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无限发展的研究过程,每一轮行动研究都包括计划—行动—考查—反思四个密切关联的环节,具体见图2-1。图2-1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二)行动行动即实施计划,或者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考查是反思、修正行动计划,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条件。③ 行动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
2023-08-21
教学反思的步骤一般包括发现描述、识别聚焦、诠释分析、行动改进四个步骤。(如图所示)[17]
各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如下表所示。
表1:反思步骤流程说明表[18]
以上四个步骤是交替进行的,每一步骤都包含着其他层面。其中第三个步骤是难点,也是有效反思的关键。下面以一次“与学员现场研讨”举例说明有效反思四个步骤的过程。
首师大版《小学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一年之计在于春》,教师设计如下:
——布谷鸟的故事,让同学们初步感受要珍惜时间;
——一分钟时间的流逝活动(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秒针的声音),让同学们初步体验时间的宝贵;
——一分钟大收获活动(一分钟时间内,看看能写多少个生字、算几道题目、画几朵小花),让同学们感悟一分钟的用处,不要浪费一分一秒。
教师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初步感受、初步感悟、活动体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增强珍惜时间的观念。
应该说这样的设计使学生体验逐步深入,符合学习认知规律。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布谷鸟的故事”体验后说感受时,举手发言的同学很少,大多数同学都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反思正是从这一“不舒服”处开始的。
识别问题阶段:
教师:你认为现象背后是什么问题?
学员:有学生的问题,也有教师的问题,有点说不准,可能是学生的感知薄弱。
教师:反思的起因就是教师课后觉得矛盾的地方、不舒服的地方、别扭的地方、效果不好的地方。识别问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思考的深入会逐步清晰。
描述情境阶段:
教师:你的设计和预期是什么?
学员:我的设计是展示完“布谷鸟的故事”之后,期望学生回答:“春天是播种的季节,要珍惜时间。”
教师:现实情况是什么,结果是什么?
学员:结果是有三个学生举手,回答的是“这个人很懒”。
教师:你当时的反应是什么?
学员:我又叫了一个没举手的好一点的,他回答上来了。我接着就往下讲了。
教师:你再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大家看故事视频的时候情绪怎样?你问了什么问题?
学员:同学们看故事视频时非常认真,我当时讲完故事后,提问:“你有什么要对这个年轻人说的?”因为怕学生们回答不上来,其实在故事讲解的时候,自己也总结了一句,“看来真得珍惜时间啊”。但没想到同学们还是答偏了,也没有几个举手的。
教师:你补充的这些细节,是关键细节,对后续反思有一定意义。因此,描述阶段要尽可能逼真地还原当时的现场,抓住关键细节,比如关键的问话、关键的引导,学生的回答、语气甚至是表情。
诠释分析阶段:
教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出于什么样的观念和想法?
学员:同学们爱听故事,我这样设计也是让他们能够有一个初步感知。
教师:出于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和观念呢?
学员:(一再启发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此也可见,学员对宣称理念的生疏。注:宣称理念能够很容易用语言表达出来,有时是正式的语言宣称,有时是格言警句来表达。比如课改提倡的一些理念。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就是一个宣称理念。)
教师:没有达到预期的原因你认为是什么?
学员:通过上面的分析,我原来觉得是学生感知薄弱,或者是有老师听课不敢发言,现在看来好像是因为我设计的故事不太好。
教师:故事设计得哪儿不好呢?
学员:故事的内容是有一个年轻人偷懒,最后饿死,变成布谷鸟提醒人们不要学他偷懒,到了春天就要播种,否则颗粒无收。这个故事一是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比较远,二年级的城市的孩子不知道春天要播种,也不明白布谷是什么节气;二是夹杂了一个别人勤劳他偷懒的对比,因此冲淡了珍惜时间的主题。
教师:假如还想用这个例子,要怎么做呢?
学员:沉默。
教师:其他学员认为要怎么做呢?
其他学员1:可以改变一下问题设计,更有针对性。比如这个年轻人在春天别人播种的时候他睡觉,错过了什么,浪费了什么?
其他学员2:或者可以把故事视频,加一些教师自己的配音或者字幕,使主题更加鲜明。其实,品生、品社课程的资源,可以根据教学实际予以改编。
教师:有启发吗?
学员:有。
教师:大家都没有再对其他原因进行深究,有三个问题供大家思考:原因是否需要调查?原因能否补充?原因之下是否还要进行细致分析?
学员:是啊!我们还是在主观臆断。
教师:你觉得我们需要你达到一种什么状态?遵从一种什么样的教学理念?你个人认识到在这个问题上你的观念是什么?你能否找到两者之间的差距?
学员:(沉默之后)说不太好,感觉我在学情了解上有点问题,你希望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去做调查。我对学生关注不太多,而且也是凭主观臆断。
教师:你能试着总结你的原有思想观念在学情这块的不自觉认识(使用理论)和新课改要求对学情的认识和观念(宣称理论)的差距吗?
学员:我模模糊糊认识到了,但还要学习。总之以前关注学生不太够,是想当然地认为学生感知薄弱或有老师听课不敢,也许不是,需要搞清楚到底是什么。
教师:时间有限,其实还可以继续对话下去。诠释与分析阶段是漫长的,伴随着困惑、学习、自问、调查、分析、挖掘,目的是要搞清楚在自己感觉不舒服的情境当中,是什么样的不自知的观念导致了教学行为的选择?新课改是如何提倡的?两者之间的差距是什么?能够找到差距,就找准了问题和研究的目标,下一步就是去学习和改进了。
付诸行动阶段:
教师:下一步,你的改进措施是什么?
学员:我想去学习一些与学情分析相关的理论,也看看别人是如何结合学情选择故事,如何提问的?
教师:非常好。对于这节课“布谷鸟的故事”的内容或以后类似的内容,你打算如何处理?
学员:我尝试去更多地了解学生,在故事设计之前,尽可能地对学生进行一下调研,精心设计问题,或改变现有的资源。
教师:对,要积极去尝试、验证。
从以上案例可见,反思起因于感性,阶段结束于对观念之间的差距的初步认识。因此,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知识的结构化过程和某种教学行为的稳定过程,是教师通过反思使个人成长的过程。教师反思的步骤是达到有效反思的必经之路,教师一定要尝试遵从这一路径,真正做到深刻和有效的反思。[19](附录4)关于本部分内容在本书后续部分还会结合“反思性对话问题清单”工具的使用予以详细说明。
有关踏上反思之路:课堂教学反思事件研究的文章
教育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无限发展的研究过程,每一轮行动研究都包括计划—行动—考查—反思四个密切关联的环节,具体见图2-1。图2-1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二)行动行动即实施计划,或者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考查是反思、修正行动计划,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条件。③ 行动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
2023-08-21
即便运用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都很难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发挥作用。所以,本次课程教学改革要打破这种教与学的惯性,彻底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在第二轮课程教学改革中大胆吸收借鉴诸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的新兴课堂教学理念,提出适合学前儿童游戏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2023-08-21
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社会问题与矛盾,引起了海内外学者与中国问题观察家的广泛注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现代化中的现行政治体制,具有远比拉美与东亚权威主义国家更强的宏观控制能力,具有更有效的对突发事件与危机的处理能力,以及对风险形势的承受力与适应力。另一方面,中国权威政治的“后全能”性质,由于受到全能体制的路径依赖的制约,在回应民主的......
2023-07-20
但反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不断地思考和实践,反思者会逐步走向深入。我怎么以不同的方式做,对应的是反思的行动检验阶段。这一阶段,在经过诠释分析之后,反思者针对前期出现的因果联系,假设出新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验,看是否能够使结果呈现好的转变。......
2023-08-05
“结伴而行,终身学习”正是我想对教师同仁们所说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洪流中,在学生核心素养指引下,在各种教育理念主导下的各种学习变革的场域中,教师保持镇定和初心的绝招,便是结伴而行,终身学习。[1]马永红老师,现为北京市朝阳区八十中管庄分校副校长。[2]本案例来源于笔者继续教育课上,华中一师附中马永红老师的课后反思。......
2023-08-05
(二)反思性对话问题清单的内容在前文中提出过反思的四个步骤,即发现描述、识别聚焦、诠释分析、行动改进(如下图)。但在实际引导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发现仅仅给出了如此一个步骤流程和注意事项,并不能促使教师走入深度反思。......
2023-08-05
通过看主电路,要搞清楚用电设备是怎样取得电源的,电源是经过哪些元器件到达负载,这些元器件的规格、型号、作用是什么。看主电路时,从电源端开始,顺次经过控制元器件、保护元器件到用电设备,与看电路原理图时有所不同。......
2023-06-28
反思主题: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反思课例:“一带一路”史地政文综专题课初中八年级教学设计:[3]续表续表续表续表续表应用的观察量表:教师课堂资源利用课堂观察量表课例反思:在本课例的研究过程中,课堂观察团队先后2次深入课堂,授课教师也在跟进过程中,进行了先后2次的课堂教学改进过程。......
2023-0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