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品质诊断:反思事件研究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思维品质诊断:反思事件研究

【摘要】:学生学习的思维品质的发展,主要是逻辑能力,其他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其三,当应用层级的问题提出,触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正是教师进行中澳文化对比、文化视野的拓展及新的情境下进行英语应用训练的好时机,教师却让学生用中文进行了一个几乎常识性的回答,错过了学生思维往深刻、审辨发展的可能。

(一)针对本节课设计的课堂观察维度及思路

在分析了本节课的基本信息之后,我们设计了课堂观察量表用于课堂的细致观察和记录。

观察的主题是:基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教师问题设计与理答。我们设计了5个观察的维度。(见表3-1)并对五个维度进行了分解,以便能结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细致状态的记录和诊断。(见表3-2)

表3-1 课堂观察维度

表3-2 课堂观察维度分解

观察的思路主要是分别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问题理答,并建立两者的联系。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观察,一方面通过倾听状态和互动状态考查学生的参与广度,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学习输出,包括回答问题质量及填写学案质量等考查学生的参与深度。对教师的问题理答的观察,从问题的认知层级、理答方式和理答内容三方面来考察。对数据的分析,我们试图依据以学定教的原则,对学生参与广度和深度进行判断诊断之后,与相应的教师理答行为进行关联,尝试找到因果关系,据此提出更为合理的教学改进建议。(见图3-1)

图3-1 课堂观察思路

(二)数据分析及学生思维品质诊断

1.教师问题设计与学生思维发展关系数据呈现

本节课,学生的思维发展多为逻辑思维(22个问题回答可见),发散思维只有2个,没有出现审辨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的问题设计共28个,层级分布为:记忆层级11个,理解层级10个,应用层级3个。教师的理答方式中简单笼统16个,具体明确8个,启发指导8个,其中启发指导指向学生知识技能5个,学习方法3个。

2.基于数据的学生学习状况的诊断

从关联课时目标,以及教师问题设计与理答(见图3-2)中,我们可以看出,本节课的三条线:目标设定层级线、问题设计层级线和学生输出层级线几乎平行,且都低于3的认知水平,也就是思维发展主要是记忆理解层级,应用层级很少涉及,更高的分析、评价和创新层级本节课中没有出现。

因此,我们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形成如下诊断:

学生的学习从表面上看很投入很积极,但整体思维参与深度不够。主要停留在对记忆层级和理解层级问题的回答上,学生主要的学习行为是提取文章关键信息,分析写作角度,根据关键词的提示复述课文。学生学习的思维品质的发展,主要是逻辑能力,其他思维发展受到限制。

学生在两处的状态更为活跃,都是教师的提问上升到应用层级的时候,提出了澳大利亚与中国文化对比时的情境,然而学生是在用中文兴奋地述说,没有发展出应有的思维水平。

图3-2 数据分析曲线图

3.原因分析

学生思维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其一,目标的合理性。如前文所述,本节课的课时目标设定不合理,没有对学生思维发展提出挑战,没有结合英语学习的特点及学科核心素养指向,提出审辨思维、灵活思维、创新性思维品质的指向。其二,教师的问题层级由于受到目标的限制,多是事实性的问题、封闭性的问题,鲜有更高层级的问题。其三,当应用层级的问题提出,触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正是教师进行中澳文化对比、文化视野的拓展及新的情境下进行英语应用训练的好时机,教师却让学生用中文进行了一个几乎常识性的回答,错过了学生思维往深刻、审辨发展的可能。其四,整堂课主要是由提问来牵引进行,教学策略单一,学生虽然认真,思维发展的动力没有被真正激活,实际上学生是被动地依赖教师踌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