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企业的纳税筹划主要包括节税、避税、税负转嫁和涉税零风险等内容。其二,逃税行为是法律上明确禁止的行为,因为一旦被有关当局查明属实,纳税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纳税筹划是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的,出版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不能违反任何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否则就会受到税务机关相应的处罚,并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2023-08-04
1.购货对象的纳税筹划
增值税纳税人分为两类,即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17%或13%,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3%。出版企业向不同类型的纳税人采购货物,所承担的税收负担是不一样的。向一般纳税人购货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时,出版企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购进价格的17%或13%。向小规模纳税人购货时,如果能够取得由税务机关代小规模纳税人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出版企业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为购进价格的3%;如果取得的是小规模纳税人出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出版企业则没有进项税额可供抵扣。因此,出版企业采购材料物资时不仅要考虑价格、质量、付款时间和方式,还要结合进项税额能否抵扣、能抵扣多少等税收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例8-9】 某出版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本月需采购规格为787mm×1 092mm的60克轻型纸100令,现有甲、乙两个供货商可以提供货源,其中甲供货商为一般纳税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适用税率为17%,乙供货商为小规模纳税人,但能够委托主管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征收率为3%的专用发票。甲、乙两个供货商可供应的纸张质量相同,但是含税单价不同,分别为每令纸175.5元和149.18元。这样该出版企业就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方案一:向甲供货商采购;
方案二:向乙供货商采购。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
方案一:
进项税额=100×175.5÷(1+17%)×17%=2 550(元)
不含税采购成本=100×175.5÷(1+17%)=15 000(元)
方案二:
进项税额=100×149.18÷(1+3%)×3%=434.51(元)
不含税采购成本=100×149.18÷(1+3%)=14 483.50(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方案一比方案二节税2 115.49元(2 550-434.51),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省采购成本516.5元(14 483.5-15 000)。综合来看,方案一比方案二节省支出1 598.99元(2 115.49-516.5),因此应选择方案一。
【例8-10】 续上例8-9,假如乙供货商每令纸含税单价为132.22元,其他条件不变。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
方案一:
进项税额=100×175.5÷(1+17%)×17%=2 550(元)
不含税采购成本=100×175.5÷(1+17%)=15 000(元)
方案二:
进项税额=100×132.22÷(1+3%)×3%=385.11(元)
不含税采购成本=100×132.22÷(1+3%)=12 836.89(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方案一比方案二节税2 164.89元(2 550-385.11),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省采购成本2 163.11元(12 836.89-15 000),两者大致相等。因此选择方案一或方案二均可。值得注意的是,方案二的含税单价是方案一的75%,也就是说,如果向能够委托主管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征收率为3%专用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购货,则其含税单价不能高于一般纳税人同质货物含税单价的75%,否则就应向一般纳税人购货。
2.购货运费的纳税筹划
出版企业购进货物可以委托专营运输的企业运输,也可以由自营车辆运输,或由销货方运输。税法规定,非独立核算的自营运输队车辆运输购入货物产生的运输工具耗用的油料、配件及正常修理费用支出等项目,按照17%的增值税税率抵扣。委托运输企业运输发生的运费,根据运费结算单据(普通发票)所列支的运费金额(不包括装卸费、保险费等)依照7%的扣除率计算可供抵扣的进项税额。而由销售方运输时,运费一般都计入货物的价格。
【例8-11】 某出版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因生产经营需要购进设备一台,设备的运输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案:
方案一:自行选择运输公司运输,运费20万元。与销货方商定的设备的含税价格为351万元,增值税税率17%。
方案二:由销货方运输,设备含税采购价格与运费合计为372万元(可开具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值税税率17%。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如下:
方案一:
可抵扣的进项税额=351÷(1+17%)×17%+20×7%=52.4(万元)
设备成本=351+20-52.4=318.6(万元)
方案二:
可抵扣的进项税额=372÷(1+17%)×17%=54.05(万元)
设备成本=372-54.05=317.95(万元)
从购进设备支付的总金额看,方案二为372万元,比方案一高出1万元,但由于方案二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比方案一高1.65万元,因而方案二的设备成本反而低于方案一。本例显然应选择方案二。
3.结算方式的纳税筹划
采购款项的结算通常有赊购、现金和预付等方式。赊购与现金或预付采购没有价格差异时,对出版企业的税负不产生影响;赊购价格高于现金采购价格,在获得推迟付款好处的同时,也会导致纳税变动,此时就需要进行纳税筹划,以权衡利弊。
4.采购时间的纳税筹划
税法规定,纳税人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未按照规定取得并保存增值税扣税凭证,或增值税扣税凭证上未按照规定注明增值税额及相关事项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按规定取得了扣税凭证,才能抵扣销项税额。因此,当预计销项税额大于进项税额时,适当提前购货可以推迟纳税。出版企业应综合权衡推迟纳税所获得的时间价值与提前购货付款所失去的时间价值。
出版企业在采购纸张等货物时,应当考虑市场供求状况。在不耽误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供大于求的时候备货,因为此时往往可以通过压低采购价格来转嫁税负。在确定采购时间时,还应关注物价指数。如果市场上出现通货膨胀现象,而且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就应尽早购货。
有关出版企业财务管理专题研究的文章
出版企业的纳税筹划主要包括节税、避税、税负转嫁和涉税零风险等内容。其二,逃税行为是法律上明确禁止的行为,因为一旦被有关当局查明属实,纳税人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纳税筹划是在税法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的,出版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不能违反任何相关的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否则就会受到税务机关相应的处罚,并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2023-08-04
出版企业纳税筹划有三个具体的目标,即减轻税负、延期纳税和规避涉税风险。税款支出是出版企业的一种资金流出,是税后净利润的抵减项目。税后净利润最大化,要求出版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全面考虑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版企业经过必要的纳税筹划,进而保证企业账目清楚、纳税正确,可以使企业免受税务机关的经济处罚,这实际上相当于获取了一定的经济收益。......
2023-08-04
非违法是纳税筹划最基本的要求,出版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必须遵守税法、尊重税法。当纳税筹划方案影响出版企业税后净利润最大化时,应当放弃该筹划方案。随着国家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税收征管的需要,税收政策法规会不断修正和完善。......
2023-08-04
所以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一定要做到前后各期的纳税指标变化平稳。税务机关出于税收监管的考虑,很有可能会对企业纳税筹划方案提出质疑,进而会发生较大的沟通成本。企业进行纳税筹划时,可对这部分新增业务单独成立公司,并拿到相应的免税备案,老企业还是继续经营传统的业务,这样也可做到前后期的各项纳税指标不变或平稳变化。......
2023-07-03
出版企业销售货物或增值税应税劳务应当交纳增值税。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应税商品或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出版企业销售环节纳税筹划的主要措施包括尽量延迟销售收入的确定、争取并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正确核算应税商品或劳务的销售额等。因此,出版企业对这类出版物应当在实际收到货款时确认销售收入,提前确认销售收入就要提前承担纳税义务。未分别核算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货物或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2023-08-04
假设该地区规定契税的适用税率为4%,那么甲应缴纳契税=120×4%=4.8(万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房屋交换,契税的计税依据为所交换房屋价格的差额,由多交付货币、实物、无形资产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一方缴纳税款,交换价格相等的,免征契税。......
2023-07-03
增加抵免税额法是指出版企业在纳税筹划时,通过增加减免税、退税、税收抵免的数额而减少实际缴纳税款的方法。增加抵免税额法是纳税筹划的基本方法之一。税法中的减免税规定是税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通过增加减免税数额节省税款支出的法律渊源。比如增值税法规定,对于一般纳税人,购进货物的进项税额准予从销项税额中扣除。通过增加进项税额,抵减销项税额,是增值税纳税筹划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3-08-04
从管理实践的视角来看,组织结构及其调整是出版企业管理实践面临的重要问题。有的出版社在原有的直线职能制的基础上,增设一些机构,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或者删减掉一些原有的典型的事业性质的部门。有的出版社把直线职能制调整为事业部制,采取模拟分权的形式,以所涉及的图书业务领域为基础,打造专门的事业部或者分社,以加强对相应的图书市场的开发。然而与职能部门的永久性存在不同,项目组织一般是临时性的。......
2023-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