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反思水准的调研及提升探讨

教师反思水准的调研及提升探讨

【摘要】:不仅从学科角度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另外也对课堂技能以及支持该教学策略和技能的背后施教者的教学理念、信念、价值观都有不同层次的剖析,因而这种共同的“会诊”机制在课题组坚持下来。也正是通过这种“会诊”,课题组对教师的反思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但就对教师反思水准的调研来看,通过以上三次调研,我们对教师反思水准的判断越来越接近真实和预期,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梳理、归类和结构化。

随着课题的推进,课题组以“课例”为形式深入地观察和评价教师的反思水平。在课堂观察过程中设计“课堂观察量表”(表1)和“教师反思过程表”(表2)。前者分为课上观察与课后讨论部分,其中课上观察部分要求听课教师尽量完整描述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课后讨论部分要求评课教师完成对课堂行为结果的判断、宣称理论、使用理论三部分内容。此量表适用于对上课教师的现场诊断,通过自评、他评、学科专家评、反思理论专家评等四维评价,找到教师问题,提炼反思点,并讨论更好的策略及教师背后的教学信念或理念,提出修正意见。教师反思过程表为教师自我判断表,通过对自己的历次反思,做一长期跟踪和记录,从而得出自己所处反思的阶段及状况。从不同教师的课堂观察和讨论效果来看,对上课教师及参与教师的收获是非常大的。不仅从学科角度对知识进行了梳理,另外也对课堂技能以及支持该教学策略和技能的背后施教者的教学理念、信念、价值观都有不同层次的剖析,因而这种共同的“会诊”机制在课题组坚持下来。也正是通过这种“会诊”,课题组对教师的反思现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

表1 课堂观察量表

表2 教学反思过程表

教师在反思的第一阶段——发现问题阶段,课后感触较多,理性地寻找问题的较少。即使是针对问题,应对型的多,发现型的少;在描述问题阶段,不描述的多,即使是描述问题,概括性描述的多,实事性描述的少,会抓住关键细节描述的少;在分析问题阶段,点式总结的多,方法策略调整的多,与新理念相互确认的较多,认识到自己理念理解偏差的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的更少;在行动阶段,能够以行动研究方式持续深入探究的少,找到一个简单答案就满足的多。这些调研结果,不仅能够显现教师反思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也为厘清经验型教师与反思型教师的区别提供线索,从而为反思型教师的特点、反思能力的发展途径与方法等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当然课题组在课堂观察和正在进行的撰写反思案例的活动中,也实践了关涉反思内涵、过程、层级、路径等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但就对教师反思水准的调研来看,通过以上三次调研,我们对教师反思水准的判断越来越接近真实和预期,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梳理、归类和结构化。同时也给我们一个启示:量的调研一定要与质的调研相结合才能够既宏观又深刻地了解调研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