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为城郭者,非妄费于民聚土壤也,诚为守也。守城的关键是,绝对不能放弃险要的地形。无必救之军者,则无必守之城。期年③之城,守余于攻者,救余于守者。若彼城坚而救不诚,则愚夫愚妇,无不守陴④而泣下,此人之常情也,遂发其窖廪救抚,则亦不能止矣。后其壮,前其老,彼敌无前,守不得而止矣,此守权之谓也。这就是守城时权变制胜的谋略。......
2023-08-04
【题解】
本篇从宏观上论述了战场之上用兵布阵的基本规律,着重于对将领的要求和使用阵法的基本原则。
文章具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集中论述对统兵将领的基本要求,第二部分则重点论述了如何布置和使用阵法。文中从“智、勇、道”三个方面论述统兵作战的将领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又从反面,以对比的方法先说明“智不足”“勇不足”“不知道”三者的后果,接着又以排比的句式,一气呵成,突出强调唯有知“道”才能成为担当重任的将领。而且具体把“知道”归结为七项具体内容:“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最后强调说明“智”和“勇”,是统兵将领必不可少的军事素养,但很少有带兵将领敢于承认自己“智”或“勇”不足。
文中对于八阵的布置也做了详细说明,阐明了只有根据地形的有利条件,选用合适的阵势,再加上将帅审时度势地作出正确的决策和指挥,才是最终胜利的保障。
【原文】
孙子曰:智不足,将兵,自恃也。勇不足,将兵,自广也。不知道,数战不足,将兵,幸也。夫安万乘国②,广万乘王,全万乘之民命者,唯知道。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阵则知八阵之经,见胜而战,弗见而诤③,此王者之将也。
孙子曰:用八阵战者,因地之利,用八阵之宜。用阵三分,诲阵有锋,诲锋有后④,皆侍令而动。斗一⑤,守二⑥。以一侵敌,以二收。敌弱以乱,先其选卒以乘⑦之。敌强以治,先其下卒⑧以诱之。车骑与战者,分以为三,一在于右,一在于左,一在于后。易⑨则多其车,险则多其骑,厄⑩则多其弩。险易必知生地、死地,居生击死。
【注释】
①八阵:本义是八种兵阵的布阵方法和具体运用,这里指用兵的基本规律。
②万乘国: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
③诤(zhèng):此处通“静”。这里指没有取胜的把握就按兵不动。
④诲:此处通“每”。锋:先锋部队。后:后续部队。
⑤斗一: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与敌交战。
⑥守二:意为三分之二的兵力守阵以等待时机。
⑦乘:这里指攻击。
⑧下卒:老弱残兵。
⑨易:地势平坦的地方。
⑩厄:指两边高峻道路狭窄的地形。
【译文】
孙膑说:“任用智谋不足的人,统领士兵去作战,其实很容易就显露出自以为是的高傲了。任用勇力不足的人,去统领士兵,也只有他自己觉得自己神通广大罢了。任用不懂作战用兵之法,又没有一定实战经验的人去领兵作战,那就只能靠侥幸取胜了。要想保证一个拥有万辆战车的大国内外安定,能够扩大国家声势而能够在大国之中称王称霸,而且还能保全自己国家人民财产性命,只有依靠懂得用兵之道的人才能实现。所谓懂得用兵之道的人,就是要上知天文变换,下知地理万物更迭,内能深得民心,外能了解敌情,而且布阵要懂得各种布阵的规律和具体运用,如果能预见到开战必胜就果断出战,在没有胜利把握的情况下就按兵不动,只有这样的人才是能够担当重任的将领。”
孙膑说:“用八种兵阵作战的将领,要善于根据地形的有利条件去选用合适的阵势。布阵时要把兵力分成三部分,每个战阵都要有先锋军队,在先锋军队之后一定要有后续军队,所有士兵都要等到将领发号施令后才能行动。两军交战时,先用三分之一的兵力去进攻,再用剩下三分之二的兵力守候原地等待时机。攻城时,用三分之一的兵力攻破敌军城池,用三分之二的兵力负责歼灭敌军残余兵力。敌军兵力薄弱而且阵势混乱的时候,就先选用精兵去击杀他们。敌军兵力强大而且阵势严谨的时候,就先派遣老弱残兵前去引诱敌军。当利用战车和骑兵出战时,就要把兵力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在右侧,一部分在左侧,一部分负责断后。在地势平坦的地方作战时,就多使用战车,在地势险阻的地方作战时,就多用骑兵,在地势狭窄险要的地方作战时,就多用弓弩手。但无论在地势险要还是平坦的地方,都必须先弄清楚,哪里是生地,哪里是死地,要率先占据生地,然后把敌军一步步逼到死地,就可以将他们一举消灭了。”
故为城郭者,非妄费于民聚土壤也,诚为守也。守城的关键是,绝对不能放弃险要的地形。无必救之军者,则无必守之城。期年③之城,守余于攻者,救余于守者。若彼城坚而救不诚,则愚夫愚妇,无不守陴④而泣下,此人之常情也,遂发其窖廪救抚,则亦不能止矣。后其壮,前其老,彼敌无前,守不得而止矣,此守权之谓也。这就是守城时权变制胜的谋略。......
2023-08-04
兵戍边一岁遂亡,不候代者,法比亡军。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⑤士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所以,现在使用法令禁止这些士兵擅自逃回家,制止军中这种逃亡行为,这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一要素。而实行什伍联保制度以后,等到达战场之上决斗的时候,士兵和军吏就能互相照应,互相救援了,这就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二个要素。......
2023-08-04
本篇主要论述了国君应统一各项制度,掌握用威信加于天下的十二条必胜之道,指出必须选拔得力将领,衡量敌我得失,严格战场纪律,方可“威加天下”。臣闻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则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谓同罪保伍也。国车不出于阃③,组甲不出于橐④,而威服天下矣。但想拥有这些,就要做到以下十二点:第一是连刑,就是说要实行什伍联保制度。......
2023-08-04
三相称,则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车不用时,为防止车轮滚动,要在车轮下垫塞物件加以阻挡。兵起,非可以忿①也,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心胸一定要宽广,不能因为受到刺激而发怒,还要保持清正廉洁,不能因为贪图钱财而丧失原则。兵如植木,弩如羊角⑦,人人无不腾陵张胆,绝乎疑虑,堂堂决而去。......
2023-08-04
是治失其本,而宜设之制也。这种做法完全违反了它们的本性,所以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限制。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反本缘理,出乎一道。善于治理国家的君王,政治清明,而且能够坚持执行国家的制度,教导百姓没有私心。人们自觉回归到善良的本性,共同追求治国的根本原理,共同遵循无私的准则。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
2023-08-04
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④,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⑤。当杀而虽贵重必杀之,是刑上究也;赏及牛童马圉②者,是赏下流也。夫将提鼓挥枹③,临难决战,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于枹端,奈何无重将也!市贱卖贵,以限士人。及遇文王,则提三万之众,一战而天下定,非武议,安得此合也。......
2023-08-04
《五名》《五恭》原为两段,在竹简上,标题分别写在段末,今据文例、字体合为一篇。《五名》论述用不同方法对阵五种不同的敌军。兵有五恭、五暴。入境而恭,军失其常。五举而恭,军不及事。军队有五种谦卑恭敬的表现,也有五种表现凶暴的情况。......
2023-08-04
主张要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指出与其先去求神问鬼,不如先考察自己的才智如何;所谓的天时,不过是发挥了人的作用罢了。尉缭子的这些战争胜败的观点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受到了高度认可。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后,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他又称梁惠王。观天气、观日、观星等都与天象关联,故名。时日、阴阳、向背:古人认为天文星象、时日阴阳的变化,能决定人间的吉凶。......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