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及理论基础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及理论基础

【摘要】:我提出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建立在问题探究教学与发现学习理论基础上,这两种教学理论都强调学生自主参与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都强调找到新旧学习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强调归纳推理方法的应用。(二)概念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理论基础

苏联教育专家马赫穆托夫认为,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从事的系统的独立探索活动是与其掌握现在的科学结论配合进行的,其方法体系是建立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提出与问题的解决基础上的。在问题教学中,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掌握获取知识与技能的途径和方法,更要形成思维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的方法,他认为发现教学的有益之处在于:

(1)能够不断地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

(2)在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中,激发和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和强信息技术生学习由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的转化。

(3)在发现学习的实践中,学生学会并掌握“发现”的探究方法。

我提出的“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建立在问题探究教学与发现学习理论基础上,这两种教学理论都强调学生自主参与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都强调找到新旧学习内容之间的本质联系,强调归纳推理方法的应用。它们都主张教师不直接奉送真理,而是给学生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运用发现法或问题基础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获得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概念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逐渐培养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2]

(三)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有三个方面

1.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解决问题的主体,通过问题解决促使他们理解知识和意义建构,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平等交往、合作学习。

2.问题为主线

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而展开。教学由问题产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学目标隐含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一环扣一环,最后解决了问题,并引发新的问题。

3.“活动中心”的特征[3]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互动中展开的,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在不断的探究活动中完成的。

二、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活动及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2-2 信息技术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1.提出问题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强调用问题引发教学,因而提出问题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教师应把教学目标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问题”,通过这些小的“问题”来体现教学目标。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设计出切合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从而使问题难易适度。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依靠学生动手实践。因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定要注重“问题”的可操作性,要尽量多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的“问题”。

2.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首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技能与方法逐步攀升。教师最好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使技能与方法呈螺旋式攀升。为了了解问题探究的效果,教师应对学生问题探究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总结提高

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总结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技能体系,提升信息素养。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围绕评价标准点评学生作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