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恩施傩戏志》揭示傩戏《打土地》的起源与发展

《恩施傩戏志》揭示傩戏《打土地》的起源与发展

【摘要】:《打土地》在毛坝一带流传多年。《打土地》的一段唱词中,对土地来源也作了介绍:……年复一年,“青苗土地神”成了人们喜爱、崇拜的神。它的演唱内容主要反映了农事生活,如“十二节气”的唱词,从正月做阳春,二月耙田,三月撒种,四月插秧,五月种豆一直唱到十二月,借“土地神”之口,催促农人及时耕作,对于生产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

《打土地》在毛坝一带流传多年。据老艺人唐光德(1926年生)、袁有恒(1926年生)等回忆,在他们幼年时经常看到上辈艺人表演,老艺人唐光备的父亲也曾是《打土地》的爱好者及表演者。

关于《打土地》的由来,毛坝一带有这样一个传说:

有一个土地公公,姓肖名天子,讨了两个老婆,大婆子生了四个儿子,都得道成仙,小婆子生了五个儿子,未能成仙,于是将他们都封为土地神。《打土地》的一段唱词中,对土地来源也作了介绍:

……

我父名叫肖天子,

我母柳李二夫人;

前娘所生四个子,

后娘所生五仲昆;

前娘所生登仙去,

后娘个个封为神;

大哥打马天上去,

能骑马来能驾云,

玉皇见他神通大,

封为天门土地神。

二哥打马去地府,

地府走来地府行,

城隍见他神通大,

封为阴阳土地神。

……

只有五弟年纪小,

打不得马来驾不得云,

山神见他年纪小,

封为青苗土地神,

你在山上为土地,

风调雨顺好收成。

“青苗土地神”专管农事耕作。他生性善良,体察民情,给人们带来风调雨顺好收成。他本性活泼,人称“喜乐神”,每当新春来临,他就带着儿子、媳妇来到人间,与民同乐,共贺新春,同时向人们传授农耕知识。年复一年,“青苗土地神”成了人们喜爱、崇拜的神。人们为了祭祀他,就装扮成土地公公、土地儿子、儿媳,在春节期间挨门沿户表演。经过许多年的演变,就成了现在的民间舞蹈《打土地》。(打:是装扮、演唱的意思)

从《打土地》这古老的舞蹈中,可以看到民间宗教信仰的痕迹——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人们不能驾驭自然,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他们希望有一种神能够保佑风调雨顺、免除自然灾害,于是就创造了“土地神”的形象,并通过舞蹈的形式具体表现出来。它的演唱内容主要反映了农事生活,如“十二节气”的唱词,从正月做阳春,二月耙田,三月撒种,四月插秧,五月种豆一直唱到十二月,借“土地神”之口,催促农人及时耕作,对于生产的发展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也就是说,《打土地》是农事生活的产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