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协作学习的形式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模式进行协作学习:竞争。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三)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中的角色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实现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2023-08-04
(一)协作学习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特别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如果光靠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难以接受,教学效果差。而协作学习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协作学习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各种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助,它不仅包含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还涉及教师与学生小组的双向交往、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等多种交流形式,从而构成了动态因素互动的立体交流网络,尤其是学生之间的互动占据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地位。通过与他人的协作与交流,学生能加深对信息技术的许多问题的理解和操作。
(二)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学生之间的信息技术水平相差很大。根据我对所执教的班级进行调查,发现有一半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感到很困难,需要别人的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一帮一的协作活动往往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别人的帮助,扫除学习的障碍,信息技术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三)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小组协作讨论、解决
如初一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逐步求证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二选修《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算法设计和程序调试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这使得学生们很乐意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学生通过与别人交流算法思想,更能体会逻辑推理的重要性。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上机操作实践中,一个老师往往难以应付众多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通过小组协作学习,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成员就成为小组里的“老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组内的其他成员,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
(四)协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协作学习为所有学生提供了成功的机会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空间,这种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小组协作学习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师生单向交流,教师垄断了整个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初中的信息技术主要要求学生学习Excel、Powerpoint等软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协作,利用软件制作电子报或者多媒体程序。学生在小组的环境中,往往更容易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更容易获得成功,也大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有关信息技术教学与创新的文章
2.协作学习的形式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模式进行协作学习:竞争。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从而圆满完成学习任务。(三)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中的角色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实现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2023-08-04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多年来从事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建构主义正是这种努力所取得的成果。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的作用。......
2023-08-04
3.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协作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次教学主要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协作学习。7.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本次协作学习效果的评价通过小组成果汇报的方式进行。展示过程中或展示完成后,其他小组和指导教师可以随时根据展示内容提出问题,并要求展示者给以解答,小组成员通过这项活动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协作学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2023-08-04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和创新思维三个方面入手。它的形成与发展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教师正确看待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存在,最大限度地保护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求异性,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2.提倡讨论式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新课标中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鼓励高中学生结合生活和学习实际,运用合适的......
2023-08-04
(一)教学内容分析《数字化图像的加工与合成》,是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五章第三节《图像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内容。2.微课的设计和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应用应凸显网络的交互和及时反馈性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堂最大的优势是课堂提供了计算机和网络支持,微课导学模式应凸显网络的交互和及时反馈性。......
2023-08-04
(一)STEM教育跨学科融合模型科学既是经过时间累积的知识本身,又是形成新知识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因此,推进跨学科的融合是STEM教育的核心。STEM教育跨学科融合模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工程问题为中心的多学科连接方式,即以问题解决为主轴,再辅以技术(设计)、数学与科学相关知识。其过程包括如图7-3所示:图7-3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设计......
2023-08-04
研究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方式,首先应该辨析信息化生存的基本含义。简单概括而言,在信息化环境中,以信息技术作为活动或行为手段的生存,就可称为人的信息化生存。学生使用身边的信息技术学习和交流,则产生了信息化生存,而信息技术的环境则构成了学生信息化生存的空间条件。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行为可以称为信息化行为。......
2023-10-25
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准确理解信息技术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了解本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了解教学中的难点重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有意识、有目的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2023-08-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