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而行,终身学习”正是我想对教师同仁们所说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洪流中,在学生核心素养指引下,在各种教育理念主导下的各种学习变革的场域中,教师保持镇定和初心的绝招,便是结伴而行,终身学习。[1]马永红老师,现为北京市朝阳区八十中管庄分校副校长。[2]本案例来源于笔者继续教育课上,华中一师附中马永红老师的课后反思。......
2023-08-05
前文已经阐述了反思的过程,也即教师在设计、实施了课堂教学之后,通过课堂观察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包括上课者自身在内的观察团队已经对课进行了剖析与讨论,现在该是时候坐下来,用自己的语言,用叙事的方式,把这一系列的细节、场景串联成“故事”的时候了。那么,该如何来写这样的叙事式反思呢?
1.撰写历程也遵循我们的反思历程,第一步主要描述“我做了什么?”
我做了什么?其实对应的是反思的发现、识别+描述情境阶段。主要脉络是感觉不舒服或满意的地方——意识到是什么问题——描述完整的情境。
反映在文本中,就是要用描述性语言述说课堂教学中让我感觉不舒服或者满意的那个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描写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就主题来说,要聚焦、围绕一个问题或情境描写。就人物来说,参与到事件中的教师、学生,(主要是教师自己)要有当时当地的心理、神态或者对话描述。就情节来说,要有起伏,即要有变化和不确定性。
以下就是一个“我做了什么?”的实例:
从进入实验的那一天起,时间好像消失了。一份新的挑战重新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而我面临的困难又远远超出我的想象。面对的第一个苦恼就是“我不会上课了”。原来一直熟练地教毕业班的我,一直被称为调控六年级学生的“高手”,面对一年级六七岁的学生时,竟然不知所措,我发现我的“小孩儿话”竟如此贫乏,“好,好啦,请安静,注意听老师说”;“小手别动啦,抬起头来,眼睛望着老师”……每堂课几乎都要停下来好几次,他们似乎不愿意听我讲课,我不得不靠“纪律”维持,但孩子们对我的“指令”居然无动于衷,他们“任意”地闹着,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稍一严厉,他们又被吓得可怜巴巴地望着我,让我无话可说。为了激励学生,为了让他们感兴趣,我不时地给他们盖大苹果印章、发小红花,可日子久了,他们也就没有了当初的那种欣喜。面对这些小不点儿,我左右为难,当初新接班时的那种踌躇满志,当时在北师大进修时熏陶出来的种种美妙想法,竟然被眼前的现实冲得一塌糊涂。
点评:上述描述,应该是围绕了一个困惑:我不会上课了,我的“小孩儿话”如此贫乏,孩子们都不听我的。在描述中有作者自身的感受,还有比较细节的语言和学生反应的描写。大致呈现了一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第二步描述“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什么?其实对应的是反思的诠释分析阶段,是对我做了什么中所反映的问题或困惑的进一步聚焦。
反映在文本中,语言应该是分析性的,要阐述清楚这一教育教学事件说明了哪类问题。
仍然以上述案例为例子继续分析,我意识到:
第一,小学高段的教学和小学低段的教学是不同的。这种不同表现在学生年龄、教师语言、课堂策略、课堂管理、学习激励等方面。
第二,实验课与常规课是不同的。实验课,顾名思义,就是在实验精神指导下的课堂。因为实验精神是新的,所以实验课实际上也是“试验课”,是新的实验精神的实验室。而常规课受既有观念的支配,而且年头久了,常规课已经比较定型了。过去我的课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变着花样让学生做题目,怎样考高分,因为我会讲得清清楚楚,学生自然学得认认真真,一切都在既定的程序中进行着。今天,当把课堂放开后,我却难以真正领会实验的精髓——严肃严格地进行基本训练,诚心诚意地让学生做主人,更缺乏将其落实到课堂上的策略和方法……
第三,理论和实践是不同的。理论上阐述如何教小学生,尽管说得比较实在,但那还是理论的,因为实践是变动的,二者不可能完全一样。作为教师,必须将理论上的东西内化为实践知识,那才叫理论指导了实践。
点评:本案例中,针对上述现象,作者进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应该说分析得比较深入,已经察觉到了前后情况的变化,以及自身在应对这些变化的过程中具体理念的偏差。
3.第三步描述“我怎么会这样?”
我怎么会这样,对应的是反思进程中的诠释分析阶段,与前述的诠释分析阶段相比,本阶段的分析更深入,要真正探寻出问题的症结,要找事实原因,找观念、理论上的原因。这一阶段不可能是一时完成的,如果有专家和同伴的深入点拨,或许可以豁然开朗,但更多的是需要教师自身在实践中、书本中、培训中带着问题学习和寻求,不断找到自身使用理论和提倡的宣称理论的偏差。
反映在文本中,要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分析。
仍然以上述案例为例子继续分析:
我想之所以会这样,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没有教小学低段的经验。自己一直待在高段,且已成“高手”,但却没有低段的经验。(事实原因)
第二,对小学低段和高段之间的差异认识不够。思想上只有小学生,没有小学低段生和小学高段生的概念。(自身观念上的原因、新课改倡导的理念)
第三,实验课完全靠自己去摸索,没有现成答案。自己是第一批实验教师,没有人告诉实验课该怎么上,大家谈得多的还是实验课的理论形态。(事实原因、观念上的原因)
第四,教学应变或调控能力还不甚强,内化理论知识的功夫还没完全到位。尽管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但如果自己的应变或调控能力再强一些的话,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问题的。还有,自己虽然学习了一些理论和实验的基础材料,但没有真正把它们内化为足以支配自己行动的观念。(新课改倡导的理念,观念上的原因)
点评:案例中括号的内容是笔者加以分析加进去的。可以从案例中看出,作者的诠释与分析涉及事实的原因,这属于浅表的原因,也涉及观念上的原因,这属于比较深刻的原因。深刻反思的目的是要让反思者能够在观念层面对接正确、全面的理论和理念,并迁移到具体的事例中,进行认识和重构,从而真正悟出症结所在。本案例的教师虽然意识到了观念上有所偏差,但没有聚焦是哪一方面的理念、观念差异,因而反思没能更加深刻和有效。但反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不断地思考和实践,反思者会逐步走向深入。
4.第四步描述“我怎么以不同的方式做?”
我怎么以不同的方式做,对应的是反思的行动检验阶段。这一阶段,在经过诠释分析之后,反思者针对前期出现的因果联系,假设出新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验,看是否能够使结果呈现好的转变。也就是思考如何才能减少或避免问题或困惑。
反映在文本中,就是撰写自己的假设、下一步的做法,或者预测假设之后的结果,并思考接着的新问题。
仍然以上述案例为例子继续分析:
我只好静下心来,学习理论,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我想我就从“如何学会说小孩话”开始自己的研究,以便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了解孩子的想法,使自己能够尽快地走进学生,了解学生。激动——迷茫——困惑——释然,不时地影响着我的情绪,使我欲罢不能。在这个过程中,我真正开始了研究状态下的教师生活。
点评:也许读者会失望,本案例的反思原来也只是个开头。到底有没有解决教师的困惑,还是个未知数。但是,纵观本案例,我们不得不承认经过了第一轮初步的反思,该教师找到了自己课堂的症结,而且已经确定了一个研究方向:“如何学会说小孩话——增强课堂趣味性。”相信随着他研究的深入,在实践过程中他会遇到更多的挫折或者喜悦,如果他能够深入地对自己的挫折与喜悦加以研究,辅以学习、不断反思,他一定会解决自己的困惑,并获得个人专业的成长,形成对这一问题的实践智慧。
【注释】
[1]蒋宗尧:《校本教研与科研基本功》,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年版。
[2]本案例为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科研与课程建设中心刘志平老师所做讲座中提到的例子。
[3]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赵明仁:《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中的案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5]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
[6]本案例改编自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
[7]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教育研究》2009年第10期。
[8](美)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有关踏上反思之路:课堂教学反思事件研究的文章
“结伴而行,终身学习”正是我想对教师同仁们所说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洪流中,在学生核心素养指引下,在各种教育理念主导下的各种学习变革的场域中,教师保持镇定和初心的绝招,便是结伴而行,终身学习。[1]马永红老师,现为北京市朝阳区八十中管庄分校副校长。[2]本案例来源于笔者继续教育课上,华中一师附中马永红老师的课后反思。......
2023-08-05
第二类理解,关注教师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为教师是主动成长的。研究者在批评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无效后,认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具有与传统迥然不同的特征,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与其工作情景紧密联系起来,学校不仅是其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地方。教师专业发展不应与教学实践分离,“从做中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主要方式。教师自主发展范式的转向,无疑又一次从理论研究上对反思予以了无声的支撑。......
2023-08-05
(二)反思性对话问题清单的内容在前文中提出过反思的四个步骤,即发现描述、识别聚焦、诠释分析、行动改进(如下图)。但在实际引导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发现仅仅给出了如此一个步骤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不能促使教师走入深度反思。......
2023-08-05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经验是教师成长的奠基石,没有经验的教师很难立足于教育。由于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理论不能作为通用方案解决事件中的具体问题,所以要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教师在行动中的反思和行动后的反思来提高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理解,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自我理解取向的教师发展的实质,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而获致个人成长。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学反思是关键环节。......
2023-08-05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与反思这种极富个人思考特质活动结合,提倡大家用“叙事式”来撰写自己的反思。虽然叙事文本呈现的是当时的事件,但叙事研究者主张,要看到事件的历史、现实以及有可能的未来状况。它们是故事的思想灵魂,最能反映教师撰写故事时的课程理念。总而言之,叙事主要是写给自己看的,是积累材料的过程,是理解教学和自我的过程。......
2023-08-05
反思主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反思课例:“一带一路”史地政文综专题课初中八年级教学设计:[3]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应用的观察量表:教师课堂资源利用课堂观察量表课例反思:在本课例的研究过程中,课堂观察团队先后2次深入课堂,授课教师也在跟进过程中,进行了先后2次的课堂教学改进过程。......
2023-08-05
4.本表得到观察数据后的推论思路:(三)学生学习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课堂观察量表1.研究问题学习信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状态与方式。......
2023-08-05
其中第三个步骤是难点,也是有效反思的关键。反思正是从这一“不舒服”处开始的。从以上案例可见,反思起因于感性阶段,结束于对观念之间的差距的初步认识。......
2023-0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