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出版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及财务管理专题研究

出版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及财务管理专题研究

【摘要】:成本控制是指出版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要求以及自身的财务目标,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的财务活动。出版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二是合理支出成本。出版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压低成本,而牺牲出版物质量,或者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事前成本控制是指在出版物的策划、组稿阶段,对影响成本的各有关因素进行事前控制。

成本控制是指出版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要求以及自身的财务目标,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的财务活动。成本控制是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版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必然选择。

出版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一定范围”应当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合理范围可以是出版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成本控制标准,也可以是出版行业的先进水平。实际成本支出不在这个合理范围内的,出版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它降到合理范围,而在合理范围内的成本支出也要讲求效率和效益。所以成本控制有两层含义,一是降低成本,即控制不合理的成本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节流”创造经济效益。二是合理支出成本。出版企业出版的社会效益类出版物,未必都能给出版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社会效益显著,所以相关支出是合理支出;出版某些经济效益类的出版物,虽然支出较大,但该项支出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则也是合理支出。

可见,降低成本只是成本控制的内涵之一,成本控制不等于成本降低。出版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压低成本,而牺牲出版物质量,或者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

出版企业的成本控制贯穿于出版流程的全过程。从选题策划、组稿到请作者撰稿、专家审稿,从初审、复审到终审,从排版、印刷到储运,从营销宣传、销售到回款以及出版物的维护和修订,出版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对于出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成本控制是出版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利润是收入扣减成本后的余额,由此可见降低成本即可增加利润。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增加;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更快增长;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抑制利润的下降。即使是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出版企业,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其生存也会受到威胁,也难以发挥其舆论导向和传承文化的作用,同时还会影响政府财政,加重纳税人负担,对国计民生不利,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其次,成本控制是出版企业抵御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出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在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增加品种,是出版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其中,降低成本是抵御内外压力最主要的途径。降低成本可以在同质化出版物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提高出版企业的价格竞争能力;可以提高安全边际率,使出版企业在经济萎缩时继续生存下去;提高出版物定价会引发经销商降低发行折扣的要求,也会引发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同时还会增加流转税负担,而降低成本则可以避免这类外部压力;成本降低了,出版企业才有力量进一步提高出版物质量,增加出版物品种,或者提高职工待遇和增加股利。

再次,成本控制是出版企业发展的基础。把成本控制在同业的先进水平上,出版企业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成本降低了,既可以增加利润,也可以降低出版物定价或者发行折扣,以扩大出版物销售,销售扩大后经营基础稳固了,才有力量进一步提高出版物质量,开发出版物新品种,探索新的出版形式,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出版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出版物新品种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出版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会垮下去。

按照成本形成的过程分类,成本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事前成本控制是指在出版物的策划、组稿阶段,对影响成本的各有关因素进行事前控制。主要是确定成本控制目标,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归属,从成本的角度分析判断选题的可行性。事中成本控制是指在出版物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从编辑加工、排版、印刷,到出版物印刷完工入库,再到发货、回款等各环节进行全面成本控制。事后成本控制是指在出版物完工入库或销售之后,或在期末,根据事先确定的成本控制目标,对实际形成的成本进行分析、评价和考核,以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并确定责任归属,为未来的事前和事中成本控制提供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