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傩戏宗教性祭祀表演主要指以三岔“还坛神”的25坛法事以及红土、鹤峰“傩愿戏”的24坛法事、“正八出”为代表的“傩祭”仪式戏表演,它以迎神、送神为主,基本上为祭祀性的法事表演,娱人的成分很少。因此,只能认定为一个由“傩仪”向“傩戏”发展的“前傩戏”状态,不能说已经发展成为正宗的“傩戏”阶段,它集中展现了“傩祭”原汁原味的整个仪式过程,可以说是典型的宗教性祭祀表演。......
2023-08-04
所谓正戏声腔,是指剧中扮演角色的人物所吟唱的唱腔。以七字句和上下句反复为主要的旋律结构框架。且乐止音为“6”或“2”,音域大多在五至十一度,因无管弦伴奏所以无固定调高[17]。它包括生、旦、净、丑各行当的唱腔,其总数不下百余种。其发展反映了祭祀声腔与当地民歌的交融与升华。正戏声腔可按角色行当命名,“称生角腔、旦角腔、净腔、丑角腔、净腔、丑角腔;在有些地方则以所扮角色的名称冠称,诸如姜女调、青婆调、梅香调、浑童调等”[18]。例如《出土地》猖兵[生]唱、《迎神》太白金星[生]唱、《迎神》鲁班[生]郎[丑]唱、《白旗仙扫台》白旗仙[旦]唱、《出土地》茅山公主[旦]唱、《出土地》土地婆[旦]唱、《孟姜女·姜女下池》许孟姜[旦]唱。由此可知,鹤峰傩戏正戏声腔已初具行当音乐的雏形,如《青旗盈盈扫东方》。
青旗盈盈扫东方[19]
《白旗仙扫仙台》白旗仙[旦]唱
附词:
赤旗盈盈扫南方,崇阳火烛上天堂;
白旗盈盈扫西方,鸡犬鹅鸭满池塘;
黑旗盈盈扫北方,牛猪六畜满山岗;
黄旗盈盈扫中央,万两黄金聚华堂。
谱例图二《青旗盈盈扫东方》主要由“白旗仙”演唱,并以剧中旦角白旗仙赋名,标白旗仙[旦]唱,显示了鹤峰正腔以行当角色命名的特色。选段《白旗仙》属鹤峰傩戏“正八出”中的插曲部分。“青青旗儿盈(哪)盈(哪)扫东方(哎),东方(哦)”“牌(呀)楼西内仓(哎)”这种似唱非唱、似吟非吟的曲调风格,为剧目赋予了一种庄严肃穆的神秘色彩。让人感觉到众多青色的旗帜从东方飘扬而来,气势宏伟,令人振奋。而“哎”“哪”“哦”等拖腔的演唱方式,亦使音乐在充满想象的空间中不断地得到拓展延伸。
有关恩施傩戏志的文章
恩施傩戏宗教性祭祀表演主要指以三岔“还坛神”的25坛法事以及红土、鹤峰“傩愿戏”的24坛法事、“正八出”为代表的“傩祭”仪式戏表演,它以迎神、送神为主,基本上为祭祀性的法事表演,娱人的成分很少。因此,只能认定为一个由“傩仪”向“傩戏”发展的“前傩戏”状态,不能说已经发展成为正宗的“傩戏”阶段,它集中展现了“傩祭”原汁原味的整个仪式过程,可以说是典型的宗教性祭祀表演。......
2023-08-04
闻昔西川广政年,曾助官军攻洛浦。聪明正直神所为,生有厥功死祝之。能御大灾捍大患,非此族者皆淫祠。阴兵击贼传稗史,怪事荒唐违正理。敕封本授孟知详,英烈翻过巴蔓子。庙食千秋蛮土同,灵旗飒飒暮卷风。喜嗔醉饱谁复见,断猿啼月寒林空。神兮寂寞归山中。[2]杨秀武:《杨秀武诗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148页。......
2023-08-04
[22]根据傩戏面具人物角色,恩施傩戏面具可以分为正神面具、凶神面具和世俗人物面具三大类。[28]除了上文介绍的正神面具之外,恩施傩戏中的正神面具还有很多,较具代表性的有唐氏太婆等。傩戏面具中此类介于正邪之间的特殊形象,恰当准确地展现了原始先民对神灵的基本认识。......
2023-08-04
恩施傩戏表演神性空间、仪式空间的实现,同样体现在这种神圣场域的构筑中,它主要是通过坛场的布置、表演人物的面具化以及法器、乐器等其他道具的运用来凸显的,并依赖于一系列的宗教性的祭祀仪式来实现从世俗空间向神性空间的转换。......
2023-08-04
长期以来,恩施傩戏面具均系师教口传,手工制作。就目前所能看到的相关实物资料、以及恩施本地傩戏艺人的回忆而言,恩施地区的傩戏面具主要采用传统木质材料完成。谭学朝是恩施傩戏第27代传人,也是恩施市傩戏、傩面具制作工艺最系统、最全面的唯一继承人。谭学朝对三岔傩戏做出了重要贡献。傩戏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尤为重要。......
2023-08-04
在傩面的制作过程中,傩戏面具人物的眼睛制作是关键。由于傩戏面具的特殊地位,面具的雕刻工作多由具有丰富制作经验的长者来完成。傩戏面具的制作需要运用多种工艺手段,对制作者的刀工、刻工和手工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这种禁忌也遭遇了现实社会的诸多冲击,仍能坚守这一原则的傩戏面具制作艺人并不多见。......
2023-08-04
恩施傩戏面具不仅具有原始风格的一面,也具有写实风格的一面。傩戏面具的写实风格主要是指面具自身的特定,即它以傩戏的发展、演变和传承作为存续的基础。总的来说,广泛分布在我国各地的傩戏面具的写实风格的形成主要基于下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各地方的民间宗教活动,以及当地的地方性巫术活动。而恩施傩戏面具写实风格的具体呈现方式则要结合本地的傩戏面具,作有针对性的考察。以恩施傩戏面具中的傩公、傩母为例。......
2023-08-04
恩施傩戏从“傩仪”发展到“傩戏”阶段,已经具备了王国维之“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的戏剧四要素,其戏剧性的傩戏表演主要体现在红土、鹤峰“傩愿戏”以及三岔改创编的部分新傩戏剧目中。相较于以宗教性祭祀表演为主的三岔“傩坛戏”,其表演特点主要有四:其一,“戏多祭少”。如改编了戏剧性更强的《祭猪》《大开山》《傩祭》等几出新傩戏。......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