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历史来看,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个舶来品。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的发展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变迁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法学发展是制度变迁的推动力量,而制度变迁也促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取得不断进步。这是中国新时期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新时期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2023-08-04
中国法理学四十年(1978~2018)
杜宴林,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宪法学四十年(1978~2018)
黄柳建,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黄宇宸,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行政法学四十年(1978~2018)
黄宇骁,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王子晨,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刑法学四十年(1978~2018)
王熠珏,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中国民法学四十年(1978~2018)
李付雷,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扈 艳,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叶 翔,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阙梓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李怡雯,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和丽军,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兼职副研究员、云南警官学院法学院副教授
统稿人:杨立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
姚 辉,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执行主任
中国诉讼法学四十年(1978~2018)
卞建林,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院长
肖建华,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
谭秋桂,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
高家伟,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教授
王贞会,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教授
中国经济法学四十年(1978~2018)
席月民,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经济法研究室主任
中国环境法学四十年(1978~2018)
柯 坚,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刘志坚,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中国国际法学四十年(1978~2018)
肖永平,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所长
张 辉,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杨泽伟,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
中国证据法学四十年(1978~2018)
张保生,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联席主任
冯俊伟,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朱盛文,江西省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四十年(1978~2018)
曹新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主任
梁志文,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国法律史学四十年(1978~2018)
林 乾,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教授、副院长
崔林林,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史研究所所长
有关中国法学四十年 1978~2018的文章
从中国历史来看,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个舶来品。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的发展和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变迁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法学发展是制度变迁的推动力量,而制度变迁也促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取得不断进步。这是中国新时期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的行动指南,也是新时期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2023-08-04
中国法理学四十年(1978~2018)杜宴林,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主任彭军,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中国宪法学四十年(1978~2018)黄柳建,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黄宇宸,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行政法学四十年(1978~2018)黄宇骁,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子晨,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刑法学四十年(1978~2018)时延安,中国人民大学刑事......
2023-08-04
1982年,经过许多老一辈法理学学者在内的众多法学研究者的共同参与、辛勤耕耘,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八二宪法”最终得以通过并施行,据此我国的法制和宪政建设步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因此,在老一辈中坚力量和新生代青年学者这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队伍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法理学研究在80年代获得了快速恢复和发展,为接下来法理学研究走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举办或参加不同形式的学术会议是法理学最为重要的学术交流方式。......
2023-08-04
然而,一些具有前瞻性眼光和远见卓识的法学学者,洞察到环境法学的发展前景以及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实践需求。发展至今,该机构已成为我国乃至亚洲地区最大的、专门从事环境法学研究、教学和咨询的科研机构。这一时期,环境法学研究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可以说,这些教科书性的著作奠定了中国环境法学教育和研究最早的学术基础。......
2023-08-04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法的本质问题的争论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使得法的本质在我国法理学40年发展中无疑成为一个被反复探讨而分歧最大的问题。(二)权利和义务作为法学基本范畴的权利和义务,在我国法理学40年发展进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也是我国法学创新的理论切口。大家一致认为,法学成熟的标志之一在于建构一套科学的范畴体系。对此,法理学界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争论。......
2023-08-04
在恢复时期,主要是“文革”前从事国际私法教学和研究的专业人员集中研究国际私法的范围、名称、性质、体系等宏观性基础问题。从1998年开始,学会连续编辑出版《中国国际私法与比较法年刊》,并在2008年成功入选CSSCI集刊。还有大量根据国际私法博士学位论文修改出版的专著,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023-08-04
环境法学学科名称不一致源自对环境法学学科的认识和强调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在我国环境法学科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法与自然资源法是紧密联系的。环境法学的学科定位取决于环境法的部门法地位。大部分环境法学学者认为,环境法学是一门独立的部门法学。[44](二)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与环境法的调整对象1.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研究对象是学科建立必须解决的问题。关于环境法学的研究对象,文伯屏先生认为,环境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2023-08-04
外国法制史学科是基于法律移植的现实需要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萌芽于清末,确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极具中国特色。由此,有关外国法制史的相关研究开始起步,并成为近代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法制史学科的发展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法制建设、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开始全面恢复,外国法制史学科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