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八阵布置,胜利保障-吴子 尉缭子 司马法

八阵布置,胜利保障-吴子 尉缭子 司马法

【摘要】:文中对于八阵的布置也做了详细说明,阐明了只有根据地形的有利条件,选用合适的阵势,再加上将帅审时度势地作出正确的决策和指挥,才是最终胜利的保障。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③,此王者之将也。

【题解】

本篇从宏观上论述了战场之上用兵布阵的基本规律,着重于对将领的要求和使用阵法的基本原则。

文章具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论述对统兵将领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则重点论述了如何布置和使用阵法。文中从“智、勇、道”三个方面论述统兵作战的将领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又从反面,以对比的方法先说明“智不足”“勇不足”“不知道”三者的后果,接着又以排比的句式,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唯有知“道”才能成为担当重任的将领。而且具体把“知道”归结为七项具体内容:“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最后强调说明“智”和“勇”,是统兵将领必不可少的军事素养,但很少有带兵将领敢于承认自己“智”或“勇”不足。

文中对于八阵的布置也做了详细说明,阐明了只有根据地形的有利条件,选用合适的阵势,再加上将帅审时度势地作出正确的决策和指挥,才是最终胜利的保障。

【原文】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此王者之将也。

孙子曰: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用阵三分,诲阵有锋,诲锋有后,皆侍令而动。斗一,守二。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弱以乱,先其选卒以乘之。敌强以治,先其下卒以诱之。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则多其弩。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

【注释】

①八阵:本义是八种兵阵的布阵方法和具体运用,这里指用兵的基本规律。

②万乘国: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

③诤(zhèng):此处通“静”。这里指没有取胜的把握就按兵不动。

④诲:此处通“每”。锋:先锋部队。后:后续部队。

⑤斗一: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与敌交战。

⑥守二:意为三分之二的兵力守阵以等待时机。

⑦乘:这里指攻击。

⑧下卒:老弱残兵。

⑨易:地势平坦的地方。

⑩厄:指两边高峻道路狭窄的地形。

【译文】

孙膑说:“任用智谋不足的人,统领士兵去作战,其实很容易就显露出自以为是的高傲了。任用勇力不足的人,去统领士兵,也只有他自己觉得自己神通广大罢了。任用不懂作战用兵之法,又没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人去领兵作战,那就只能靠侥幸取胜了。要想保证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内外安定,能够扩大国家声势而能够在大国之中称王称霸,而且还能保全自己国家人民财产性命,只有依靠懂得用兵之道的人才能实现。所谓懂得用兵之道的人,就是要上知天文变换,下知地理万物更迭,内能深得民心,外能了解敌情,而且布阵要懂得各种布阵的规律和具体运用,如果能预见到开战必胜就果断出战,在没有胜利把握的情况下就按兵不动,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能够担当重任的将领。”

孙膑说:“用八种兵阵作战的将领,要善于根据地形的有利条件去选用合适的阵势。布阵时要把兵力分成三部分,每个战阵都要有先锋军队,在先锋军队之后一定要有后续军队,所有士兵都要等到将领发号施令后才能行动。两军交战时,先用三分之一的兵力去进攻,再用剩下三分之二的兵力守候原地等待时机。攻城时,用三分之一的兵力攻破敌军城池,用三分之二的兵力负责歼灭敌军残余兵力。敌军兵力薄弱而且阵势混乱的时候,就先选用精兵去击杀他们。敌军兵力强大而且阵势严谨的时候,就先派遣老弱残兵前去引诱敌军。当利用战车和骑兵出战时,就要把兵力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在右侧,一部分在左侧,一部分负责断后。在地势平坦的地方作战时,就多使用战车,在地势险阻的地方作战时,就多用骑兵,在地势狭窄险要的地方作战时,就多用弓弩手。但无论在地势险要还是平坦的地方,都必须先弄清楚,哪里是生地,哪里是死地,要率先占据生地,然后把敌军一步步逼到死地,就可以将他们一举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