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将不心制,卒不节动,虽胜,幸胜也,非攻权⑧也。兵力过于分散的时候,进攻的力量就会减弱;军心疑惑纷纷动摇时,士气就会涣散背离。如果军中将士之间意见不同,而且空话连篇,将领丧失威严,士兵不再进行常规训练而惰怠懒散,这种状态下,交战必定会流血失败。是故知胜败之道者,必先知畏侮之权③。对士兵的仁爱在于能让他们服从;将领的威信要从上面树立。曲胜,言非全也,非全胜者,无权名。......
2023-08-04
【题解】
治兵,就是如何治理军队的意思。
全篇共分八小节,主要论述了进军需要遵循“四轻、二重、一信”的首要行军之道,怎样取胜的作战策略,如何进行士卒训练以及编队的阵法,怎样使用教战之令指挥军队前进与停止,以及驯养军马的方法等相关问题。并且针对士卒在战斗中往往死于自己没有技能,败于没有熟习阵法的缺陷,侧重提出了用兵的最佳方法,首先是教导和训戒,说明了只有在士气旺盛、赏罚分明、车马装备精良等全面提升了,才更有胜利的把握。
【原文】
武侯问曰:“用兵之道何先?”
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
曰:“何谓也?”
对曰:“使地轻马,马轻车,车轻人,人轻战。明知险易,则地轻马;刍秣①以时,则马轻车;膏锏②有余,则车轻人;锋锐甲坚③,则人轻战。进有重赏,退有重刑。行之以信。审④能达此,此胜之主也。”
【注释】
①刍秣:统指喂牛马的草料。刍为喂牛羊的草饲料;秣为喂马的谷饲料。
②膏锏(gāo jiàn):是指给车轴铁涂抹油类,使之润滑。
③锋锐甲坚:武器锋利,铠甲坚固。
④审:一定,果然,确实。
【译文】
武侯问吴起说:“用兵的策略中什么是首要的?”
吴起回答说:“首先要懂得‘四轻’‘二重’‘一信’。”
武侯又问道:“这话怎么讲呢?”
吴起回答说:“‘四轻’,就是所处地形便于驰马,马便于驾车,车便于载人,人便于战斗。了解地形的艰险与容易,那么就能利用地形的优势,便于驰马;如果饲养牛马时所用的草料能够注意适时添放,那么马就能适应饮食规律而便于驾车;如果车轴上经常涂抹适量的油类保持润滑,那么车就便于载人;如果能保持武器锋利,铠甲坚固,那么人就能便于战斗。‘二重’,就是进身战场就会得到重赏,而擅自后退就会得到重刑。‘一信’,就是履行赏罚必须坚守一种诚信。如果确实能够做到这些,那么就是掌握了胜利的首要条件。
【原文】
武侯问曰:“兵何以为胜?”
起对曰:“以治为胜。”
又问曰:“不在众寡?”
对曰:“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①之不止,鼓②之不进,虽有百万,何益于用?所谓治者,居③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当,退不可追,前却有节,左右应麾④,虽绝成陈⑤,虽散成行。与之安,与之危,其众可合而不可离⑥,可用而不可疲,投之所往,天下莫当。名曰父子之兵。”
【注释】
①金:古代军队中用以指挥停止或撤退的锣或其他金属制品。比如,鸣金收兵。
②鼓:古代战场上通常击鼓以示进攻。
③居:平时。
④麾(huī):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子,这里用为指挥之意。
⑤陈:通“阵”,阵形,阵列。
⑥离:离散。
【译文】
武侯问道:“请问军队依靠什么取得胜利呢?”
吴起回答说:“依靠严格治军就能打胜仗。”
武侯又问道:“不在于兵力的多少吗?”
吴起回答说:“如果军中的法令不严明,赏罚时不讲求信用,鸣金之时将士不知道停止攻击而收兵,擂鼓之时也不知道向前进攻,即使有百万之众,又有什么用处?所谓治理好军队,就是平时守礼法,交战之时有威势,前进之时锐不可当,后退之时速度飞快而不可追及,无论前进后退都有节制,左右移动听指挥,虽然人马被敌军隔断,但仍能保持各自的阵形,虽被冲散但仍能恢复行列。军中上下之间能够同安乐,也能够共患难,这样的军队能团结一致而不会离散,能连续作战而不会疲惫,无论统领指向哪里,打遍天下也不能被阻挡。这种阵的名称就叫父子兵。”
【原文】
吴子曰:“凡行军之道,无犯进止之节,无失饮食之适①,无绝人马之力。此三者,所以任②其上令。任其上令,则治之所由生也。若进止不度③,饮食不适,马疲人倦而不解舍④,所以不任其上令。上令既废⑤,以居则乱,以战则败。”
【注释】
①失:违背。适:切合,适时,适宜。
②任:服从。
③度:本意是计量,计算之意。这里是法度的意思。
④解舍:犹休止之意。
⑤既:不久,随即,马上。废:废止,中止。
【译文】
吴子说:“一般用兵作战的原则,是不要打乱前进和停止的节奏,不要违背适时供给饮食的规律,不要耗尽人马的体力。这三项原则,就是为了使军队能服从上级的命令。如果能够服从上级的命令,那么治理好军队的根基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如果军队是采取前进还是停止攻击都不合法度,士卒的饮食也不能适时供给,人马已经疲惫不堪了却得不到休息,这些都会造成士卒不服从将领的命令。将领的命令被废弃了,按这样发展下去,和平时期必然混乱,以此状态作战也必定会失败。”
【原文】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①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②,勇者不及怒③,受敌④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⑤之灾,生于狐疑⑥。”
【注释】
①伏:趴,伏卧。
②谋:谋划。
③怒:奋起;奋发。形容气势盛。
④受敌:迎战敌人。
⑤三军: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指陆军、空军、海军。后统称军队。
⑥狐疑:小心翼翼,迟疑不决,不敢轻易行动。
【译文】
吴子说:“但凡两军交战的场地,都是列阵厮杀甚至流血阵亡的地方。如果抱着必死的决心就会闯出一条生路,侥幸偷生反而会遭到灭亡。所以,那些善于指挥作战的将领,要让士卒如同坐在漏船之上,或者伏卧在燃烧的房舍之下那样,必须马上采取行动进攻,因为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即使机智的人也来不及去周密谋划,勇敢的人也来不及去振奋军威,只能当机立断,奋力拼搏,以这种状态去迎战敌人,就能取得胜利。因此说,用兵的害处,当属犹豫最大,而全军失利的灾祸,多是产生于迟疑不决。”
【原文】
吴子曰:“夫人①常死其所不能,败其所不便②。故用兵之法,教戒③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以近待远,以佚待劳④,以饱待饥。圆而方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⑤,乃授其兵。是谓将事。”
【注释】
①人:指代士卒。
②不便:不熟习。
③教戒:教导和训戒。
④以佚待劳:同“以逸待劳”。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⑤习:熟习。指学过后再反复地练习,使熟练。
【译文】
吴子说:“士卒在战斗中往往死于自己没有技能,败于自己没有熟习阵法。所以用兵的最佳方法,首先是教导和训戒。一个人学会战斗本领了,可以教会十人;十人学会战术了,可以教会百人;百人学会战术了,可以教会千人;千人学会战术,可以教会万人;万人学会战术,可以教会全军上下。在战术实施上,要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我军的温饱对阵敌方的饥渴。在阵法应用上,号令一出,圆阵随时可以变为方阵,改坚守坐降变为立阵出击,前进之中也能随时听令停止,向左改变方向成为向右的列队,向前行进而变成向后的列队,分散的战阵马上聚合在一起,集结的战阵能够瞬间分散,各种队列变化都熟习了,才授以士卒兵器。这些都是身为将领应该熟知的事情。”
【原文】
吴子曰:“教战之令,短①者持矛戟,长②者持弓弩,强者持旌旗③,勇者持金鼓,弱者给厮养,智者为谋主。乡里相比,什伍相保④。一鼓整兵,二鼓习陈,三鼓趋⑤食,四鼓严辨⑥,五鼓就行。闻鼓声合,然后举旗。”
【注释】
①短:身材矮小。
②长:身材高大。
③旌旗:旗帜。
④什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十人为什,称什伍。亦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相保:相联相保。
⑤趋:快步走,急速。
⑥辨:辨明。
【译文】
吴子说:“教导战阵的法则通常是,身体矮小的使用矛和戟,身体高大的使用弓弩,身体强壮的举着旗帜,勇敢的士卒就奉命手拿金与鼓,体弱的人就让他们负责饲养,聪明的人就提拔出来为主将出谋划策共同抗敌。同乡同里的编在一起可以相互亲近,而五人为伍,十人为什,这样的编排就可以彼此之间互相联保。在军队行动的信号方面也有严格要求,击打一通鼓就开始整理兵器,击打两通鼓就马上熟习列阵,击打三通鼓就迅速前去就餐,击打四通鼓就立刻严格辨明各种器物的功用,击打五通鼓就已经站好队列准备出发。此时,听到鼓乐齐鸣,相应相合,然后一声令下,就可以举旗挥使军队向前进发。”
【原文】
武侯问曰:“三军进止,岂有道乎?”
起对曰:“无当天灶①,无当龙头②。天灶者,大谷之口;龙头者,大山之端。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招摇在上,从事于下。将战之时,审③候风所从来。风顺致呼而从之,风逆坚陈④以待之。”
【注释】
①天灶:是指古代兵家称大山谷之口。
②龙头: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这里指大山之巅。
③审: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结果。
④坚陈:坚守阵地。
【译文】
武侯问道:“军队前进与停止,还有什么一定的规则吗?”
吴起回答说:“不要在‘天灶’扎营,不要在‘龙头’上驻兵。所谓的天灶,就是大山谷的出入口;所谓的龙头,就是大山的顶端。在军队指挥方面,必须左军用青龙旗,右军用白虎旗,前军用朱雀旗,后军用玄武旗,中军用招摇旗在高处指挥,军队在其指挥下能够听取号令而行动。将要开战的时刻,还要仔细观察风向从何而来。顺风时就招引士卒呼啸而上乘势进击,逆风时就坚守阵地,等待时机。”
【原文】
武侯问曰:“凡畜①卒骑,岂有方乎?”
起对曰:“夫马,必安其处所,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厩,夏则凉庑②。刻剔毛鬣③,谨落四下。戢④其耳目,无令惊骇⑤。习其驰逐,闲其进止。人马相亲,然后可使。车骑之具,鞍、勒、衔、辔⑥,必令完坚。凡马不伤于末,必伤于始;不伤于饥,必伤于饱。日暮道远,必数上下;宁劳于人,慎无劳马;常令有余,备敌覆我。能明此者,横行天下。”
【注释】
①畜(xù):此处用作动词。饲养,驯服的意思。
②庑(wǔ):堂下廊屋;屋檐。这里指马棚。
③鬣(liè):马、狮子等一些哺乳动物颈上又长又密的毛。
④戢(jí):训练。
⑤惊骇:意指惊慌害怕。骇,惊吓、害怕。
⑥辔(pèi):驾驭牲口用的缰绳。
【译文】
武侯问道:“一般驯养军马,又有什么方法呢?”
吴起回答说:“军马的饲养处所一定要安适,饮水和喂食草料都要用量适当,对于把握它们的饥饱要有节制。冬天则要保持马厩的温暖,夏天则要注意马棚的凉爽。在一定的时间内修剪它们的鬃毛,细心地为它们铲蹄钉掌。训练战马的听力和视力,让它们熟悉各种声音和颜色,使它们不致于突然见到那些时受到惊吓。让它们每天练习奔驰追逐,间或熟悉前进与停止的指令。而且还要做到人马相亲,然后才能在战场之上使用自如。牵马和骑马的装备器具也要准备妥当,比如马鞍、笼头、嚼子、缰绳等物件,必须使其完整坚固。通常马匹不是伤于使用到最后时,就是伤于一开始使用之时;不是伤于过于饥饿,就是伤于过饱。当天色已晚但路程依然遥远时,就必须使乘坐马上与下地步行数次交替进行才可以;就是宁可人疲劳一些,也要小心地不能使军马太过于劳累;要经常保持战马有余力,以防敌军突然袭击而消灭自己。能够懂得这些道理,就能畅行疆场,天下无敌。”
夫将不心制,卒不节动,虽胜,幸胜也,非攻权⑧也。兵力过于分散的时候,进攻的力量就会减弱;军心疑惑纷纷动摇时,士气就会涣散背离。如果军中将士之间意见不同,而且空话连篇,将领丧失威严,士兵不再进行常规训练而惰怠懒散,这种状态下,交战必定会流血失败。是故知胜败之道者,必先知畏侮之权③。对士兵的仁爱在于能让他们服从;将领的威信要从上面树立。曲胜,言非全也,非全胜者,无权名。......
2023-08-04
客之分众,主人之分少。客负倍主人半,然可敌②也。主人安地抚势以胥。意谓主人兵力只有客方的一半,然而可以与之匹敌。《汉书·陈汤传》:“又兵法曰: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主军当然是出战前预先布置好的;客军是在主军之后布置完毕再进入阵地的。主军已经率先占据有利地形,严阵以待了。......
2023-08-04
孙膑回答齐威王的九个问题,说明的是各种情况下应敌取胜的办法,对于用兵作战当然都有指导作用,但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和坚持“素信”这两条规则。......
2023-08-04
三相称,则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车不用时,为防止车轮滚动,要在车轮下垫塞物件加以阻挡。兵起,非可以忿①也,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心胸一定要宽广,不能因为受到刺激而发怒,还要保持清正廉洁,不能因为贪图钱财而丧失原则。兵如植木,弩如羊角⑦,人人无不腾陵张胆,绝乎疑虑,堂堂决而去。......
2023-08-04
本篇主要论述了国君应统一各项制度,掌握用威信加于天下的十二条必胜之道,指出必须选拔得力将领,衡量敌我得失,严格战场纪律,方可“威加天下”。臣闻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则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谓同罪保伍也。国车不出于阃③,组甲不出于橐④,而威服天下矣。但想拥有这些,就要做到以下十二点:第一是连刑,就是说要实行什伍联保制度。......
2023-08-04
“五度”是说明在五种情况下易遭失败,不宜和敌军对战。而“九夺”则是说明可置敌军于死地的战术措施,诸如夺粮、夺水源、夺路、夺险关等,只要抓住敌军的这些要害,就能把敌军置于死地。五度既明,兵乃横行。凡九夺,所以趋敌也。等待的救兵虽然到达,但又再度被敌军打败。第五是夺取敌军必经的险要地势。第九是夺取敌军最珍视的东西和贵重的要害部位。凡是以上九项夺取,都可以迅速逼迫敌军陷入困境或者败逃。......
2023-08-04
具体就是把士兵编制排列成队形进行训练,凡有不服从命令进退的,一律按违反训练条令论罪。同时,他还指出,要想让士兵在战场上敢于舍生赴死,就要做到严明赏罚。凡明刑罚,正劝赏,必在乎兵教之法。从什长以上到副将,如果有违反训练条令的,那么负责管理他们的各级军吏,也要同违犯训练条令的人一起论罪。兵尉教成,合之裨将。要反复训练,只有熟习战阵才能使士兵在战场上完成其中每一部分的要领,然后要根据训练成果进行赏罚。......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