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首次确立了新闻报道、舆论监督行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类型和责任认定,列举了三类不予免责的侵权情形,即虚构事实、过失传播严重失实的内容和侮辱性言辞,属于穷尽列举。要求新闻机构不得捏造、歪曲事实,是要求新闻机构要有合理可信的消息来源作为报道支撑,但允许其出现不可避免的细节失实和阶段性失实。新闻从业者还应当尊重现有证据材料反映的客观事实,不要将“主观猜测”作为事实描述。......
2023-08-05
文化产业领域的立法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管理类立法,主要是针对文化产业领域的行业准入、不良内容以及不正当市场竞争行为的规范等方面的立法,二是促进类立法,主要是指各类支持、促进、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立法;三是保护类立法,是指通过设定权利义务、界分规则、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保障的立法。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民法典属于保护类立法,文化产业促进法属于促进类立法。二者都是适用于文化产业领域的重要法律。
1.民法典的性质
民法典属于私法范畴,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为各类民事、商事活动提供基本原则和规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在法律规范的特点上,民法典是典型的设范型立法,为平等主体之间进行的民事关系设置规则,界定权利和义务,并以明确的法律责任来保证这种权利和义务的实现与履行。民法典对于调动民事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交易安全、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各类主体依法平等使用各种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展开竞争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文化产业领域而言,民法典属于保护类立法。民法典全面适用于文化产业领域平等主体之间的各种民事关系和商事关系。民法典所规定的“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侵权责任”编等全部适用于文化产业领域。通过产权保护(物权和知识产权)、交易规则(合同),民法典有力地保障了文化产业领域经营和交易的顺利进行,是文化市场有序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对文化产业领域从业主体权益的重要保护。
2.文化产业促进法的性质
文化产业促进法属于公法范畴,具体属于经济法中的产业法范畴。文化产业促进法是一种宏观调控法,目标是进行产业调节,优化产业结构。该类立法旨在对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弱势行业以及新兴行业进行促进,以消除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或实现国家产业战略目标,促进手段主要包括金融、财税、土地、人才等方面的扶持与优惠。
文化产业促进法属于促进类立法。与同属于公法范畴的管理类立法相比,文化产业促进法体现的是政府的服务职能。这类法律的调整方式不在于设定具体的权利和义务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事后惩罚,而重在通过宣示性、引导性、鼓励性、提倡性的软法规范刺激和激励产业的发展。该类立法的显著特点在于把政府作为法律实施的核心主体,为政府规定大量的职责。从与政策的关系上看,文化产业促进法将文化产业领域的政策上升成为法律,从而可以将政策的灵活性、宣示性与法律的稳定性、权威性相融合,利于政府向市场主体宣示中长期发展的基本方向,也利于政府在促进任务和措施的实施上获得清晰的指引。
有关民法典与文化传媒行业的法治化的文章
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五条首次确立了新闻报道、舆论监督行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类型和责任认定,列举了三类不予免责的侵权情形,即虚构事实、过失传播严重失实的内容和侮辱性言辞,属于穷尽列举。要求新闻机构不得捏造、歪曲事实,是要求新闻机构要有合理可信的消息来源作为报道支撑,但允许其出现不可避免的细节失实和阶段性失实。新闻从业者还应当尊重现有证据材料反映的客观事实,不要将“主观猜测”作为事实描述。......
2023-08-05
截至200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53亿人,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2010年成为微博元年,截至2010年10月,微博服务的访问用户规模已达到12521.7万。各网站须将本年度引进计划向广电总局申报,并在“网上境外影视剧引进信息统一登记平台”上发布。2015年是“互联网+”元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达到4.61亿,用户使用率为69.1%。......
2023-08-05
民法典第二条将民法的调整对象设定为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民法典所创设的这一多元、平等的民事主体制度,充分保障了各主体依法从事经济社会活动的自由和平等竞争,有利于激发各主体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23-08-05
该原则就是意思自治原则的体现。首先,民法典确立了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政府的各项外包应当按照民法典的有关规定拟定合同内容,并诚实履行契约,为全社会树立诚信守约的榜样。......
2023-08-05
我国正在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文化与传媒法治是其中的应有之义。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成立于2020年,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这套文化与传媒法治丛书是中心师生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内容和形式丰富,包括专著、教材、论文集、工具书等,希望对文化与传媒行业的法治化及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023-08-05
民法领域旨在调整和平衡合同关系的一般规则主要涉及显失公平和格式条款,作者和传播者之间缔约地位失衡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诉诸这些规则予以纠正。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对显失公平的成立采取了主客观兼备的“双重要件”理论,即同时满足“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的主观要件,和“显失公平”的客观要件。而司法实践对显失公平的认定与法律规定呈现一致。......
2023-08-05
文化产业促进法主要是行政手段对于经济领域的干预,属于经济法,是公法范畴。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民法典和文化产业促进法相辅相成。总体而言,由于二者调整的是不同的法律关系,民法典对文化产业促进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对文化产业促进法的价值引领和指导,而不在于“物权”“合同”“侵权责任”等章节的具体条款在文化产业促进法中的落实。......
2023-08-05
例如,有观点认为公平意味着平等[3],也有观点认为公平是指按照相同规则或程序进行权利义务分配并实施行为评价[4],还有观点认为公平即正义[5]。笔者认为,公平有公正合理之义,与“正义”较为接近。矫正公平存在的意义则是为了恢复被破坏的公平。遵循公平原则,即秉持“使人得其应得”的理念,以利益是否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确定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追求公正与合理的目标。......
2023-0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