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而行,终身学习”正是我想对教师同仁们所说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洪流中,在学生核心素养指引下,在各种教育理念主导下的各种学习变革的场域中,教师保持镇定和初心的绝招,便是结伴而行,终身学习。[1]马永红老师,现为北京市朝阳区八十中管庄分校副校长。[2]本案例来源于笔者继续教育课上,华中一师附中马永红老师的课后反思。......
2023-08-05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核心与灵魂。课堂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方法。如果将教学目标比喻成目的地灯塔上的明灯,问题就是教师放置在各个路口的指路牌等,它指引、伴随着学生最终到达目的地。
布鲁姆从认知领域把问题由低到高分为五大类: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应用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评价性问题;根据知识维度将目标分为四类: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元认知知识。一般来说记忆性问题为事实性、概念性目标服务,理解性、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问题为程序性学习目标服务,评价性问题为学生元认知学习目标服务。同时,核心问题的认知水平由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决定。
因此,教学目标的指向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提问的层级水平,两者之间体现一致性。目前一些课堂教学提问记忆性问题、理解性问题偏多,导致学生反复在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等事实性知识上徘徊不前。一方面反映了教师对提问层级的关注不够,更深层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出了问题,没有指向更高阶的思维能力提升,没有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制定得比较合理之后,也并不是说教学目标的设定完全框住了课堂教学提问层级攀升的可能,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情做出相应的问题层级指向的调整,提出更高层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并在随后的教学目标重新设计中予以调整。
在《要是我在野外迷了路》一课中,教学目标是:(1)复习“辨”“慌”等13个生字,会写“碰”“帮”等4个字,理解“野外”“忠实”“沟渠”等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3)能说出课文里介绍的集中“天然的指南针”是怎样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细心观察、多多思考的好习惯。
从教学目标的第32页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设定的目标最高层级是“分析”层级,考虑到是二年级的学生,结合文本特点及课标要求,我们认为目标设计是合理的。教师在前后的教学改进过程中,问题的设计也进行了系列的调整。改进情况如下:
改进前后课堂教学问题数量及层级统计
从改进前后版的问题可以看出,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最高层级相符,教师的提问层级在两次教学过程中“理解”和“分析”层级居多,但改进后的教学中,应用层级的问题增多了2个,出现了1个评价层级和1个创造层级的问题。因此,我们对出现的超越目标层级的问题进行了诊断。
设计当中增多的2个应用层级问题是:结合语境猜一猜“稠”的意思?你能说一说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而成功解决问题的事例吗?设计增多的1个评价的问题是:汉字书写的标准是正确美观、没有涂改,你给这位同学的书写打几分?设计增多的1个创造的问题是:还有其他方法辨别方向吗?能不能试着编一编儿歌?
从实施情况来看,学生在第一个应用层面的问题回答稍显吃力,但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理解黏稠的粥和稠密的人口,也就是拓展“稠”的语用功能,加深了对“稠”字的进一步理解。但是第二个问题老师并没有问出。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师也并没有开展此方面的教学进程。
学生在评价层级的问题上,能够针对同学书写的“导”字,评价其写得好,只是上面有点大,虽然说的是“白话”,但基本符合教师提供的书写规则,但也显现出二年级的学生在评价能力上,还是不能够非常自如地运用评价标准进行准确评价的能力。
学生在创造层级的问题上,能够举例观察蚂蚁、年轮的方法用以辨别方向,但在后续的学生互动中,其他学生并不能很清晰地进行辨别,提供方法的学生也似乎不能很清楚地进行解释。从中可以看出,学生们有可能只是听说有其他的辨别方向的方法,但也许是从网上查到的,或者家长告诉的,并没有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发生联系,因此只是知道,并没有理解,更没有创造的能力。教师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上没有问出“能不能试着编一编儿歌?”而且从整个课堂教学来看,并没有涉及儿歌文体内容。
综上分析,本节课的应用层级的第一个问题和评价的第一个问题属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属于学生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果子,恰恰这样的问题,对学生语文言语运用和建构能力,以及思维中的分析能力是很好的磨炼机会。但创造性的问题,属于学生目前“够不到”的问题。因此,通过教学实践反观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可以对教学目标的层级指向上调到“分析”层级,教学实施当中学生学习状况反馈的合理的教学问题予以保留,暂时删掉学生够不着,或者教学进程并不涉及的教学提问。
有关踏上反思之路:课堂教学反思事件研究的文章
“结伴而行,终身学习”正是我想对教师同仁们所说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洪流中,在学生核心素养指引下,在各种教育理念主导下的各种学习变革的场域中,教师保持镇定和初心的绝招,便是结伴而行,终身学习。[1]马永红老师,现为北京市朝阳区八十中管庄分校副校长。[2]本案例来源于笔者继续教育课上,华中一师附中马永红老师的课后反思。......
2023-08-05
第二类理解,关注教师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为教师是主动成长的。研究者在批评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无效后,认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具有与传统迥然不同的特征,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与其工作情景紧密联系起来,学校不仅是其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地方。教师专业发展不应与教学实践分离,“从做中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主要方式。教师自主发展范式的转向,无疑又一次从理论研究上对反思予以了无声的支撑。......
2023-08-05
其中第三个步骤是难点,也是有效反思的关键。反思正是从这一“不舒服”处开始的。从以上案例可见,反思起因于感性阶段,结束于对观念之间的差距的初步认识。......
2023-08-05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经验是教师成长的奠基石,没有经验的教师很难立足于教育。由于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理论不能作为通用方案解决事件中的具体问题,所以要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教师在行动中的反思和行动后的反思来提高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理解,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自我理解取向的教师发展的实质,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而获致个人成长。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学反思是关键环节。......
2023-08-05
教师有为教育成果而写的义务。很多教师将写这样的八股文视为一种负担,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对“写”的作用和价值的审视,导致对这样一种培养教师成长途径的忽视和弱化。归结而言,写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价值如下:第一,写作提升教师阅读的品质。......
2023-08-05
但反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不断地思考和实践,反思者会逐步走向深入。我怎么以不同的方式做,对应的是反思的行动检验阶段。这一阶段,在经过诠释分析之后,反思者针对前期出现的因果联系,假设出新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验,看是否能够使结果呈现好的转变。......
2023-08-05
学生学习的思维品质的发展,主要是逻辑能力,其他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其三,当应用层级的问题提出,触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正是教师进行中澳文化对比、文化视野的拓展及新的情境下进行英语应用训练的好时机,教师却让学生用中文进行了一个几乎常识性的回答,错过了学生思维往深刻、审辨发展的可能。......
2023-08-05
反思主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反思课例:“一带一路”史地政文综专题课初中八年级教学设计:[3]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应用的观察量表:教师课堂资源利用课堂观察量表课例反思:在本课例的研究过程中,课堂观察团队先后2次深入课堂,授课教师也在跟进过程中,进行了先后2次的课堂教学改进过程。......
2023-0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