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控制要求树立质量成本导向的思想。出版企业实施质量成本控制,主要措施是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出版物质量事前控制机制,并改进出版物质量事后监管机制。预防性控制的关键,除强化出版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之外,就是按照全面质量管理原则建立出版企业内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环环相扣的预防性控制系统,目的是不让不合要求的选题立项,不让不合格的书稿流入下一个环节。......
2023-08-04
成本控制是指出版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财务制度的要求以及自身的财务目标,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的财务活动。成本控制是出版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出版企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必然选择。
出版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是“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一定范围”应当是一个合理的范围。合理范围可以是出版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成本控制标准,也可以是出版行业的先进水平。实际成本支出不在这个合理范围内的,出版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将它降到合理范围,而在合理范围内的成本支出也要讲求效率和效益。所以成本控制有两层含义,一是降低成本,即控制不合理的成本开支,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节流”创造经济效益。二是合理支出成本。出版企业出版的社会效益类出版物,未必都能给出版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由于社会效益显著,所以相关支出是合理支出;出版某些经济效益类的出版物,虽然支出较大,但该项支出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则也是合理支出。
可见,降低成本只是成本控制的内涵之一,成本控制不等于成本降低。出版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压低成本,而牺牲出版物质量,或者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
出版企业的成本控制贯穿于出版流程的全过程。从选题策划、组稿到请作者撰稿、专家审稿,从初审、复审到终审,从排版、印刷到储运,从营销宣传、销售到回款以及出版物的维护和修订,出版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
进行有效的成本控制,对于出版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其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成本控制是出版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利润是收入扣减成本后的余额,由此可见降低成本即可增加利润。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增加;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更快增长;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抑制利润的下降。即使是不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出版企业,如果成本很高,不断亏损,其生存也会受到威胁,也难以发挥其舆论导向和传承文化的作用,同时还会影响政府财政,加重纳税人负担,对国计民生不利,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其次,成本控制是出版企业抵御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出版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外有同业竞争、政府课税和经济环境逆转等不利因素,内有职工改善待遇和股东要求分红的压力。在保证出版物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增加品种,是出版企业用以抵御内外压力的武器。其中,降低成本是抵御内外压力最主要的途径。降低成本可以在同质化出版物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提高出版企业的价格竞争能力;可以提高安全边际率,使出版企业在经济萎缩时继续生存下去;提高出版物定价会引发经销商降低发行折扣的要求,也会引发供应商相应的提价要求,同时还会增加流转税负担,而降低成本则可以避免这类外部压力;成本降低了,出版企业才有力量进一步提高出版物质量,增加出版物品种,或者提高职工待遇和增加股利。
再次,成本控制是出版企业发展的基础。把成本控制在同业的先进水平上,出版企业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成本降低了,既可以增加利润,也可以降低出版物定价或者发行折扣,以扩大出版物销售,销售扩大后经营基础稳固了,才有力量进一步提高出版物质量,开发出版物新品种,探索新的出版形式,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出版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成本失去控制的情况下盲目发展,一味在促销和开发出版物新品种上冒险,一旦市场萎缩或决策失误,出版企业没有抵抗能力,很快就会垮下去。
按照成本形成的过程分类,成本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和事后成本控制。事前成本控制是指在出版物的策划、组稿阶段,对影响成本的各有关因素进行事前控制。主要是确定成本控制目标,明确成本控制的责任归属,从成本的角度分析判断选题的可行性。事中成本控制是指在出版物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从编辑加工、排版、印刷,到出版物印刷完工入库,再到发货、回款等各环节进行全面成本控制。事后成本控制是指在出版物完工入库或销售之后,或在期末,根据事先确定的成本控制目标,对实际形成的成本进行分析、评价和考核,以确定成本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并确定责任归属,为未来的事前和事中成本控制提供数据。
有关出版企业财务管理专题研究的文章
质量成本控制要求树立质量成本导向的思想。出版企业实施质量成本控制,主要措施是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出版物质量事前控制机制,并改进出版物质量事后监管机制。预防性控制的关键,除强化出版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之外,就是按照全面质量管理原则建立出版企业内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环环相扣的预防性控制系统,目的是不让不合要求的选题立项,不让不合格的书稿流入下一个环节。......
2023-08-04
取得成本是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通常用TCa来表示。取得成本又可分为订货成本和采购成本。订货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2.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购买存货而发生的买价、运杂费和其他可以直接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其总额取决于采购数量和单位采购成本。......
2023-08-04
建立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并使其不断完善,是做好绩效考评工作的关键。关键绩效指标起源于英国,最早用于英国建筑业中项目的绩效评价。由于舍弃了一般的、非关键性指标,所以关键绩效指标数量较少。二是关键绩效指标的目标值递进。关键绩效指标目标值是根据战略目标的目标值和考评期间的实际情况设定的,会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三是关键绩效指标是动态的。......
2023-08-04
绩效考评主体是绩效考评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显然,股份有限公司制的出版企业,其整体绩效考评的客体一般情况下应当是董事会。两个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制出版企业,董事会代行股东会的部分权利,董事长不兼任总经理或社长,企业实行的是总经理或社长负责制,总经理或社长领导的经理层或社委会是企业实际上的最高管理层,因此经理层或社委会是这类出版企业整体绩效考评的客体。......
2023-08-04
现代出版企业由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也需要实行分权管理,并根据需要建立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销售与回款中心是指负责产品销售和货款回收的内部责任单位。出版企业单设的发行部门就是销售与回款中心,它对出版物的销售和货款的回收承担责任,对利润和投资效果等不承担责任。出版企业内部不直接对外销售产品,不执行独立核算,但有成本发生的内部单位,都可作为成本中心。......
2023-08-04
我国企业实行的目标成本法通常与全面成本控制和责任成本控制相结合,先制定企业的成本总目标,然后逐级分解,形成各责任中心具体的成本目标。目标成本法是成本控制与目标管理相结合的产物。相较而言,出版企业更适合采用目标成本法。通过竞争性的市场价格减去期望利润来倒推成本目标,正是目标成本法的基本内涵。标准成本对外部市场可接受的出版物价格考虑不足,而目标成本法则弥补了这一不足。......
2023-08-04
考评主体在考评出版企业整体绩效时应先从效益指标、规模指标、风险控制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中选取适量的具体指标作为关键绩效指标,并根据出版企业实际情况和考评目的确定权重和目标值。两个国有股东经过分析论证确定了该出版企业可以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综合评估值为各项关键绩效指标的权重与完成率的乘积之和。......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