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孙膑兵法全鉴:成功取胜的九招

孙膑兵法全鉴:成功取胜的九招

【摘要】:孙膑回答齐威王的九个问题,说明的是各种情况下应敌取胜的办法,对于用兵作战当然都有指导作用,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和坚持“素信”这两条规则。

【题解】

这篇文章以孙膑与齐威王和田忌问答的形式,详尽地论述了用兵的一系列战略原则,从用兵的主导战略思想,到两军对垒时各种情况下的战略战术,孙膑都能有问必答,而且足以解决作战所遇到的诸多疑难问题。

孙膑回答齐威王的九个问题,说明的是各种情况下应敌取胜的办法,对于用兵作战当然都有指导作用,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和坚持“素信”这两条规则。

作者从宏观上谈论用兵战略,而且具体到领兵作战的问题上谈论了七个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兵之急”,也就是带兵作战最首要最急迫的是什么。文中十分巧妙地用“排他法”,或者叫“穷举法”,提及了带兵当中很重要的赏、罚、权、势、谋、诈,但孙膑话锋一转,从容不迫地说出了料敌计险的重要性,指出了“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文章以这种方式摆出观点,一方面突出了论点,同时更显出了这个论点不同寻常,超出常人的认识。文中田忌作为一名知名将领,把他所知道的善于用兵者认为十分重要的六项全举了出来,孙膑却一一否定,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孙膑主张积极主动进攻,反对消极防守。在军事上,这种主动进攻是十分有效的制胜战略。正所谓“进攻是最好的防守”,也就是说,先发制人,常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消极防守则是用兵布阵之中的大忌,必败无疑。

【原文】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

孙子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于北,毋期于得。为之微阵以触其侧。是谓大得。”

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有。”

威王曰:“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

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之曰赞师。毁卒乱行,以顺其志,则必战矣。”

威王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用之奈何?”

孙子曰:“命曰让威。必臧其尾,令之能归。长兵在前,短兵在□,为之流弩,以助其急者。□□毋动,以待敌能。”

威王曰:“我出敌出,未知众少,用之奈何?”

孙子曰:“命曰险成。险成,敌将为正,出为三阵,一□能相助,可以止而止,可以行而行,毋求……”

威王曰:“击穷寇奈何?”

孙子曰:“……可以待生计矣。”

威王曰:“击钧奈何?”

孙子曰:“营而离之,我并卒而击之,毋令敌知之。然而不离,按而止。毋击疑。”

威王曰:“以一击十,有道乎?”

孙子曰:“有。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威王曰:“地平卒齐,合而北者,何也?”

孙子曰:“其阵无锋也。”

威王曰:“令民素听,奈何?”

孙子曰:“素信。”

威王曰:“善哉!言兵势不穷。”

【注释】

①轻卒:轻装军队,指很少的一部分兵力。尝:试探。

②将:率领。期:预期,预先。北:败北。

③微阵:隐蔽的阵队。微:隐蔽的。侧:侧翼。

④臧:疑借为“藏”,意谓隐蔽好后面的部队,以便撤退。尾:指后续战队。

⑤长兵:长柄兵器,如戈矛。短兵:短柄兵器,如刀剑。流弩:即机动的弩兵。意谓在危急的时候,以机动的弩兵救应。

⑥击钧:攻击势均力敌的敌人。钧:通“均”。

⑦营而离之:意为迷惑敌人,使他们分散兵力。营:迷惑之意。离:分离。

⑧地平卒齐:地势平整,兵力相当。

⑨素:平时,一贯。信:信用,守信。

【译文】

齐威王向孙膑询问用兵作战的方法时说:“如果两军旗鼓相当,双方的将领对阵而望,双方的阵势都十分坚固,致使谁也不敢先发动攻击,应该怎么办呢?”

孙膑回答道:“可以先派遣少量兵力,由低级而勇敢的将领率领他们去试探敌军,要预先做好失败的准备,不要期望取胜。这支试探的军队行动要隐蔽,而且一定要从敌阵的侧翼予以猛烈的攻击。这就是取得大胜的方法。”

威王问:“作战时,用兵多与少有一定的规律吗?”孙膑说:“有。”

威王问:“那么在我方兵力强而敌军弱,或者我方兵士多而敌方兵士少时,该怎么办呢?”

孙膑再次向齐威王行礼后回答道:“这真是英明君王所提出的问题啊!在我方兵多将广阵势强大的形势下,还能问及如何用兵,这种谨慎的态度,确实是定国安邦的根本。在这种形势下,可以采用诱敌之计,这种策略叫作‘赞师’。就是故意让我方军队队形散乱,以此示弱骄敌而去迎合敌方贪胜心理,那么敌军一定会主动和我方交战了,而我方必胜无疑。”

威王又问:“如果敌方兵多将广而我方将士不多,明显的敌强我弱,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孙膑说:“这种情况下就要采取退避战术,叫作‘退威’。就是要避过敌军的锋锐,但一定要隐蔽好后续主力军队,以便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保证自己的军队顺利撤退。撤退军队的队列一定要让持长兵器的军兵在前,持短兵器的军兵在后,并配备机动的弓弩兵,以便作为应急之用。……我方的主力军队要按兵不动,等待敌军疲惫时再伺机出击。”

威王问:“如果我军和敌军同时出动,可又不知道敌军兵力是多是少时,应该怎么办呢?”

孙膑说:“这种情况下采用的策略是叫作‘险成’。在‘险成’的情况下,敌方按常规部阵,我方就摆出三阵,一阵……使彼此能够互相支援,可以停止时就停止,可以出动时就出动,不要强求……”

威王问:“交战以后,应该如何追击溃败而逃穷途末路的敌人呢?”

孙膑说:“……敌人在被追击面临绝境之时,定会殊死搏斗,为了避免我方将士伤亡,可以假装放他们一条生路,这样他们只顾争先逃生就会丧失斗志,在他们疲于奔命之际就能轻而易举地按计划将他们全部消灭了。”

威王问:“攻击势均力敌的敌军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孙膑回答道:“这种情况下就要迷惑敌军,使其兵力分散,然后我军乘势抓住战机,集中兵力,在敌军尚未察明我军意图之前给以突然袭击。但是,在敌军尚未中计而还没有分散兵力之时,我们就要按兵不动,耐心等待战机。千万不要盲目出击攻打对我军起疑心而已有防备的敌军。”

威王问:“如果我军和敌军的兵力为一比十时,在这种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有攻击敌军而制胜的办法吗?”

孙膑回答道:“有!可以采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战术,对敌军发动突然袭击。”

威王问:“在地势平整,敌我双方兵力相当的情况下,两军交战却打了败仗,又是什么原因呢?”

孙膑回答说:“这是由于自己的军阵之中没有精锐的先锋阵队。”

威王问:“想让军兵都能一贯地听从命令,应该怎么办呢?”

孙膑答道:“这就要求将领在平时能够对军兵严守信用,建立威信了。”

威王说:“你说得太好了!你所讲的用兵的奥妙真是让人受用无穷啊!”

【原文】

田忌问孙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敌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请问此六者有道乎?”

孙子曰:“有。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故曰,三里沮洳将患军……涉将留大甲。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壁延不得者渠寒也,……”

田忌曰:“……奈何?”

孙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

田忌曰:“行阵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

孙子曰:“严而示之利。”

田忌曰:“赏罚者,兵之急者耶?”

孙子曰:“非。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

田忌曰:“权、势、谋、诈,兵之急者耶?”

孙子曰:“非也。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

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

孙子曰:“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骨也。”

【注释】

①壁延:壁垒沟堑。不得:不能攻占,不能取胜。

②沮洳(jù rù)将患军:意谓周围若有三里沼泽泥泞地带,则将为军队的患害。沮洳:沼泽泥泞地带。

③大甲:疑指全副武装、铠甲坚厚的大军

④渠寒:疑指“渠答”,又称“铁蒺藜”,是张在城上防矢石的设备,属于守城御敌的战具。

⑤十:指采取多种方法,千方百计。揄(yú):拉,引。

⑥正乱:整饬军纪。

⑦益胜:有助于取胜。益:有助于,有益于。

⑧子大夫:敬称,此处指孙膑。

⑨料敌计险:预料分析敌情,审察地形的险易。

【译文】

田忌问孙膑说:“用兵的忧虑是什么?使敌军陷入困境的办法是什么?不能攻占壁垒壕沟的原因是什么?失去天时的原因是什么?失去地利的原因是什么?失去人心的原因是什么?请问,改变这六项作战要素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孙膑回答说:“有。用兵最大的忧虑是不得地利。使敌军落入困境的办法是抢先占据险要地势。所以说,有数里远的沼泽地带就能妨碍军队行动……横渡江河湖泊之时便能阻滞全副武装的大军行进。由此可见,用兵的忧虑是不得地利,使敌人陷入困境的办法是率先据险。不能攻克壁垒壕沟的原因则在于没能破坏敌军守城御敌的战具……”

田忌问孙膑:“(如果敌军坚守城池不出来迎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孙膑说:“这种情况下就要击鼓作出进军的样子而实际上不行动,坐待敌军来攻,如果敌人按兵不动,就千方百计引诱敌军开城出战。”

田忌问孙膑:“进军部署已经确定,在行动中想让军兵完全听从命令,应该怎么办呢?”

孙膑回答说:“这时就要严明军纪,同时还要重申明令悬赏制度,让他们看到利益。”

田忌问:“赏罚是用兵作战当中最要紧的事项吗?”

孙膑说:“不是。赏赐是为了提高士气,是促使军兵能够舍生忘死英勇作战的手段;施行处罚,是为了整饬军纪,促使军兵对上级将领能够畏服的手段。赏罚有助于取得胜利,但不是用兵最要紧的事项。”

田忌又问:“那么,权力、威势、智谋、诡诈是用兵最紧要的事项吗?”

孙膑回答:“不是的。所谓的权力,是用来聚集士卒而保证军队中整体指挥能够顺利服从的;所谓的威势,是促使士卒奋勇作战的必备条件;所谓的智谋,运用得当就能使敌军无从防备;所谓的诡诈,是用来迫使敌军落入困境的。这些都有助于取得胜利,但又都不是用兵作战中最要紧的事项。”

田忌气得变了脸色,说:“这六项都是善于用兵的人常用的,而你却说这些都不是最要紧的事项,那么你说什么才是用兵之中最要紧的事项呢?”

孙膑回答说:“充分预料分析敌情,审察地形的险易,同时必须要察明敌我双方距离的远近……根据当时形势和战局将会出现的变化随机应变,这就是领兵打仗的规律。善于进攻,把握进攻的主动权而不是消极防守。……这才是用兵作战当中最要紧的事项。”

【原文】

田忌问孙子曰:“张军毋战,有道?”

孙子曰:“有。倅险增垒,诤戒毋动,毋可□□,毋可怒。”

田忌曰:“敌众且武,必战有道乎?”

孙子曰:“有。埤垒广志,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

田忌问孙子曰:“锥行者何也?雁行者何也?篡卒力士者何也?劲弩趋发者何也?飘风之阵者何也?众卒者何也?”

孙子曰:“锥行者,所以冲坚毁锐也;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篡卒力士者,所以绝阵取将也;劲弩趋发者,所以甘战持久也;飘风之阵者,所以回□□□也;众卒者,所以分攻有胜也。”

孙子曰:“明主、知道之将,不以众卒几功。”

【注释】

①倅险增垒:意谓凭据险要,增高壁垒。倅(cuì):借为“萃”,居止的意思。

②诤戒:本意告诫。诤:或借为“静”。戒:戒备。意谓加强戒备,按兵不动。

③埤(pì):同“卑”,低下,矮小。广志:发扬士气。埤垒广志:意谓修筑低垒,表示无所畏惧,以激励士气。

④正:疑借为“政”。辑:团结。严正辑众:意谓严明法令,以团结士卒。

⑤雁行:指战阵名。

⑥篡(cuàn):借为“选”,选拔。篡卒力士者:经过挑选的善战的士卒。

⑦飘风:旋风,暴风。

⑧绝阵取将:攻破敌阵,擒拿敌将。绝:攻破之意。

⑨众卒:普通士卒,一般士卒。

【译文】

田忌问孙膑说:“敌军摆开阵势却不进攻,有办法对付吗?”孙膑说:“有办法。利用险要地形增高堡垒,告诫士兵安静地严加防守,不许轻举妄动,不要……不要被敌军的蓄意挑衅所激怒。”田忌问:“敌军兵多将广而且勇武凶猛,这种情况下有战胜敌军的办法吗?”孙膑说:“有。要在城池内修筑低垒,表示无所畏惧,以此来激励士气,广设旗帜,用以迷惑敌军,并且严明军令,以团结士卒,有意避开敌人的锐气,使敌军骄傲自大,并设法牵引敌军,使敌军疲劳倦怠,然后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使敌人防不胜防,同时还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田忌问孙膑:“采用锥形战阵有什么作用?用雁形战阵有什么作用?选拔强壮善战的士兵有什么作用?作战时配备能够发射强弩利箭的士兵有什么作用?采用旋风一般快速移动的阵形有什么作用?那些普通士兵在战阵中又有什么作用?”

孙膑说:“使用锥形战阵,是为了冲破敌军坚固的阵地,同时摧毁敌军的精锐部队;运用雁形战阵是为了与敌人对战之时便于本方军队相互策应;选拔强壮善战的士兵是为了决战时擒拿敌军将领;作战时配备能够发射强弩利箭的士兵,是为了在双方相持不下时能够持久作战;采用旋风一般快速移动的队形,是用来迂回包抄敌人的……;普通士兵则是用来配合作战,保障战斗胜利的。”

孙膑接着又说:“明智的君王和精通兵法的将领,都不会使用普通士兵去完成关键任务,更不会指望他们能夺取战斗胜利。”

【原文】

孙子出,而弟子问曰:“威王、田忌臣主之问何如?”

孙子曰:“威王问九,田忌问七,几知兵矣,而未达于道也。吾闻素信者昌,立义……用兵无备者伤,穷兵者亡。齐三世其忧矣。”

【注释】

①几:接近。

②未达于道:意谓还没能达到掌握战争规律的境地。

③素信:一贯讲信用。昌:昌盛

④穷兵:指穷兵黩武。

⑤齐三世:齐国经历了三代。齐国在威王、宣王时,国势很强,至湣王末年为燕国所败之后,国势遂衰。自威王至湣王,恰为三世。由此看来,孙膑兵法有可能是孙膑后学在湣王以后写定的。

【译文】

经过一番问答后,孙膑走了出来,他的弟子问道:“威王和田忌君臣二人的问策情况,是怎样的呢?”

孙膑说:“威王问了九个问题,田忌问了七个问题,他们可以算是懂得用兵之道了,但还没有达到完全掌握战争规律的程度。我听说,一贯讲信用的君王,他所治理的国家必然会昌盛,树立正义的……没有做好准备而用兵的人必定会失败,穷兵黩武的人必定会灭亡。齐国已传了三代,应该有忧患意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