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师实践与反思的重要性

新课程改革:教师实践与反思的重要性

【摘要】:曾经跟继教班的老师们做过“角色选择”的互动:在课程改革中你是“朝圣者”,还是“观光者”?对“观光者”而言,课程改革是属于教师的,教师具有思想上的独立性。作为教师要清楚,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可能要做一段时间的“朝圣者”,但更应该做“观光者”,也就是自上而下的新课程改革最终要靠教师推动和完善。教师的实践与反思的成果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否定或肯定和修正的唯一依据。

1999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启动。2005年秋,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正式开始全部实施新课程。这次课程改革被学界形容为声势浩大、规模空前、范围广泛、深入彻底的新课程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文化革命”。从根本上说,是对“什么是课程”这个概念的重新界定。

新课程改革从过分关注课程是学科的含义,向课程是学科、目标、经验的综合体转化,特别突出了课程是经验的意涵,昭示着在课程设计上要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注重个别差异的处理,提供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和教材。这种课程的取向,按照米勒(J.Miller)与瑟勒(W.Seller)(1985)的课程取向分类,是从传递立场到互动立场和转化立场的转向。在传递立场中,教育的功能在于传递实施、技能和价值给学生,这个立场强调通过传统的教育方法,让学生掌握传统学校科目的知识、技能和价值。在互动立场里,个人被认为具有理性和能够运用智力于问题解决上,而教育被理解为学生与课程之间的对话,学生通过对话的过程重构知识。转化立场着重个人和设计的转变,学生和课程整体地相互渗透。[1]我们在这里不过多地参透取向之间的差异细节,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随着课程取向向互动立场和转化立场的调整,课程改革对儿童、知识、学习和教育将持不同的视角和主张,建立在这些观念之上的基础教育将调整前行方向。无疑,教师在这样的调整面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教师参与课程决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课程发展的基础,教师的课程意识、知识和教学实践,以及探究能力和持续成长的动机及意志成为成功实施新课程的关键

曾经跟继教班的老师们做过“角色选择”的互动:在课程改革中你是“朝圣者”,还是“观光者”?“朝圣者”属于课程改革,希望通过课程改革建立新的栖息地。对“观光者”而言,课程改革是属于教师的,教师具有思想上的独立性。作为教师要清楚,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可能要做一段时间的“朝圣者”,但更应该做“观光者”,也就是自上而下的新课程改革最终要靠教师推动和完善。如果确定自己是“观光者”,就是教师对自我的肯定。教师的实践与反思的成果是对新课程改革的否定或肯定和修正的唯一依据。这一点的清晰认识,实质上具体而深刻地指出教师反思的意义及背景。反思有利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有利于新课改的推进,而新课改所倡导的要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完善。教师的实践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是好的办法和理念。因此,反思对于教师是一种解放和肯定,是并不完全要听命于新课改的解放,反思给了教师创造思想的机会,这也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对话和转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