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古埃及行政区划及等级制度:权力与特权的金字塔

古埃及行政区划及等级制度:权力与特权的金字塔

【摘要】:维齐尔的地位仅次于法老,以国王之名治理古埃及,负责国家事务,诸如司法、军事、民政等,享有极大的权力。古埃及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是维齐尔数重职务叠加的结果。古埃及在行政区划上分为若干个古希腊人口中所称的“诺姆”,每个诺姆都有自己的统治者。实际上这一等级中有不少人跻身到权力的顶层。处于古埃及金字塔状等级制度最底层的则是农民和奴隶,他们不享有任何的特权,经常遭受主人的剥削,终生为其服务。

法老被认为是宇宙的主宰、全人类的君主以及神在人世间的化身。不过对法老来说,秉持正义女神玛亚特(maat)的精神来统治整个古埃及并非易事,所以这就需要信臣的帮助。维齐尔的地位仅次于法老,以国王之名治理古埃及,负责国家事务,诸如司法、军事、民政等,享有极大的权力。古埃及等级森严的官僚制度是维齐尔数重职务叠加的结果。

古埃及在行政区划上分为若干个古希腊人口中所称的“诺姆”,每个诺姆都有自己的统治者。这些统治者组建了个人政府,政府官员来自精英阶层,因此享受免受奴役之苦的特权。统治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从家族成员里选出合适的人选并授予要职、册封耕地、赐予奴隶和牲畜。贵族、军队的统帅、地位尊贵的神职人员在政府中担任要职,且往往身兼数职,享有丰厚的地租与可观的俸禄。

再低一级的是技术人员、下级官员、军官、普通祭司、书吏、治安队队长、手艺人和艺术家。这些人并非来自钟鸣鼎食之家,不过日子过得不算清苦。实际上这一等级中有不少人跻身到权力的顶层。处于古埃及金字塔状等级制度最底层的则是农民和奴隶,他们不享有任何的特权,经常遭受主人的剥削,终生为其服务。

Nebnetjeru(古埃及大祭司)雕像

砂岩

第十八王朝中期(前1550—前1295)

高67厘米

泰伯,奈克罗波利斯墓地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于1888年前购买

这些雕像代表君权、皇室成员和贵族,因此摆放的位置也很讲究,常被放在葬礼室或大神庙里。雕像双手持石碑等物件,根据不同的功能呈跨步、端坐或礼拜等姿态。古埃及大祭司Nebnetjeru雕像很可能来自一座葬礼室,其用途则是将死者的面容再现给前来参加葬礼的亲属们。

这对夫妇坐在高背椅上,其中一人用手臂搂着另一人的腰部。坐在左侧的是丈夫Nebnetjeru,身着及踝长裙,露出双脚,头戴短发套,双耳外露。右边是妻子阿蒙霍特普,穿着紧身长衣,头戴浓密的二分式发套,椭圆脸颊旁垂下精心编成的大辫子。

两个人的裙子上都用象形文字刻有祭品目录;座位上除了几列记载祭品的象形文字外,还刻有其子女呈礼拜状的浮雕

官员头像局部

花岗岩

末朝时期(前1353—前1336)

高24厘米

贝尔纳尔迪·德罗韦蒂购买

头戴低刘海发套,大大的眼睛上部用眼影画着眼线,延伸到上眼睑外部,弓形眉毛打理得很整齐,耳朵露在发套外面,鼻子和嘴巴缺失,面露庄严而冷淡的微笑,这是末朝时期雕像的典型特征。仅从发套表面的平整度就能看出制作者工艺水平的高超程度。

刻在头像上的部分象形文字依稀可辨,主人的名字是Khonsuemuaset—Neferhotep。这应该是一位非常崇拜卡尔纳克的阿蒙内特女神的人,以至于专门为她制作了雕像。卡尔纳克(泰伯东—上埃及)发掘了一个放置还愿雕像的区域,还愿祭祀是一种从新王国时期(前1550—前1069)开始流行的祭祀行为。

国王头像局部

石英石

第二十六王朝(前664—前525)

高16 厘米

赫利奥波里斯,太阳神庙

埃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于1903年发掘

头戴垂直条纹的国王头巾和国王的标志——圣蛇装饰;细细的双眉以浅浮雕勾勒,向外延长并逐渐变窄,曲线柔和;眼睑上部圆润,杏眼,上眼皮用眼影画出细细的眼线,突出了眼睛的深邃,而和蔼的眼神令这些线条都变得柔和起来。这件雕像来自赫利奥波里斯的太阳神庙,同时被发现的还有属于不同时代的其他物品。这件头像与著名的法老雅赫摩斯二世(前570—前526)头部雕像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眼睛的形状、眉毛的弯曲度和从头巾里露出的络腮胡须等,猜测其可能属于第二十六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