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称,则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车不用时,为防止车轮滚动,要在车轮下垫塞物件加以阻挡。兵起,非可以忿①也,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心胸一定要宽广,不能因为受到刺激而发怒,还要保持清正廉洁,不能因为贪图钱财而丧失原则。兵如植木,弩如羊角⑦,人人无不腾陵张胆,绝乎疑虑,堂堂决而去。......
2023-08-04
【题解】
本篇主要论述了国君应统一各项制度,掌握用威信加于天下的十二条必胜之道,指出必须选拔得力将领,衡量敌我得失,严格战场纪律,方可“威加天下”。
应该说,只有向敌方展示自己力量的强大与士气高昂或准备的严密,才能使敌人感到震服、畏惧、士气沮丧,这样首先在心理上瓦解敌人,从而达到战胜敌人的目的。在威严治军时,时刻要注重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老百姓的利益。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拥护,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或事业的成功。
【原文】
臣闻人君有必胜之道,故能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则威加天下有十二焉:一曰连刑,谓同罪保伍也。二曰地禁,谓禁止行道,以网外奸也。三曰全车,谓甲首相附,三五相同,以结其联也。四曰开塞,谓分地以限,各死其职而坚守也。五曰分限,谓左右相禁,前后相待,垣车为固,以逆以止也。六曰号别,谓前列务进,以别其后者,不得争先登不次也。七曰五章,谓彰明行列,始卒不乱也。八曰全曲,谓曲折相从,皆有分部也。九曰金鼓,谓兴有功,致有德也。十曰陈车,谓接连前矛①,马冒其目也。十一曰死士,谓众军之中有材力者,乘于战车,前后纵横,出奇制敌也。十二曰力卒②,谓经旗全曲,不麾不动也。此十二者教成,犯令不舍。兵弱能强之,主卑能尊之,令弊能起之,民流能亲之,人众能治之,地大能守之。国车不出于阃③,组甲不出于橐④,而威服天下矣。
【注释】
①前矛:即“前茅”。这里指前面的战车。
②力卒:强而有力的士兵。
③阃(kǔn):门槛。这时指国门。
④组甲:用丝带连结皮革或铁片而成的铠甲。橐(tuó):口袋。
【译文】
我听说,如果国君掌握了必胜的方法就能开疆扩土,兼并其他国家,实行统一的制度,从而威震天下。但想拥有这些,就要做到以下十二点:第一是连刑,就是说要实行什伍联保制度。第二是地禁,就是禁止在战争期间随意在道路上行走,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捕捉敌国的奸细。第三是全车,即战车上的士兵和随车步兵要附和车长的指挥,各个编队之间要互相配合,联系紧密。第四是开塞,各个军队都有其划分的区域,在区域内各军士要尽忠职守,坚守阵地。第五是分限,即左右营区要互相加强警戒,前后营区互相照应,将战车环列在军营四周,形成坚固的营垒,用以抗拒敌人和保障自己营地的安全。第六是号别,即负责进攻的前军必领要率先前进,这样才能与后军区分开来,后面的军队不要抢先突进,以免军队的战阵混乱。第七是五章,即让士兵们佩戴五种颜色的徽章,并且标明所属的行列什伍,使队列不混乱。第八是全曲,即各军队在行进中即使遇到曲折路径也能保持互相连接,始终保持自己队伍的队列位置,不与别的队伍混在一起。第九是金鼓,即军中必须要号令严明,击鼓鸣金进退分明,而且出征就要立功,进攻就要达到目的。第十是阵车,即将战车从前到后排列成阵,将战马的眼睛蒙盖起来,以防止马受到惊吓而狂奔乱跑。第十一是死士,即从各军队中挑选出有才能又很勇敢的士兵组成“敢死队”,让他们乘上战车,时而向左右发起冲击,时而向前后发起冲击,这是出奇制胜的好方法。第十二是力卒,即选用有才能而且力量超群的人去掌管金鼓铃旗以及号角鼓乐来指挥全军,他们不挥旗下达指令就不许擅自行动。按照以上这十二条训练军队有成以后,如果再有违犯法令的,决不宽容。这样一来,战斗力本来很弱的军队就能变强,君主威望微弱的也能提高威望,原本废驰的法令也能够重新启用,能让原本流亡的百姓重新归附本国,即使人口众多纷杂,也能治理得很好,即使国家地域辽阔广大,也能守得住它。如此,不用将战车驶出国门,甚至无需将收藏在口袋之中的铠甲拿出来,也能威震天下。
【原文】
兵有五致:为将忘家,踰垠①忘亲,指敌忘身,必死则生,急胜为下。百人被刃②,陷行乱陈③;千人被刃,擒敌杀将;万人被刃,横行天下。
武王问太公望曰:“吾欲少间④而极用人之要。”望对曰:“赏如山,罚如谿⑤。太上无过,其次补过,使人无得私语。诸罚而请不罚者死⑥,诸赏而请不赏者死。”伐⑦国必因其变,示之财以观其穷,示之弊以观其病。上乖者下离,若此之类,是伐之因也。
【注释】
①踰垠:亦作“逾垠”。是越境之意。
②被刃:这里指敢于冒着敌军利刃向前冲锋。
③乱陈:即乱阵。
④少间:片刻之间。
⑤谿(xī):同“溪”,此处指深谷。
⑥死:不能通过的。引申为不通融。
⑦伐:讨伐,攻伐。
【译文】
军营之中应该有这五条规定:被任命为将领就要忘记自己的小家,逾越国境去作战就要忘记自己的父母亲人,临阵杀敌时要忘掉自己,在打仗时抱着必死的决心反而能够活下来,而用兵急躁,急于取胜反而是最下策。军中如果有一百人敢于冒着敌军利刃向前冲锋,那么就可以搅乱敌军的阵型;如果有一千人敢于冒着敌军利刃向前冲锋,那么就可以生擒敌军,斩杀敌方主将;如果有一万人敢于冒着敌军利刃向前冲锋,那么我们便可以横行天下,所向无敌了。
周武王曾经问姜太公望说:“我想在最短的时间而能更快地听到用人的要领。”姜太公回答道:“赏赐好人时,要像高山一样坚定,惩罚恶人时,要像深谷一样威严。赏罚时,最重要的是不要出现差错,其次是如果出现了差错一定要及时补救,使人不在私下里对此议论纷纷。诸如应该受到惩罚,却请求不惩罚自己的,决不通融;应该受到赏赐,却请求不赏赐自己的,也决不通过。”要想讨伐其他国家,一定先使他们国家内部发生动乱,显示一下我国的财物情况以观察敌军贫困程度,展示一下我国的弱点以观察敌军的弊病。观察敌国的上层掌权者是否乖僻而专横暴戾,下层百姓是否离心离德,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可以毫不犹豫地攻打他们了。”
【原文】
凡兴师必审内外之权,以计其去。兵有备阙,粮食有余不足,校①所出入之路,然后兴师伐乱,必能入之。地大而城小者,必先收其地;城大而窄者,必先攻其城;地广而人寡者,则绝其阨②;地狭而人众者,则筑大堙③以临之。无丧其利,无夺其时,宽其政,夷④其业,救其弊,则足以施天下。
今战国相攻,大伐有德,自伍而两,自两而师⑤,不一其令,率俾⑥民心不定。徒尚骄侈,谋患辨讼,吏究其事,累且败也。日暮途远,还有挫气。师老将贪,争掠易败。
凡将轻、垒卑、众动,可攻也;将重、垒高、众惧,可围也。凡围必开其小利,使渐夷弱,则节吝⑦有不食者矣。众夜击者,惊也;众避事者,离也。待人之救,期战而蹙⑧,皆心失而伤气也。伤气败军,曲谋败国。
【注释】
①校:侦查。
②阨(è):险要的地方。
③堙(yīn):堆成的土山:古代攻城时,积土为山,然后登堙观察城里敌情。
④夷:安定。
⑤伍、两、师:这里指古代军队编制方式,五个人为一伍,五个伍为一两,十个两为一师。
⑥俾(bǐ):使。
⑦节吝:节俭。
⑧蹙:担心,忧虑。
【译文】
凡是兴兵作战之前,必须要事先分析清楚敌我的形势权变,以便谋划军队的行动策略。首先查看我方兵力是充足还是短缺,粮食储备富余还是不足,校验敌我双方所要出入道路的远近险易程度,然后才能发兵攻打,这样就一定能深入敌人境内。如果敌国的领土广大,城池很小,那就先占领敌国的土地;如果敌国的城池很多,土地很少,那就先占领敌军的城池;如果敌国领土广大,人口稀少,那就先占领险要的交通要道;如果敌国领土很小,人口稠密,那就堆筑起攻城的土山,以便接近它而强攻城池。攻城时,不要损害敌国百姓的利益,不要耽误他们耕种的农时,对他们要施行仁政,让他们安定地生活,还要拯救敌国民众的疾苦,能做到这些,就足以说明是在施恩于天下百姓了。
如今,各个国家之间互相讨伐,大多自恃强大而喜欢讨伐施行仁政的国家。他们的军队从伍到两,从两到师,再到各级军吏号令不统一,使得军中矛盾丛生,军心不定。他们的军内崇尚骄奢淫逸,士兵到处惹是生非,官吏整天忙于处理这些琐事,早已被折磨得疲惫不堪了。天色昏黑,由于路程遥远,出兵半路就要折回原地,这样会使军中士气受挫而变得低落。军队士兵疲劳,将领贪财,吏卒到处掠取财物,这样的军队很容易就会被打败。
凡是敌军将领轻率浮躁,城墙低矮,军队军心动摇的,就可以攻打他们;凡是敌军将领稳重冷静,城墙又高又厚,军心惶恐惊惧的,就可以选择围攻他们。但一般选择围攻时,需给他们留下一线希望,让他们的斗志慢慢地被削弱,那么时间一长,即使敌军节约粮食,到最后也会因为没有粮食可吃而陷入饥饿了。如果敌军到晚上传出敲击的声音,那是敌军惊恐不安的表现;如果敌军的军士们在军营中显现出散漫而懒于做事,那就是上下离心离德的表现。如果在等待援军时,出现盼望开战而在会战时显出局促不安的现象,这都是丧失军心、士气低落的表现。如果军队丧失了士气,就一定会打败仗,而倘若战争的谋略错误,那么整个国家就会败亡。
三相称,则内可以固守,外可以战胜。夫土广而任则国富,民众而制则国治。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车不用时,为防止车轮滚动,要在车轮下垫塞物件加以阻挡。兵起,非可以忿①也,见胜则兴,不见胜则止。心胸一定要宽广,不能因为受到刺激而发怒,还要保持清正廉洁,不能因为贪图钱财而丧失原则。兵如植木,弩如羊角⑦,人人无不腾陵张胆,绝乎疑虑,堂堂决而去。......
2023-08-04
是治失其本,而宜设之制也。这种做法完全违反了它们的本性,所以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限制。民无私则天下为一家,而无私耕私织,共寒其寒,共饥其饥。反本缘理,出乎一道。善于治理国家的君王,政治清明,而且能够坚持执行国家的制度,教导百姓没有私心。人们自觉回归到善良的本性,共同追求治国的根本原理,共同遵循无私的准则。第三种说法指少昊(皞)、颛顼、高辛(帝喾)、尧、舜。......
2023-08-04
《五名》《五恭》原为两段,在竹简上,标题分别写在段末,今据文例、字体合为一篇。《五名》论述用不同方法对阵五种不同的敌军。兵有五恭、五暴。入境而恭,军失其常。五举而恭,军不及事。军队有五种谦卑恭敬的表现,也有五种表现凶暴的情况。......
2023-08-04
主张要充分发挥人力的作用,指出与其先去求神问鬼,不如先考察自己的才智如何;所谓的天时,不过是发挥了人的作用罢了。尉缭子的这些战争胜败的观点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受到了高度认可。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后,魏国也称为梁国,因此他又称梁惠王。观天气、观日、观星等都与天象关联,故名。时日、阴阳、向背:古人认为天文星象、时日阴阳的变化,能决定人间的吉凶。......
2023-08-04
夫将不心制,卒不节动,虽胜,幸胜也,非攻权⑧也。兵力过于分散的时候,进攻的力量就会减弱;军心疑惑纷纷动摇时,士气就会涣散背离。如果军中将士之间意见不同,而且空话连篇,将领丧失威严,士兵不再进行常规训练而惰怠懒散,这种状态下,交战必定会流血失败。是故知胜败之道者,必先知畏侮之权③。对士兵的仁爱在于能让他们服从;将领的威信要从上面树立。曲胜,言非全也,非全胜者,无权名。......
2023-08-04
兵戍边一岁遂亡,不候代者,法比亡军。臣闻古之善用兵者,能杀⑤士卒之半,其次杀其十三,其下杀其十一。所以,现在使用法令禁止这些士兵擅自逃回家,制止军中这种逃亡行为,这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一要素。而实行什伍联保制度以后,等到达战场之上决斗的时候,士兵和军吏就能互相照应,互相救援了,这就是战争取得胜利的第二个要素。......
2023-08-04
故为城郭者,非妄费于民聚土壤也,诚为守也。守城的关键是,绝对不能放弃险要的地形。无必救之军者,则无必守之城。期年③之城,守余于攻者,救余于守者。若彼城坚而救不诚,则愚夫愚妇,无不守陴④而泣下,此人之常情也,遂发其窖廪救抚,则亦不能止矣。后其壮,前其老,彼敌无前,守不得而止矣,此守权之谓也。这就是守城时权变制胜的谋略。......
2023-08-04
兵之所加者,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④,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⑤。当杀而虽贵重必杀之,是刑上究也;赏及牛童马圉②者,是赏下流也。夫将提鼓挥枹③,临难决战,接兵角刃,鼓之而当,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于枹端,奈何无重将也!市贱卖贵,以限士人。及遇文王,则提三万之众,一战而天下定,非武议,安得此合也。......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