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治失其本,而宜设之制也。这种做法完全违反了它们的本性,所以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限制。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反本缘理,出乎一道。善于治理国家的君王,政治清明,而且能够坚持执行国家的制度,教导百姓没有私心。人们自觉回归到善良的本性,共同追求治国的根本原理,共同遵循无私的准则。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
2023-08-04
【题解】
《五名》《五恭》原为两段,在竹简上,标题分别写在段末,今据文例、字体合为一篇。
《五名》论述用不同方法对阵五种不同的敌军。具体讲述了两军对垒时,对待不同敌军的相应态度和有效方法。孙膑把敌军分为五种类型进行阐述:即威武强大、高傲骄横、刚愎自用、贪婪猜忌、优柔寡断。当然,文章的重点在于论述对付这五种敌军的具体策略,可以说,在那个战争不断的时代非常实用,以至于能够盛传持久。《五恭》在论述军队进入敌军境内时,强调了“恭”“暴”两种手段要交替使用,才能达到势不可当的威力,文中对于战略观点述说的针对性很强,因而孙膑的战略曾得到一度推广。
【原文】
兵有五名:一曰威强,二曰轩骄①,三曰刚至②,四曰忌③,五曰重柔④。夫威强之兵,则屈软而侍⑤之;轩骄之兵,则恭敬而久之;刚至之兵,则诱而取之;
忌之兵,则薄其前,譟其旁,深沟高垒而难其粮;重柔之兵,则譟而恐之,振而捅之,出则击之,不出则回⑥之。
兵有五恭、五暴。何谓五恭?入境而恭,军失其常。再举而恭,军无所粮。三举而恭,军失其事⑦。四举而恭,军无所食。五举而恭,军不及事。入境而暴,谓之客。再举而暴,谓之华。三举而暴,主人惧。四举而暴,卒士见诈⑧。五举而暴,兵必大耗。故五恭、五暴,必使相错⑨也。
二百五十六。
【注释】
①轩骄:高傲骄横之意。
②刚至:“至”疑借为“忄至”。刚愎自用之意。
③忌:下文作
忌。
,
,皆从目声,疑当读为“冒”。冒:贪。忌:疑忌,猜忌。
④重柔:极其软弱。
⑤侍:同“待”,等待。
⑥回:围,回转,此指撤军。
⑦失其事:误事。
⑧见诈:遇见欺诈之人。此指受骗。
⑨相错:交替使用。
【译文】
根据军队的整体表现可划分为五种名称:第一种叫作威武强大,第二种叫作高傲骄横,第三种叫作刚愎自用,第四种叫作贪婪猜忌,第五种叫作优柔寡断。面对那种威武强大的军队要故意示弱,假装屈服的样子以便等待时机;面对那种高傲骄横的军队,可以装出恭敬的样子,以便能够长期麻痹他们然后就可以伺机而动;面对那种刚愎自用的军队,可以用诱敌之计而设法战胜他们;面对那种贪婪又相互猜忌的军队,可以直接迅速迫近其前锋,同时在其侧翼虚张声势加以骚扰,然后再挖掘深沟、砌筑高垒,从而使其难于运送粮草补给军需;面对那种极度软弱而优柔寡断的军队,就可以虚张声势地加以恐吓,同时派遣小股军队进行试探性地攻击,如果敌军出战就加以猛烈攻击,如果敌军不出战就逼迫他们向后撤退。
军队有五种谦卑恭敬的表现,也有五种表现凶暴的情况。那么什么才是五种表示谦卑恭敬的情况呢?第一次在进入对方国境时,就立即表现出谦卑恭敬的样子,这样一来,军队就会失去其正常威严的状态;第二次表现出谦卑恭敬,军队就会无从得到粮食补给;第三次行动时依然向敌方表现出谦卑恭敬,军队就会因贻误战机而作战失利;第四次向敌方表现出谦卑恭敬,那么军队就会因为没有食物与草料而挨饿了;第五次向敌方表现出谦卑恭敬,军队就无法完成征讨之事了。那么,表现凶暴又会是哪五种情况呢?比如,刚一进入敌方国境就表现出凶暴的样子来,定会被该国人称作是可恶的入侵者;第二次行动表现出凶暴的样子来,就会被认为是残暴而喧哗的军队;第三次行动表现出凶暴的样子来,就会引起该国百姓的恐惧;第四次行动表现出凶暴的样子来,那么该国的人民就会用虚假的情报欺骗入境之人;第五次行动依旧表现出凶暴的样子,那么自家军队必然将会大受损耗。所以说,五谦恭和五凶暴,一定要视当时的情况而交替使用,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是治失其本,而宜设之制也。这种做法完全违反了它们的本性,所以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限制。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反本缘理,出乎一道。善于治理国家的君王,政治清明,而且能够坚持执行国家的制度,教导百姓没有私心。人们自觉回归到善良的本性,共同追求治国的根本原理,共同遵循无私的准则。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
2023-08-04
本篇主要论述了国君应统一各项制度,掌握用威信加于天下的十二条必胜之道,指出必须选拔得力将领,衡量敌我得失,严格战场纪律,方可“威加天下”。臣闻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则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谓同罪保伍也。国车不出于阃③,组甲不出于橐④,而威服天下矣。但想拥有这些,就要做到以下十二点:第一是连刑,就是说要实行什伍联保制度。......
2023-08-04
三相称,则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车不用时,为防止车轮滚动,要在车轮下垫塞物件加以阻挡。兵起,非可以忿①也,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心胸一定要宽广,不能因为受到刺激而发怒,还要保持清正廉洁,不能因为贪图钱财而丧失原则。兵如植木,弩如羊角⑦,人人无不腾陵张胆,绝乎疑虑,堂堂决而去。......
2023-08-04
主张要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指出与其先去求神问鬼,不如先考察自己的才智如何;所谓的天时,不过是发挥了人的作用罢了。尉缭子的这些战争胜败的观点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受到了高度认可。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后,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他又称梁惠王。观天气、观日、观星等都与天象关联,故名。时日、阴阳、向背:古人认为天文星象、时日阴阳的变化,能决定人间的吉凶。......
2023-08-04
夫将不心制,卒不节动,虽胜,幸胜也,非攻权⑧也。兵力过于分散的时候,进攻的力量就会减弱;军心疑惑纷纷动摇时,士气就会涣散背离。如果军中将士之间意见不同,而且空话连篇,将领丧失威严,士兵不再进行常规训练而惰怠懒散,这种状态下,交战必定会流血失败。是故知胜败之道者,必先知畏侮之权③。对士兵的仁爱在于能让他们服从;将领的威信要从上面树立。曲胜,言非全也,非全胜者,无权名。......
2023-08-04
故为城郭者,非妄费于民聚土壤也,诚为守也。守城的关键是,绝对不能放弃险要的地形。无必救之军者,则无必守之城。期年③之城,守余于攻者,救余于守者。若彼城坚而救不诚,则愚夫愚妇,无不守陴④而泣下,此人之常情也,遂发其窖廪救抚,则亦不能止矣。后其壮,前其老,彼敌无前,守不得而止矣,此守权之谓也。这就是守城时权变制胜的谋略。......
2023-08-04
《孙子兵法》称之为“战道”,含意是相同的。此外,在《孙膑兵法》中还谈到许多具体阵法,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孙膑兵法》一个重要的作战思想,就是“必攻不守”。......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