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出版企业利润中心关键绩效考评指标设计

出版企业利润中心关键绩效考评指标设计

【摘要】:在评价利润中心业绩时,最恰当的关键绩效指标是部门可控边际贡献。两者的区分需要根据出版企业和利润中心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所以销售实洋和销售实洋增长率应纳入关键绩效考评指标。出版物退货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选题质量与编校质量,将其纳入利润中心关键绩效考评指标是必然选择。出版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计划分解到各利润中心,就形成相关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值。

出版企业设置的利润中心是既对其可控成本负责,又对其可控收入和可控利润负责的内部责任单位。利润中心可以量化的关键绩效考评指标就是利润中心的可控利润、可控收入和可控成本。其中,最主要的关键绩效考评指标就是可控利润。可控利润并不是一个十分具体的概念,在这个名词前面加上不同的定语,可以得出不同的概念。在评价利润中心业绩时,最恰当的关键绩效指标是部门可控边际贡献。部门可控边际贡献是部门销售收入减去该部门发生的全部变动成本和部门可控固定成本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如下:

部门可控边际贡献=部门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部门可控固定成本

【例7-3】 某出版企业的第一编辑室是一个内部利润中心,其本年出版物销售和成本的有关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部门销售收入    3 600

已销出版物变动成本  1 600

部门可控固定成本   1 200

根据以上资料,该出版企业第一编辑室边际贡献和可控边际贡献可以计算如下:

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3 600-1 600=2 000(万元)

部门可控边际贡献=部门销售收入-变动成本-部门可控固定成本

        =3 600-1 600-1 200=800(万元)

以边际贡献2 000万元作为第一编辑室绩效考评依据不够全面,它没有充分体现可控性原则。第一编辑室主任或经理至少可以控制某些固定成本,如选题策划费、组稿费、一次性稿酬、租型费和业务招待费等。以边际贡献为评价依据,而不考虑可控固定成本,可能导致部门管理者尽可能多地支出固定成本以减少变动成本支出,尽管这样做并不能降低总成本,但可以提高其工作业绩。因此,业绩评价时至少应包括可控制的固定成本。

以可控边际贡献800万元作为绩效考评依据是合适的,它反映了部门管理者在其权限和控制范围内有效使用资源的能力。部门管理者可以控制收入以及变动成本和部分固定成本,因而可以对部门可控边际贡献承担责任。这一考评指标的主要问题是可控固定成本和不可控固定成本的区分比较困难。两者的区分需要根据出版企业和利润中心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例如,折旧、保险等费用,如果部门管理者有权处理这些有关的资产,则它们就是可控的;反之,则是不可控的。又如,职工的工资水平通常是由出版企业集中决定的,如果部门管理者有权决定本部门雇用多少职工,则工资成本是可控的;如果部门管理者既不能决定工资水平,又不能决定雇员人数,则工资水平是不可控的。

收入、费用和利润是企业会计六大要素中的三大要素。与此相对应,可控收入、可控成本和部门可控边际贡献则是利润中心的三大要素。利润中心的可控成本包括利润中心的变动成本和可控固定成本。出版企业可以以全部可控成本作为利润中心的关键绩效指标,也可以选择其中需要重点控制的项目,如业务招待费,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利润中心出版物销售数量是其产品市场竞争力高低的体现,也是部门边际贡献的源泉。所以销售实洋和销售实洋增长率应纳入关键绩效考评指标。出版物退货率的高低往往取决于选题质量与编校质量,将其纳入利润中心关键绩效考评指标是必然选择。

部门可控边际贡献、销售实洋数额、销售实洋增长率和可控费用比率等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值,来自出版企业的目标。出版企业战略目标和年度计划分解到各利润中心,就形成相关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