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京工程学院2021年报考指南,科目等级要求及体检规定

南京工程学院2021年报考指南,科目等级要求及体检规定

【摘要】:江苏省考生报考南京工程学院普通类专业,选测科目等级须达到BB及以上,报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选测科目等级须达到BC及以上,必测科目测试成绩均须达到合格。2.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只招男生外,其他专业男女性别比例不受限制;建筑学、电气类、艺术类专业不招色弱、色盲考生。其他专业体检要求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规定。

学校名片

电话:025-86118008 86118009

校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弘景大道1 号

http://zsb.njit.edu.cn

扫码关注2021年报考资讯

1.凡符合生源所在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规定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江苏省考生报考南京工程学院普通类专业,选测科目等级须达到BB及以上,报考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专业,选测科目等级须达到BC及以上,必测科目测试成绩均须达到合格(或C级及以上等级)。报考艺术类专业,必测科目成绩中不合格科目(或D级)不得超过三门。

2.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配电工程)专业只招男生外,其他专业男女性别比例不受限制;建筑学、电气类、艺术类专业不招色弱、色盲考生。其他专业体检要求严格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规定。

3.普通类考生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高考。艺术类考生的专业课参加各省市的艺术类统考。

4.学校依据教育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对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要求,实行学校负责、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监督的录取体制,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按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录取的原则,根据考生考试成绩和公布的招生计划,严格按招生的有关规定进行录取。

5.我校严格按教育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规定执行加分优惠政策,最多20分。

6.学校按照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分类录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按其高考改革方案相关规定进行录取。

7.学校将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规定确定调档比例。若生源不足,则参加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含院校服从志愿)的录取。

8.对江苏省普通类进档考生的录取采用等级级差法排序。即将进档考生选测科目等级折算成等级级差分,加上考生投档分,形成等效基准成绩后进行排序。等级级差加分办法如下:选测科目中每取得一个A+、A、B+等级,分别加上6 分、3 分、1 分。对江苏省外普通类进档考生的录取采用投档成绩排序。艺术类各省市无另行规定文化课、专业课投档成绩折算办法的,按照文化统考成绩加专业统考成绩的总和排序。

9.进档考生均按照每个专业志愿级差2 分的方式进行专业录取。专业录取时考生同分比较规则如下:

(1)江苏省普通类文、理科考生等效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投档成绩、投档成绩不含附加分、辅助投档分;如仍相同,文科类考生依次比较语文(不含附加分)、数学、外语成绩;理科类考生依次比较数学(不含附加分)、语文、外语成绩;如仍相同,则依次比较考生选测科目、必测科目等级;若仍相同,则选测科目文史类为史政、理科类为物化的考生优先录取。以上所有比较完全相同的考生则全部录取到该专业。

(2)江苏省外普通类考生若等效成绩相同则比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总成绩;如仍相同,文科类考生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成绩;理科类考生依次比较数学、语文、外语成绩。以上所有比较完全相同的考生则全部录取到该专业。

10.普通高考外语类专业只招收英语语种考生。其他专业不限制考生应试的外语语种,但学校的公共外语课只开设英语课程。

学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社会捐赠奖学金以及各种助学金等奖、贷、勤、助、补、减、免等多元资助体系。

1.学校实行学分制收费,按江苏省价格主管部门批复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学费(币种:人民币),入学第一学年参照学年制收费标准预收学费:文科类专业5200元,工科类专业5800 元,艺术类专业6800元,嵌入式培养专业7800元,中外合作专业26400 元(国外学费由合作方高校按当年标准收取)。第二学年起依据学分制收费办法进行结算与预收。

2.学生公寓住宿费为每年人民币1000~1200元。

南京工程学院2020年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表

注: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输配电工程)色盲色弱者不招,只招男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电气与电子工程)色盲色弱者不招,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产品设计动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艺美术、环境工程、环境设计、建筑学、视觉传达设计色盲色弱者不招;商务英语、英语只招英语考生。2.标★为该专业已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为该专业正在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招生计划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办公布的计划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