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经验是教师成长的奠基石,没有经验的教师很难立足于教育。由于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理论不能作为通用方案解决事件中的具体问题,所以要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教师在行动中的反思和行动后的反思来提高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理解,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自我理解取向的教师发展的实质,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而获致个人成长。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学反思是关键环节。......
2023-08-0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发展成为西方教育研究中的显学,研究非常活跃。综合来看,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理解,将教师发展视为教师掌握教学知识技能、认识教育科学规律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例如,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与意识的深化。它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技能转化为权威的人”。这种观点强调教师在现实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教师发展的目的就在于弥补这些缺陷。因此,特别强调外部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发挥教师教育制度与政策的作用,但它忽视了教师个人的成长规律和特征,特别是忽略了教师自身的能动作用。
第二类理解,关注教师发展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为教师是主动成长的。例如利普曼(lieberman,1994)指出:“教师发展的概念是对过去的在职教育或教师培训做了重新界定,他关注教师对实践的持续探究本身,把教师看成一个成人学习者。教师发展的概念还将教师看作一个能够对自己的价值和与他人的协调的实践关系不断进行反思和再评价的人。教师发展代表着一种更为广阔的思想,它不仅是教师与儿童一起改进其实践的途径,而且还意味着教师更主动的发展。”
第二类理解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师发展研究转向导致的。研究者在批评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无效后,认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具有与传统迥然不同的特征,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应该与其工作情景紧密联系起来,学校不仅是其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地方。教师专业发展不应与教学实践分离,“从做中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主要方式。他者的帮助虽然不可或缺,但却不能越俎代庖,本末倒置,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应该更为主动,以探究者和研究者的角色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总而言之,在“工作情景”中,通过“对教学的探究”而进行的“教师自主”发展是新范式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教师自主发展范式的转向,无疑又一次从理论研究上对反思予以了无声的支撑。反思是教师自主发展的必经路径。没有自主,即不需要反思,有自主则一定需要教师的反思。教师的反思不仅是教学的,也将是对教师生命个体的探究,将促使教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思想、有尊严的个体行走在自己的成长之路上,主宰或者部分主宰自己的航向与节奏。诚如赵明仁所说,教学反思是教师培育职业感情、构建专业思想、改善教学技能的赋权增能过程,从而帮助教师走向自觉、自主与探究的专业发展之路。只有经过反思的教学生活才有意义,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找到自我。[2]
有关踏上反思之路:课堂教学反思事件研究的文章
在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经验是教师成长的奠基石,没有经验的教师很难立足于教育。由于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理论不能作为通用方案解决事件中的具体问题,所以要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通过教师在行动中的反思和行动后的反思来提高教师对教学情境的理解,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也是自我理解取向的教师发展的实质,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而获致个人成长。反思是教师发展的有效策略,教学反思是关键环节。......
2023-08-05
教师有为教育成果而写的义务。很多教师将写这样的八股文视为一种负担,从而也大大降低了对“写”的作用和价值的审视,导致对这样一种培养教师成长途径的忽视和弱化。归结而言,写作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价值如下:第一,写作提升教师阅读的品质。......
2023-08-05
“结伴而行,终身学习”正是我想对教师同仁们所说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洪流中,在学生核心素养指引下,在各种教育理念主导下的各种学习变革的场域中,教师保持镇定和初心的绝招,便是结伴而行,终身学习。[1]马永红老师,现为北京市朝阳区八十中管庄分校副校长。[2]本案例来源于笔者继续教育课上,华中一师附中马永红老师的课后反思。......
2023-08-05
但反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随着不断地思考和实践,反思者会逐步走向深入。我怎么以不同的方式做,对应的是反思的行动检验阶段。这一阶段,在经过诠释分析之后,反思者针对前期出现的因果联系,假设出新的行动方案,并付诸实验,看是否能够使结果呈现好的转变。......
2023-08-05
其中第三个步骤是难点,也是有效反思的关键。反思正是从这一“不舒服”处开始的。从以上案例可见,反思起因于感性阶段,结束于对观念之间的差距的初步认识。......
2023-08-05
一般来说记忆性问题为事实性、概念性目标服务,理解性、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问题为程序性学习目标服务,评价性问题为学生元认知学习目标服务。同时,核心问题的认知水平由最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决定。从教学目标的第32页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设定的目标最高层级是“分析”层级,考虑到是二年级的学生,结合文本特点及课标要求,我们认为目标设计是合理的。......
2023-08-05
可见,教师的提问与追问能力成为影响课堂教学品质的重要能力之一。这些现象反映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提问技能,更是对目前教师教育观念及课堂教学各要素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因此提升教师的提问追问能力,需要由点及面,由事及人,从更多的视角来审视。笔者所在团队所做的课堂观察聚焦学生学习输出,关联教师的具体提问追问,发现问题,探寻教学改进的策略,并深层次思索教师提问追问的相关理念和能力。......
2023-08-05
学生学习的思维品质的发展,主要是逻辑能力,其他思维发展受到限制。其三,当应用层级的问题提出,触发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正是教师进行中澳文化对比、文化视野的拓展及新的情境下进行英语应用训练的好时机,教师却让学生用中文进行了一个几乎常识性的回答,错过了学生思维往深刻、审辨发展的可能。......
2023-08-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