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理解,关注教师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为教师是主动成长的。研究者在批评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无效后,认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具有与传统迥然不同的特征,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与其工作情景紧密联系起来,学校不仅是其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地方。教师专业发展不应与教学实践分离,“从做中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主要方式。教师自主发展范式的转向,无疑又一次从理论研究上对反思予以了无声的支撑。......
2023-08-05
教师有为教育成果而写的义务。通过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经验总结,教师将教育教学经验物化下来,传播开来。但现实中,为评职称、晋级而写的现象广泛存在。因此,纵观成百上千的应征论文,“千文一面”的现象不是虚语,形成了一种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新的“八股文”。很多教师将写这样的八股文视为一种负担,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对“写”的作用和价值的审视,导致对这样一种培养教师成长途径的忽视和弱化。实质上,写作是教师的基本权利与自由,教师应该通过写来提升自己,成就自己。归结而言,写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价值如下:
第一,写作提升教师阅读的品质。如果你有写作的习惯,就不会满足于泛泛浏览,对于一些作品你一定会深入研读,努力从别人的佳作中去汲取营养,带着批判的眼光去审视,还会联系现实,思考作品对现实的价值。
第二,写作有效提高教师思维的质量。写作要求有严格的逻辑、严密的分析、准确的语言,写作能有效提高教师思维的缜密性和效率。而在这种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获得新的发现和理解,产生新的认识,进而使自己的思维生发出智慧。
第三,写作能帮助教师深化对教材的认识。如果不就某个具体的问题写成文章,你的认识可能是一星半点或者是肤浅的,而写作会迫使你对问题做彻底的思考,从而深化和丰富认识。笔者在许多次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收获。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参阅了许多相关的专著和文章,形成了对这一问题的较为深入的理解。再看其他反思相关的文章,就会有俯视的感觉。
第四,写作提升教师口头语言表达的水平。口头语言由于可以借助手势、表情和交谈对象及时地反馈与沟通,不一定需要非常准确与完整,而书面语言,由于缺乏特定情境和及时反馈,就需要十分完整和精当。当你在写作中练就了用完整和精当的语言来表达思想与感怀时,自然而然,口头语言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第五,写作帮助教师克服专业发展的怠倦。很多教师工作10年后,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在活动中获得了一些荣誉称号,也晋升了职称,成为学校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此时,教师也容易产生专业发展的倦怠,不愿继续提高自己的学养和教养,没有走向更高专业发展境界的目标。如何帮助教师克服专业发展的倦怠?写作是主要的“药方”。在写教学随笔、教育叙事过程中,教师会对发生在身边的教育现象、教育故事进行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在写专业教学论文过程中,教师会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深入反思,了解最新的教研成果,从而推动教学的创新;在写作完成后,自己的文字在报纸杂志上变成了铅字,会让教师体悟到成就感,激励教师在专业领域继续前行。总之,写作能帮助教师克服专业发展的怠倦,推动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迈进。
第六,写作能扩大教师的专业影响力。现在报刊传媒业很发达,教师把自己的思考传到网上,发表在专业期刊上,无疑会扩大教师在专业范围内的影响力,提升教师在专业领域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同行的认可与尊敬。我认识的一位教师,工作近9年,一直在坚持写作,发表了180余篇“豆腐块”文章,在业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被全国历史教师教育学会吸纳为会员,受邀在“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建立“名师专辑”,担任多家报刊的特约编辑或研究员,也就有了更多与全国优秀的同行交流的机会。
第七,写作能凝聚教师人生的价值。古代文人士大夫有追求生命价值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作为现代的教师,也算是小知识分子,“三不朽”也应成为教师的追求。写作就是“立言”,能凝聚教师人生的价值。当你用真情和心血创作的文章发表,填补了某一领域研究的空白,或推动了某一领域研究的进展,或对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你的内心会感到人生的价值感与幸福感。[7]
有关踏上反思之路:课堂教学反思事件研究的文章
第二类理解,关注教师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为教师是主动成长的。研究者在批评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无效后,认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具有与传统迥然不同的特征,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与其工作情景紧密联系起来,学校不仅是其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地方。教师专业发展不应与教学实践分离,“从做中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主要方式。教师自主发展范式的转向,无疑又一次从理论研究上对反思予以了无声的支撑。......
2023-08-05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经验是教师成长的奠基石,没有经验的教师很难立足于教育。由于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理论不能作为通用方案解决事件中的具体问题,所以要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教师在行动中的反思和行动后的反思来提高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理解,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自我理解取向的教师发展的实质,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而获致个人成长。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学反思是关键环节。......
2023-08-05
“结伴而行,终身学习”正是我想对教师同仁们所说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洪流中,在学生核心素养指引下,在各种教育理念主导下的各种学习变革的场域中,教师保持镇定和初心的绝招,便是结伴而行,终身学习。[1]马永红老师,现为北京市朝阳区八十中管庄分校副校长。[2]本案例来源于笔者继续教育课上,华中一师附中马永红老师的课后反思。......
2023-08-05
其中第三个步骤是难点,也是有效反思的关键。反思正是从这一“不舒服”处开始的。从以上案例可见,反思起因于感性阶段,结束于对观念之间的差距的初步认识。......
2023-08-05
学生学习的思维品质的发展,主要是逻辑能力,其他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其三,当应用层级的问题提出,触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正是教师进行中澳文化对比、文化视野的拓展及新的情境下进行英语应用训练的好时机,教师却让学生用中文进行了一个几乎常识性的回答,错过了学生思维往深刻、审辨发展的可能。......
2023-08-05
一般来说记忆性问题为事实性、概念性目标服务,理解性、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问题为程序性学习目标服务,评价性问题为学生元认知学习目标服务。同时,核心问题的认知水平由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决定。从教学目标的第32页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设定的目标最高层级是“分析”层级,考虑到是二年级的学生,结合文本特点及课标要求,我们认为目标设计是合理的。......
2023-08-05
但反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不断地思考和实践,反思者会逐步走向深入。我怎么以不同的方式做,对应的是反思的行动检验阶段。这一阶段,在经过诠释分析之后,反思者针对前期出现的因果联系,假设出新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验,看是否能够使结果呈现好的转变。......
2023-08-05
笔者从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在工作中发现课堂教学反思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常态教学反思普遍无效的情况,即使在公开课或者研究课的教后反思中,教学反思案例也存在空洞泛化现象。通过与多位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教师认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主要问题是不知道如何进行深入的教学反思。......
2023-0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