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家长工作技巧与指导,助力幼儿教师培养能力

家长工作技巧与指导,助力幼儿教师培养能力

【摘要】:良好的观察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家长的情绪波动苗头,主动、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或及时提供帮助,从而在面对文化背景、脾气性格、教育需求等各不相同的家长时,掌握开展工作的主动权。和谐环境的形成与否关键在于家园之间,尤其是教师和家长能否达成有效沟通,从而为幼儿成长创设和谐环境。

家长工作的开展对教师有关知识、能力及经验的要求很高,教师除了要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为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如家庭教育学、家庭管理学、家庭伦理学、现代家长学、社会心理学,等等。此外,还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能力。

1.观察能力

尊重不同家庭文化、家长的能力和兴趣,采取多种有效策略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教育,这些都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观察意识、多样的观察方法、科学的观察分析作为支撑。良好的观察力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家长的情绪波动苗头,主动、有的放矢地做好思想工作,或及时提供帮助,从而在面对文化背景、脾气性格、教育需求等各不相同的家长时,掌握开展工作的主动权。

2.组织与领导能力

教师的组织与领导能力,不仅在教育教学中很重要,在开展家长工作中也同样重要。因为,教师要常常面对整个班级的家长来开展家长会、家长沙龙、亲子活动等集体活动,并在策划过程中注意活动计划的整体性、活动目的的明确性和活动准备的充分性,明确相应的行为规范和承担的责任等。组织与领导能力没有固定培养模式和教材,更多的是靠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和积累经验来获得。因此,幼儿园需给教师提供专门的培训机会和专人指导。

3.共情能力

教师和家长围绕与幼儿相关的教育问题而展开的信息流动过程是做好家长工作的最终目的,最终达成教师和家长的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相互支持,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双方建构更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从而为幼儿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家园环境。和谐环境的形成与否关键在于家园之间,尤其是教师和家长能否达成有效沟通,从而为幼儿成长创设和谐环境。从沟通学角度出发,任何一种有效的沟通必须是沟通双方都能获得平等的、被尊重的感觉,从而更能调动沟通者的积极性,使沟通双方从沟通中获得自身的价值体验,比如家长获得教师的认同,教师获得家长的支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