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学目标合理性及高阶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合理性及高阶思维的重要性

【摘要】:如果条件允许,在课堂观察之前,对教学目标要调适合理。(三)设计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的教学目标按照布鲁姆的认知分类,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教师可据此,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构建主要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其中无疑指向了学生思维方法、思维品质的锤炼。

(一)案例的基本信息

1.单元安排:本节课是初三人教版的“澳大利亚”模块的内容。本模块涉及有关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涉及“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的语法知识。教师共分5节课来完成模块内容。

第1课时,单词和语法的基本学习和练习;第2课时,文本理解;第3课时,写作训练;第4—5课时,巩固测验。

2.课时目标:确定课堂观察的是第2课时:Module 10 Austualia Unit 2 The game that they likemost is Austualian fottball。本节课确定的课时目标是:读取文本细节信息,并正确使用定语从句的方式进行表达;分析文本结构,掌握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重点段落的内部结构;对于澳大利亚的自然及人文有一定的了解。

3.教学流程:环节1:了解每段的段落大意。策略:关键词提取。环节2:阅读段落,理解文本。策略:提问与追问。环节3:分段复述,理解文本。策略:图片关键词提示。

4.研究的主题:本节课是课题研究课。通过教师的提问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思维品质(逻辑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

(二)对教学目标合理性的分析

任何一堂课,课时目标无疑是关键中的关键,作为领航标杆,目标预测了学生通过课时学习的改变程度,提供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参照,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堂课所能达到的思维引领的高度,更给了教师教学策略选择的框架空间。对目标合理性的分析,是课堂观察的第一步,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课堂、理解教师。如果条件允许,在课堂观察之前,对教学目标要调适合理。

那么,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合理吗?从教师的单元设计来看,课时安排遵从字词语法——段落篇章——读写训练——检测评估的流程,体现了语言学习的基本流程。从第2课时的目标来看,主要是对知识技能的夯实,并对篇章段落大意、结构进行阅读理解,并据此对文化有一定了解。应该说,单独从一堂英语的阅读理解课来看,这是一节“中规中矩”的课,学生的预测目标达标层次是“记忆、理解”层次。但从这堂课是课题研究课、学习对象是初三的学情来看,没有涉及对学生高阶思维品质提升的目标制定,因而相应地在教学的流程与策略中没有发现教师有意识地、有针对地设计提升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行为。

(三)设计指向学生的高阶思维的教学目标

按照布鲁姆的认知分类,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认知能力。它在教学目标分类中表现为分析、综合、评价和创造。教与学如果能够引领学生发生高阶思维活动,那么课堂的学习必将是深刻的、丰富的。怎么设计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教学目标呢?除遵循目标制定的基本原则之外,本文还提出两个思考角度。

1.针对重要内容做调研:目标的一个重要维度是内容。只有当目标是真正针对学生不知道的关键内容的时候,才是有效的。教学是复杂的,不确定因素很多,教师认为是难点的,在学生那里未必是难点,教师认为容易的,在学生那里因为各种各样的“前见”,反而隐藏着学习的障碍。因此,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一定要针对重要内容做一些前测或调研。这是引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前提。

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语法应用、提取信息、复述课文、文化了解哪个是学生的难点呢?如果要和高阶思维的培育挂钩的话,哪个内容又需要教师有意识地作为教学的难点呢?这些都需要教师细致调研和考虑。

2.凸显方法过程目标:目标能否指向学生高阶思维,重点在于对过程方法目标的制定。如前所述,布鲁姆的认知分类层级,其实蕴含了学生学习过程方式以及对学生学习结果诊断的参照。教师可据此,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构建主要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其中无疑指向了学生思维方法、思维品质的锤炼。

以本节课为例,语法应用、提取信息、复述课文指向的是学生记忆、理解层次的认知,对应的思维主要是逻辑思维。英语是语言与文化的学习,要培育学生一定的思维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甚至是创造性。如果着眼于这样的思维培养,显然,本节课的过程方法目标设计中所蕴含的思维引领过于单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