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信用销售风险种类研究

信用销售风险种类研究

【摘要】:与现金销售方式不同,信用销售是先依据合同发货,而后在约定日期收款。信用销售风险是指买方到期不付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造成货款拖欠或无法收回的可能性。信用销售规模越大,应收账款就越多,坏账损失的风险也就越大。出版企业坏账损失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少数客户恶意拖欠,赖账不还。这就是退货报废风险。

与现金销售方式不同,信用销售是先依据合同发货,而后在约定日期收款。其规模越大,应收账款就越多,信用销售风险也就越大。信用销售风险是指买方到期不付款或者到期没有能力付款,造成货款拖欠或无法收回的可能性。信用销售在扩大销售规模的同时,也可能增加信用成本,产生以下信用销售风险:

1.支付能力弱化风险

支付能力是出版企业以现金满足当前或近期支付资金需求的能力。支付能力是出版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具体表现,也是判断出版企业应变能力大小的根据。出版企业按时收回应收账款,则增强其支付能力。如果出版企业不能及时收回足额的货款,则存在支付能力不足的可能性。这就是支付能力弱化风险。

出版企业支付能力弱化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客户延期支付书款。出版企业与客户约定的信用期限,目前一般是3至6个月,但客户在双方约定的信用期限内往往不能如期支付书款,拖延信用期限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客户实际付款的信用期限是6至12个月,有的超过1年甚至更长时间。二是出版企业的回款账期与付款账期不对称。造纸厂和印刷厂给予出版企业的付款账期一般是1至3个月,由于纸张供应紧张,造纸厂给予的付款账期已经缩短到1个月,有时甚至是现款购纸。出版企业的回款账期与付款账期原本就不对称,客户再拖延账期,则有可能导致出版企业现金流中断、资金链断裂,使出版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出现财务危机。

2.坏账损失风险

信用销售是先发货后收款,发货与收款存在时间差,这样就产生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到期,客户无力支付或恶意拖欠、赖账,应收账款就有可能收不回来,也就有可能产生坏账损失。这就是坏账损失风险。信用销售规模越大,应收账款就越多,坏账损失的风险也就越大。

出版企业坏账损失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少数客户恶意拖欠,赖账不还。报载,有的出版社的被欠账率竟达99%以上,拖欠款的平均期限为3年,有的甚至长达5年[1]。拖欠日久更可能成为坏账。二是部分客户倒闭或卷款潜逃。由于书业竞争日益激烈,常有客户特别是民营书店退出书业,其所欠书款便有一部分甚至是全部成为坏账。

3.图书滞销风险

出版企业批发给客户的图书,在数量上可能超过当地市场的容量,供过于求;可能不适合在当地市场销售,比如新课标教辅图书,可能与当地使用的教材版本不配套;也可能图书本身质量不高,或市场上同质品种过多。这些都可能导致出版企业的图书在当地市场滞销,由此可能带来的损失,就是图书滞销风险。

图书滞销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打折销售。滞销图书如直接在当地市场打折销售,出版企业则需承担降价损失。如果客户将原先按原价出售的一部分图书数量也算到降价出售的图书数量中,一起结算书款,出版企业还要承担虚假降价损失。二是退货。如退回滞销图书,出版企业则需承担退货报废损失。

4.退货报废风险

时效性强的图书,在退回后有可能因为过时而报废;未过时的图书,也有可能因为客户陈列摆放或运输途中损坏而报废。这就是退货报废风险。

退货报废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客户盲目进货。采用信用销售方式,客户是先进货,后付款。由于不需现款进货,而未销完的图书又可以退回,所以客户有可能盲目进货,进而导致大量退货。我国现在多数出版企业的退货率高达20%~30%,有的达50%[2]。而在西方,书业的退货率一般只有10%左右。二是出版企业的业务员盲目铺货。三是图书在陈列摆放过程中或在运输途中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