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课堂教学反思问题原因研究

课堂教学反思问题原因研究

【摘要】:笔者从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工作中发现课堂教学反思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常态教学反思普遍无效的情况,即使在公开课或者研究课的教后反思中,教学反思案例也存在空洞泛化现象。通过与多位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主要问题是不知道如何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

笔者从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工作中发现课堂教学反思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常态教学反思普遍无效的情况,即使在公开课或者研究课的教后反思中,教学反思案例也存在空洞泛化现象。笔者摘录了部分教师的教后反思如下:

1.总结定义时,1班的语言比4班到位。

2.4班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而1班做不到。

3.小结时4班学生不知道说些什么,这方面还需要训练。

4.课件中说明的这部分内容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正如一位教师自己的困惑一样,这样的反思写多了反而耽误时间。“回到家后,我也下定决心……每天都抽出时间反思。三个月很快过去了……我反而觉得这种反思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并没有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我还真不如用这个时间来多备备课呢!我真是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专家说错了?还是我做错了?……我也跟同事交流过,发现大部分老师也有这样的疑惑……大家都觉得这是在做无用功。”

总之,教学反思的无效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重视或不会进行有效教学反思,使得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得不到发挥,变成不必要的一项交差任务。

通过与多位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主要问题是不知道如何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教师们普遍存在的现实困惑包括:教学反思的切入点是什么?教学反思的路径是什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是有效的?

对于教学反思,目前的教育理论实践研究多倾向于从反思的内容、反思形式、反思的方法进行阐述,这些还大都是从反思的外围解决长期积累问题,当然反思离不开长期的思考和积淀,但一次深入课堂情境的深刻反思,无疑是有效反思,有效反思的长期积淀,带给教师将是“惊涛骇浪式”的成长(2003,赵明仁)。笔者试图对小学品生品社课堂教学反思的途径、步骤、有效性判断、反思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若干初步的探索,并提出教学反思应贯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行动研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