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恩施红土乡傩戏团:石窑漆树坪和大河沟两支主力团

恩施红土乡傩戏团:石窑漆树坪和大河沟两支主力团

【摘要】:恩施市红土乡现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傩戏班主要是石窑漆树坪村傩戏团和大河沟村傩戏团。在黄老师的辅助下,漆树坪傩戏团正式成立,首任团长蒋品三,收徒20余人,其中包括其子蒋西城、师弟魏建章之子魏青国等骨干成员。

恩施市红土乡现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傩戏班主要是石窑漆树坪村傩戏团和大河沟村傩戏团。

傩戏与其他地方戏曲的区别还在于,傩戏几乎没有职业班社,表演者也不仅仅依靠表演傩戏来养家糊口,它是靠“坛主”代代相传来延续组织的,如红土的石窑傩戏至今约传弟子十余代,开山祖师曹仁山传弟子法名黄明清,属于“明”字辈,可谓当地第一任掌坛师。他们传代是按照“道德通玄静,真上守太清。乙元来付本,永远放光明”这二十辈循环取名来传代的。1981年10月,恩施县文化馆黄应伯老师来到红土,挖掘整理恩施傩戏。在黄老师的辅助下,漆树坪傩戏团正式成立,首任团长蒋品三,收徒20余人,其中包括其子蒋西城、师弟魏建章之子魏青国等骨干成员。红土乡党委政府历来重视红土傩愿戏的保护和发展工作,并于1996年下发了“红乡政发[1996]20号”文件,成立了红土傩愿戏保护发展领导小组;在政府出面的保护下,漆树坪傩戏团空前活跃,常年奔波在恩施、建始、鹤峰、宣恩四县市的村寨之间,演出场次每年均在80场左右。队员们基本变成了半专业的演员,常常是一场接着一场地演出。有时逢几家事主邀约,傩戏团不得不与邻近的大河沟傩戏团成员进行协调,以便于调剂救场。傩戏一般都要整夜演出,几个通宵下来,队员们双眼熬得通红。虽然大家都感到非常疲累,但都有说有笑,激情澎湃。除了在周边县市的村寨进行演出以外,漆树坪村傩戏团还经常到恩施州内参加演出或比赛,例如:2007年2月,恩施州文联、州民协发文宣布恩施市石窑漆树坪傩戏表演队为全州25支民间艺术表演队之一,其负责人为蒋西城、蒋品三,队员12人;同年参加州市组织的“中国文化遗产日”展演活动,所演出的《傩戏片段》获得观众好评;2008年10月,漆树坪傩戏团还获得了由恩施州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恩施州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颁布的“优秀表演队”的荣誉称号;2009年6月,恩施州首届地方戏汇演在来凤举行。漆树坪傩戏团和大河沟傩戏团联合组队参加,他们演出的传统傩戏《鲍秀英招亲》获得表演二等奖;2010年6月11日,恩施市庆祝全国第五个“文化遗产日暨市政协视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活动启动仪式——恩施市民间文艺调演在市桥西广场举行,漆树坪傩戏团和大河沟傩戏团专门组织成员一起赴恩施参加傩戏展演活动,参演了全场11个节目中的3个节目,演出取得了圆满成功,获得了观众的好评。漆树坪此次所表演的是《鲍秀英招亲》(剧照如下所示),共有蒋国涛、蒋西城、魏青国等11人参加:

大河沟傩戏团所表演的是《姜女下池》(剧照如下所示,图片均来自于红土文艺论坛),共有邓泽清、邓玉书、李平安等10人参加演出:

通过大小各种演出,红土乡傩愿戏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各级文化新闻机构纷至沓来,中央电视台、省艺术研究所、湖北民族学院、巴文化研究所、州民协、市民宗局、市文化馆等相关部门多次前往漆树坪采访傩戏团,市文化局退休干部张汉卿几乎每次都亲自陪同,介绍傩戏的历史渊源,大力推介这一扎根于沃土的民间文艺团队。2012年,漆树坪傩戏团的顶梁柱蒋品三、蒋西城父子相继去世,团长由魏青国继任。2013年,魏青国接收蒋西城之子蒋国涛为徒,悉心传艺,为其度职。恩施市文化馆、市非遗中心为漆树坪傩戏团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为他们购置服装道具、辅导编排。甘武馆长、谭骁主任多次亲临指导,给傩戏团解决实际困难,明确发展思路,鼓劲加油,极大地促进了漆树坪傩戏团的繁荣。此后,每年的非遗日,傩戏团都要开展公益演出活动,或是参加市里组织的展演,或是自行组织乡内的展演。每次政府安排的免费公益演出活动,他们都克服困难,密切配合,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一定要将祖先传下来的傩戏传下去,推出去。大河沟村傩戏团的邓玉书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代表,这两个傩戏团是同一师承下的两派分支,表演内容大体上相似,但是略有差异。与漆树坪傩戏团相比较而言,其表演活动主要在当地或周边的村落展开,虽不像前者那样多次参加市内外的大小演出,但其艺术生命力仍很旺盛,在大河沟当地依然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另外,因为在红土当地,人们有信仰傩神的传统,所以傩戏演出在当地有着较好的市场。加上红土地处恩施山高林密之地,远离城市的喧嚣,受时代、社会现代文明影响较少,故傩戏能够以自然原生态的状态生长发展至今,在表演过程中更能够吸引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