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出版企业存货管理的目标及意义

出版企业存货管理的目标及意义

【摘要】:零库存是出版企业存货管理的一种理想状态。出版企业可以在某些时段,对某些存货品种保持零库存,但不大可能对所有存货品种长期保持零库存状态。如何在存货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利弊权衡,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实现两者的最佳组合,就成为出版企业存货管理的基本目标。

存货是指出版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销售或者耗用而储备的物资,包括出版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的各种出版物,处于生产过程中的未完工的出版物,可供生产经营耗用的各种材料等。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版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否顺利进行,也直接关系到出版企业的资金占用以及资产营运效率,并最终影响出版企业的收益、风险等状况。因此,存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出版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适合自身业务特点的存货管理制度,包括存货采购及验收入库制度、存货领用制度、库存存货的保管制度、存货的发出制度、存货盘存制度等。

零库存是出版企业存货管理的一种理想状态。出版企业可以在某些时段,对某些存货品种保持零库存,但不大可能对所有存货品种长期保持零库存状态。在按需出版普及前,出版企业还不大可能保证在客户要货时随时印制和供应其所需的出版物。因此出版企业一般都有储存存货的需要,并因此占用或多或少的资金。出版企业储备存货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保证出版物生产的需要

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原材料,是生产的物质保证。出版企业一般很难做到随时购入出版物生产所需要的纸张等各种物资,即使是市场供应量充足的物资也是如此。这不仅因为市场上随时可能会出现某种材料的断档,还因为出版企业距供货点较远而需要必要的途中运输及可能出现运输故障。一旦出版物生产所需的材料物资短缺,就可能会造成生产中断、停工待料的现象,并因此给出版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保证出版物正常生产的需要,出版企业就必须储备一定量的原材料。在通货膨胀时,适当地储存原材料存货,能使出版企业获得因市场物价上涨而带来的好处。

2.满足出版物销售的需要

在按需出版普及之前,出版企业储备一定数量的存货能够增加生产和销售方面的机动性,提高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在市场需求量增加时,如果出版企业有必要的出版物储备,就能有效地供应市场,满足顾客的需要;如果出版物储备不足就有可能失去销售良机,丢失市场。所以保持一定量的存货是有利于市场销售的。

3.降低存货取得成本

存货取得成本与采购物资的单价、采购次数有密切关系。纸张供应商为鼓励出版企业多购买其产品,往往在出版企业纸张采购量达到一定数量时,给予一定的价格折扣。出版企业大批量集中采购,可以享受价格折扣,相应降低了采购单价;大批量集中采购也相应减少了采购次数,节约了订货成本。因此降低了存货取得成本。一般来说,只要存货取得成本的降低额大于因存货增加而导致的储存等各项费用的增加额,大批量集中采购便是可行的。

4.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出版企业在采购、运输、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都可能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故,保持必要的存货保险储备,可以避免和减少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

出版企业储备必要的存货,不仅能够节约采购费用,保证出版物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能够迅速满足客户对出版物的需求,从而为出版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提供较大的机动性,避免因存货不足带来的机会损失。但是存货占用资金是有成本的,占用资金越多成本越高。存货的增加必然要占用更多的资金,将使出版企业付出更多的持有成本,而且存货的储存与管理费用也会增加,进而影响企业出版获利能力的提高。如何在存货的收益与成本之间进行利弊权衡,在充分发挥存货功能的同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实现两者的最佳组合,就成为出版企业存货管理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