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基于项目的高中计算思维培养模式

信息技术教学创新:基于项目的高中计算思维培养模式

【摘要】:(一)基于项目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计算思维学习模型基于计算思维和高中生思维认知的特点,我构建如图4-2所示学习模型。2.抽象描述“抽象”是计算思维的本质之一,抽象的目的是把复杂的现实问题简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模型。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抽象描述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利用“表格”或者“图形”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对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抽象化描述和分解。

(一)基于项目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计算思维学习模型

基于计算思维和高中生思维认知的特点,我构建如图4-2所示学习模型。教师运用该模型在信息技术项目教学过程中,贯穿计算思维概念和方法的引导和实践,促进计算观念的形成。

图4-2 基于项目的高中信息技术课堂计算思维学习模型

(二)各环节分析

1.需求分析

计算思维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只有把计算思维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计算思维。因此,教师应从生活中挖掘项目需求,作为学生观察、推理、实践和交流的基础。选择的主题项目要有培养学生思维的思想。同时,教师还应运用启发方法分析项目需求,激发学生完成项目学习的兴趣。

2.抽象描述

“抽象”是计算思维的本质之一,抽象的目的是把复杂的现实问题简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模型。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抽象描述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利用“表格”或者“图形”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对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抽象化描述和分解。

3.算法设计

“自动化”是计算思维的另一本质,如何实现项目“自动化”处理呢?流程图是一系列相互连接的图形符号的集合。通过流程图,学生可以对项目的自动化处理进行整体设计。但是流程图的操作部分学生容易忘记,他们可以在微课的导学下,完成项目的流程图设计。

4.界面设计

项目最终的运行效果是通过项目界面呈现。界面设计包括界面的布局和组件添加及其属性设置。

5.编程实现

编程实现是学生亲自动手,利用某种语言程序对思维方法进行实现。计算思维的正确性需要通过反复的上机调试加以证明,所以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中必须大力强化实践环节。它是提高学生计算思维实践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编程中还能形成一定的计算观念。编程实现可以利用学生初中学习过的VB语言,也可以利用积件式堆叠编程App Inventor。

6.展示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编译好的程序进行调试和展示,并通过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总结项目完成过程中涉及的计算概念、计算实际和计算观念。师生间的展示交流是促进学生形成计算思维观念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