中拟定的一份戏曲目录。实际上,《补天石传奇》寄寓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补天石传奇》选取了八件令人惋惜的历史憾事,通过改写事件结局为之“补恨”。后两种则旨在弥补个人生活的缺憾:《贤使君重还如意子》,以邓攸桑园寄子为本事进行改写。而所增之《碎金牌》,为冤沉风波、忠贯千秋的抗金名将岳飞彻底张目抒恨。

《补天石传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毛声山在《琵琶记·总论》中拟定的一份戏曲目录。周乐清有感于毛氏“凡作传奇者,类多取前人缺陷之事,而以文人之笔补之。……予尝旷览古今事之可恨者正多,拟作雪恨传奇数种,综名之曰《补天石》。……诸如此类,皆足补古来人事之缺陷”[50]的“爽心快膈”[51]之语,将其所拟题目敷衍成曲。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文人遣兴和炫才练笔的行为。实际上,《补天石传奇》寄寓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作者的个人经历与家国理想、时代变迁都融入其间,已经彻底超越了毛声山遗目的藩篱。因此,周乐清仅将毛氏题目作为创作触发点和故事外壳予以保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契合时代主题的全新创作。

首先,对历史事件的改写。

《补天石传奇》选取了八件令人惋惜的历史憾事,通过改写事件结局为之“补恨”。前六种兼顾个人与国家的命运:《太子丹耻雪西秦》(简名《宴金台》),本事原载《战国策·燕策三》,荆轲刺秦失败,燕为秦灭的史实在剧中改作樊於期诈死、荆轲献图留于秦馆,最后在太子丹的领导下里应外合、一举灭秦的结局。《丞相亮祚绵东汉》(简名《定中原》),本事原载《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诸葛亮病死五丈原的悲剧为千古遗憾,剧本将此遗憾改为称病诈死,引诱司马懿出军被歼,诸葛亮匡扶汉室。《明月胡笳归汉将》(简名《河梁归》),叙述李陵归汉之事,李陵本事原附《汉书·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内,汉武帝以其降匈奴灭李氏家族,且史书以其为不忠之臣,未得昭雪;剧中不仅安排李陵偶遇苏武,共返汉朝,而且带兵灭胡有功,一门旌表,相反卫青霍去病等人尽革前职。这部剧不仅为李陵解冤,更为不得志的飞将军李广抒愤。《春风图画返明妃》(简称《琵琶语》),昭君出塞、画工作梗、魂断青冢,本事出自《西京杂记·卷二·画工弃市》,已经是在史实基础上的增饰和演绎了,但文人敷衍多以此为依据。剧中借王母之力,使番后嫉妒,单于不纳美人并遣返画师,最后奸人伏诛、昭君成仙。《屈大夫魂返汨罗江》(简名《纫兰佩》),屈原本事,原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剧本从屈原投江后衍生出一段被渔夫所救、联合赵王重振楚国的故事。剧本最后依然是奸佞自尽,忠臣晋封的结局。《岳元戎凯宴黄龙府》(简名《碎金牌》),岳飞本事,见《宋史·岳飞传》,后世的多种演义均无法跳脱十二金牌假诏、遇害风波亭的悲剧,此剧改作岳飞手下将官截获秦桧密信,朝廷不仅腰斩秦桧夫妇,而且派兵随岳飞大破金军,接还圣驾。

后两种则旨在弥补个人生活的缺憾:《贤使君重还如意子》(简名《img如鼓》),以邓攸桑园寄子为本事进行改写。邓攸无儿,本事原载《晋书·良吏列传》,剧本续以邓辞官之时得百姓相送,于人群中发现成年之子,父子相认的结局。《真情种远觅返魂香》(简名《波弋香》),以荀粲伤神为本事加以改写,荀粲本事原载《全晋文·卷十八·荀粲传》及《世说新语·惑溺》,剧本保留了荀粲为妻疗热、妻死哀痛的情节,但加入了阎君怜其冤,华佗告之奇香“波弋香”可起死回生之想象。荀粲亦不畏艰险,寻得宝香,与妻重温鸳梦。

其次,对毛声山原拟题目的删改和超越。

第一,题目的增删。原目分别为《汨罗江屈子还魂》《博浪沙始皇中击》《太子丹荡秦雪耻》《丞相亮灭魏班师》《邓伯道父子团圆》《荀奉倩夫妻偕老》《李陵重归故国》《昭君复入汉关》《南霁云诛杀贺兰》《宋德昭勘问赵普》,周乐清去掉了《博》《南》《宋》三目,新添岳飞抗金一段故事,名为《岳元戎凯宴黄龙府》(简名《碎金牌》)。对此周乐清解释道:“声山所列名目,尚有《博浪沙始皇中击》一条。余以为事类燕丹,未便复见,故于科白中表出。……此外又摭古人遗憾之事,添列数种,以补声山所未及。”[52]始皇、燕丹事涉重复而去其一;删南八、德昭事虽未予一字说明,但与所留所增之故事相比,其意甚为明了:睢阳保卫战之惨烈、南霁云欲杀贺兰进明之痛切固然可谓“恨”,但平乱之后,肃宗追封、后世祭祀、两次封神,极尽哀荣,与其他名不得正、屈不能伸的悲情英雄相比,并无“憾”,因此删除此目;至于“金匮之盟”,不过皇族一姓内部之斗争,其憾不出内廷,与天下百姓无涉,相比岳飞抗金遗恨,既不足以动人,又不足以言志,故曰“未及”也。

而所增之《碎金牌》,为冤沉风波、忠贯千秋的抗金名将岳飞彻底张目抒恨。剧中不仅安排将官杨再兴截获、揭发秦桧通敌之密信,使秦桧夫妇伏诛,而且描绘了岳飞直捣黄龙、打败金军,迎回圣驾的美好结局,最后岳飞也因忠义被仙翁点化,位列仙班。此剧的补恨可谓极致,手刃仇人、复兴故国、得道成仙。从个人的角度看,大仇得报、功成名就;从国家的角度看,保卫君主、歼灭敌寇。该剧的增加,与屈原、燕丹、李陵等故事互相呼应、互为补充,为历代含恨之忠臣抒愤,替异国侵略之亡国悲歌。

第二,题目的改动。与毛声山遗目题材相同的六个剧本,在题目上均有一些改动,造成了内容的变化与创新。如《丞相亮灭魏班师》,周乐清作《丞相亮祚绵东汉》(简名《定中原》),两目都旨在弥补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之遗恨,但周乐清在“灭魏”之上,更注重“汉祚”的延续,与单纯的复仇抒愤相比又增添了一层治国的使命感

尤其《昭君复入汉关》一目,周乐清改作《春风图画返明妃》(简名《琵琶语》),在此剧中,周乐清对王昭君的命运赋予了全新的设定,表现出独特的诠释视角与心灵寄托。明妃出塞,倘能复入汉关、重回故国,已经算作补恨的理想之作了,但周乐清在“埋葬青冢”和“归汉封后”之外创作出王母点化、飞升仙界的神来之笔,远超一般的补恨作品。昭君本事出自《汉书·元帝纪》,自诗歌《琴操》及晋代笔记小说将其事迹增饰出埋葬青冢、画工献图等情节以来,昭君出塞的遭遇一直为文人所惋惜,也成为翻案作品的重要素材。唐宋诗坛,杜甫白居易王安石等大家都曾吟咏昭君,或抒发不平之气,或借古讽今。自戏曲兴盛之后,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独步曲坛,明清两代描写昭君出塞的戏曲作品也层出不穷:《和戎记》(佚名)、《昭君出塞》(陈与郊)、《宁胡记》(陈宗鼎)、《吊琵琶》(尤侗)、《昭君梦》(薛旦),无不情辞悲怆、哀感顽艳。但无论诗歌还是戏曲,前人的创作着力点都停留在个人命运的范畴,翻案作品不过是将昭君客死异乡的悲惨境遇改变为“不成为汉后,便去做阏氏。亦足当人主,还能杀画师”[53],以昭君安乐异乡、手刃仇人为完满结局。

周乐清一脱前人窠臼,在剧中安排西王母垂怜昭君和亲的命运,以法力引起番后的嫉妒,劝说单于退亲并遣返毛延寿,最后元帝斩杀毛延寿,昭君飞升仙界,皆大欢喜。全剧除了第一出“诉庙”中昭君一曲琵琶,哭诉遭遇于王母庙之时曲调哀婉、词句凄凉之外,其余曲词都充满了铿锵的斗志和胜利的欢喜。其中第四出“吼狮”表现番后醋海翻波,劝说单于的情节,更是诙谐滑稽,增添了剧本的欢乐气氛。剧本以昭君出塞为基本线索,不仅改变了传统作品中的人物命运,而且在具体情节中加入西王母施法、东方朔点化、青鸟衔图、番后善妒的神话和逸事,使一段悲惨的故事成为喜乐祥和的美丽传说。王嫱由一个任人摆布、被奸佞陷害的无助宫女,最终摆脱人世间的纷争苦厄,成为令人欣羡的仙子,可谓实现了翻案作品中最理想的结局。

从《补天石传奇》对历史本事的改写,可以看出周乐清寄予其中的深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