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TEM教育跨学科融合模型科学既是经过时间累积的知识本身,又是形成新知识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推进跨学科的融合是STEM教育的核心。STEM教育跨学科融合模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工程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连接方式,即以问题解决为主轴,再辅以技术(设计)、数学与科学相关知识。其过程包括如图7-3所示:图7-3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设计......
2023-08-0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三个方面入手。
(一)创新意识培养教学实施策略
创新意识是指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它的形成与发展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在恰当时机引导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对一些问题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例如在高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选修课第四章《动画、视频及应用》第三节《计算机动画制作—形状渐变动画》,我在点评学生作品时,会故意把不能产生形变的动画演示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理清制作动画的思路,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又例如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一节《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中,我让学生尝试与机器人ALICE对话,鼓励学生发现与机器人谈话出现的破绽,讨论出现破绽的原因,从而使学生更能体会:“人工智能是人造的智能,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实施自主探究学习模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4]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新软件推出的速度更为惊人,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可能使学生掌握每一种软件的使用。因此,教师不仅仅在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于引导学生探究新知识,帮助学生在走向答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自主学习,把握软件的共同之处,学会知识迁移。例如在高二《多媒体技术及应用》选修课第四章《动画、视频及应用》第三节《计算机动画制作—形状渐变动画》,学生在掌握形状渐变原理与方法时,由于之前已经初步掌握动作渐变动画制作的原理,我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形状渐变动画与动作渐变动画,让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把新旧知识进行对比,并让学生通过Flash在线学习资源网站自学,按照提供的教程探究并掌握动作渐变动画的原理和方法。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第二节《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中,我把学生在第三章掌握的Excel软件与本节课要掌握的Acess软件进行类比学习,引导学生探索两种软件异同之处,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新人格培养的教学实施策略
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不同于一般人的人格特征。它是指一个人在创新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动机、不懈的追求、大胆的怀疑、勇敢的批判、丰富的想象等创新精神和创新品格。[5]当今,人格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主流。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1.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要素,联系实际设计任务,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巧妙地设置任务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触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七章《信息资源管理》第二节《利用数据库管理大量信息》,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非常关注的“广州学生网论坛”作为例子,并使该例子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通过对论坛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从而使学生更易接受,体验更深,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评价的激励功能
评价能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创新学习活动。如何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呢?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对此提出了明确的建议:“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利用ASP技术开发了信息技术课程网络评价系统,该系统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为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袋和小组的学习档案袋。学习档案袋记录了学生从必修模块到选修模块每个单元的学习情况:课堂情况(考勤、参与讨论情况、学习任务评价情况)、作品成果、阶段性的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的总结性评价。利用该评价系统,可以较全面地评估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实行积分排行榜激励制度,公布年级排行榜前20名和进步比较大的学生情况,引导学生不断地认识自我,激励他们不断创新,不断进步。
3.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学生敢于冒险和接受挑战的精神
中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接受挑战的精神。例如: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二章《信息获取》第二节《搜索技巧》,我会组织小组竞赛,各小组成员分别利用网络信息搜索方法查询相关题目答案,然后通过评价系统提交答案,最后教师根据系统反馈的结果,公布竞赛的结果。
(三)创新思维培养教学实施策略
创新思维是整个创新活动的关键,它是指一个人具有创造革新的能力,通过创新活动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前所未有的成果。[6]
1.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学生不依常规,发现变异,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法,是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测量指标。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教师正确看待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存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二章第三节《多途径文件下载》中,我提供了“FlashGet网络快车”下载文件,但是有部分学生却认为用“迅雷”下载更好。我因势利导,鼓励这些学生尝试用两种工具下载文件,并找出各自的特点。又如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六章《信息集成与信息交流》中,因为信息处理和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方法也很多,我在教学过程中会激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并使学生学会分析与比较,不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提倡讨论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新课标中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此过程中共享思路、激发灵感、反思自我。在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第一章第一节《信息及其特征》中,在教学过程中我往往会对一些没有明确标准的话题如:“信息具有真伪性,中学生应该如何提高信息辨别能力?”让学生通过BBS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把所有学生提交的观点反馈给学生,师生共同点评,使学生体会到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和学会从多种途径获得信息等方面着手。
3.充分利用作品评比欣赏课,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高中学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开始不轻信成年人的意见,重视伙伴们对其的看法,重视自己在同学们中的地位。故此我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作品点评课中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让学生参与评价,使每位学生的作品都能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评价。学生通过自评能认识自己的价值;通过互评,能学会取长补短,培养求异思维。同时,作品评价能使学生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满足,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为创新思维的产生奠定基础。
有关信息技术教学与创新的文章
(一)STEM教育跨学科融合模型科学既是经过时间累积的知识本身,又是形成新知识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推进跨学科的融合是STEM教育的核心。STEM教育跨学科融合模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工程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连接方式,即以问题解决为主轴,再辅以技术(设计)、数学与科学相关知识。其过程包括如图7-3所示:图7-3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设计......
2023-08-04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有学科本身改革与发展的必然性,也有实现教育教学育人价值的必要性。所有这些,实际上都最终指向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人文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人文素养教育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顺应现代教育发展趋势、遵循英语教育的本质目标,也是履行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适应高中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2023-07-19
新课程标准中专门列出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并将其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同时还在各模块内容标准中进行了具体表述。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强调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然而,“过程与方法”本身,并不能成为学生发展的目标,最多只能是学习的途径、内容或要求。......
2023-08-01
高中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教学策略张佩萍作者简介:张佩萍,上海市人,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研究。在椭圆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理解,体现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同频共振过程,这一切正是充分展现数学思维过程的自然结果。这样周而复始、潜移默化,能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及能力。......
2023-11-30
(二)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协作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差很大。根据我对所执教的班级进行调查,发现有一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感到很困难,需要别人的帮助。初中的信息技术主要要求学生学习Excel、Powerpoint等软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利用软件制作电子报或者多媒体程序。......
2023-08-04
(一)数学新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要求这里我们主要从较为宏观的层面来分析说明我国本次课程改革中数学新课程内容组织方面的问题。我国新一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上有重大变化,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教材编写能否做到深入浅出,事关本次课程改革的成败。......
2023-08-13
一堂数学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教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著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主动地探索,才会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达到更高更好的教学效果。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学生在多角度地分析各情况下的结论时,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得到了培养。......
2023-0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