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恩施傩戏志:红土、鹤峰移植技巧

恩施傩戏志:红土、鹤峰移植技巧

【摘要】:红土、鹤峰结合傩戏的内容改编移植了一批剧目,如《瞎子闹店》《瞧相》《小说媒》《王木匠打嫁妆》《魏大同脱靴》《王货郎卖货》《大烧香》《双怕婆》《武二爷讨亲》《王麻子打殃》《笼子回门》《拷皮报喜》等为恩施灯戏的常演剧目;移植鹤峰柳子戏的《土台赠银》《解带封官》《桑园会》《槐荫会》《小经堂》,南戏的《骂坡》《打金枝》《夺三关》《三家店》《罗成带箭》等剧目为傩戏活动。

红土、鹤峰结合傩戏的内容改编移植了一批剧目,如《瞎子闹店》《瞧相》《小说媒》《王木匠打嫁妆》《魏大同脱靴》《王货郎卖货》《大烧香》《双怕婆》《武二爷讨亲》《王麻子打殃》《笼子回门》《拷皮报喜》等为恩施灯戏的常演剧目;移植鹤峰柳子戏的《土台赠银》《解带封官》《桑园会》《槐荫会》《小经堂》,南戏的《骂坡》《打金枝》《夺三关》《三家店》《罗成带箭》等剧目为傩戏活动。[73]下面择其要,略作介绍。

1.《雪山放羊》[74]

《雪山放羊》为移植剧目,是恩施灯戏的常演剧目。该剧演绎了被送往别家做童养媳的谷玉英被恶婆婆折磨,寒冬腊月单衣赤脚上山放羊,其兄知道后,痛打恶婆,并将谷玉英接走的故事。它直接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积极反抗封建伦理道德存在的不合理性,全剧以惩治邪恶作结局。

具体剧情及人物介绍如下:

剧情:谷玉英家贫,父亲早年去世,留下母亲、哥哥谷登子,一家人三口过活。因年岁饥馑,母亲难以抚养,哥哥谷登子便被送与张家放牛。谁知人小牛多,招呼不住,将人家麦子吃了,被人找上门来,张家老板将其毒打一顿,赶出门外。哥哥想归得家去,又怕母亲受累。正当万般无奈之际,幸而遇到一瓦匠师傅,将其收下,带往四川学艺。学艺十余载归来,身边略攒了些钱后回到家,才知妹妹已给王家做了小媳妇,被当做牲畜一般,便决心前去接妹妹回家。

谷玉英幼年被招在王家做童养媳,其婆婆王氏的无情远近闻名,心黑嘴辣讨人恨,对玉英终朝开口骂来动手打。玉英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时节,恶婆因大雪家中无柴烧,便叫来儿媳玉英让其上山打柴放羊,玉英面有难色,便被婆婆一顿训斥,“叫声贱婆你跪下,这边来把家法(扫帚)拿。手持家法往下打……”打得玉英浑身是紫疙瘩,并将其背篓丢出,推玉英出门外,将门关上。玉英被迫身穿单衣、赤着双脚上山放羊打柴,途中遇见亲哥哥谷登子。哥哥见妹妹天寒地冻,在深山野岭挨饥受冻,头上无帕来遮脸,身上穿着破衣襟,足下无鞋光脚丫,十分痛恨恶婆,去恶婆家说理,恶婆否认,反诬玉英说瞎话诋毁她。谷登子痛打恶婆一顿,然后将妹妹领回。

人物:谷登子(小丑)、谷玉英(小旦)、恶婆(丑旦)。

2.《洞宾点单》[75]

《洞宾点单》为移植剧目,是恩施灯戏的常演剧目。该剧演绎了吕洞宾奉王母娘娘懿旨前往铁板桥药店,以点药为名出谜加以为难,药店老板之女白牡丹及丫鬟却将其尽数猜出,洞宾败北而归的故事。

具体剧情及人物介绍如下:

剧情:吕洞宾自幼在昆仑山修行,铁瓦寺前炼丹,拜师钟离教下为徒。八月十五日是王母娘娘寿诞之期,瑶池宫后花园失缺白牡丹一支,王母娘娘言:“谁人下得红尘渡得白牡丹返山,便赏赐他飘风玉带。”洞宾便自告奋勇接王母娘娘懿旨,奉命前往红尘铁板桥去渡白牡丹回山。当日天气晴和,洞宾携身旁聪明伶俐弟子一名,带上青锋宝剑驾云来到铁板桥前,遇铁板桥前小药店老板白嵩山,即白牡丹之父。吕洞宾表明前来买药意图,并以谜语形式报上药名:“一点铺内不怕天,二点铺内不怕官,三点铺内不怕暑,四点铺内不怕寒,四味药材交与他,师徒两人渡仙山。”白嵩山觉自己年高体迈,猜不出,于是叫来女儿白牡丹商议。吕洞宾与书童以点药为名继续出谜9道,均被白嵩山女儿白牡丹及丫鬟猜出,最后师徒两人败北而归。

人物:吕洞宾(老生)、白嵩山(老生)、童儿(丑)、白牡丹(旦)、丫鬟(摇旦)。

3.《韩湘子化斋》[76]

《韩湘子化斋》为神话戏,源于傀儡戏的剧目,韩湘子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该剧演绎了韩湘子下仙山变身为癞和尚欲度其妻林英上山,其妻听信丫鬟之言,误以为他是妖精,将其打回原身,自回仙山的故事。

具体剧情及人物介绍如下:

剧情:韩湘子在终南山修行妙道,数月未曾归家,一日心血来潮掐指算得其妻林英在家思念他,要在百花园中祭奠他,便欲下仙山度其妻,有缘则度她上山,无缘则自归仙山。韩湘子驾云下山,并变身为一丑陋癞和尚来到百花园化缘。林英不明真相,与癞和尚对言,和尚均答对,林英遂让其带信要韩湘子回家,言“你若带信他回来,金银财宝任你带”,癞和尚表示他“不要宝来不要财,不要蟒袍和玉带”,只是有心度林英上终南山,然而林英听信丫鬟之言认为他是妖精,命安童将他吊起来,命丫鬟拿棍来,“将他打死花园内,花园打死花园埋”。癞和尚见状只得变回原身韩湘子,责骂林英不该做出此事,不该命人吊起来用棍打,道“要我转来不转来[77],我今上了八仙台;我若念及夫妻意,再过三年我又来;我若不念夫妻意,一去终南永不来”,便自回仙山。

人物:韩湘子(小生)、癞和尚(韩湘子化身,丑)、林英(正旦)、丫鬟(小旦)。

4.《南山耕田》[78]

《南山耕田》为移植剧目,是恩施灯戏的常演剧目。该剧演绎了佃农谢文清之妻杨氏在为夫送饭途中,将麦仁膳和苦菜汤分给了正在微服访贤的当朝皇帝正德,后皇帝感其贤德授以金腰带,并赠予田地自种的故事。

具体剧情及人物介绍如下:

剧情:佃农谢文清家住南山,家境贫寒,祖辈三代在佃主傅恒老爷家当帮工以度日。一日天气晴和,谢文清在南山开荒耕田,肚中饥饿,却无人送饭予他充饥。土地公变身为牧童给其妻杨氏带信,叫她送饭。杨氏在送饭途中,路遇微服访贤的当朝皇帝正德,皇帝因饥觅食。杨氏不知他的身份,仍分麦仁膳和苦菜汤给他,且分文不取,后将剩余饭食送往夫君处。谢文清因饭食不足而动问,杨氏以实相告,谢文清疑其行为不轨,揪其头发,怒责道“好你个臭婆娘,给我跪下——骂一声臭婆娘好狠心肠,饿得我眼发黑心里发慌,日偏西方送饭且只半碗汤,有脸说啥军爷、搞些哈名堂……”要她透透彻彻讲清楚情况。杨氏委屈解释,后夫妻和好。杨氏释怒而返,复遇正德,见问隐情。正德感其贤良,乃掏出文房四宝,修书付杨氏,令佃主傅恒赠百亩田园予谢文清夫妇自种,并授以金腰袋为凭。

人物:谢文清(丑)、杨氏(旦)、正德(生)、土地(老生)、牧童(小生)、傅恒(老生)、随行官。

5.《父子会》

《父子会》演绎了平民田子珍为营救被武宣王抢进宫逼婚的妻子罗会英而身处险境,幸被仙师救下,不久与儿女失散,最后又惊喜重逢的故事。

具体剧情及人物介绍如下:

剧情:平民田子珍有一妻名罗会英,貌美如花,一女名云仙客,一儿名望生。元宵佳节,武宣王大放花灯之际,田子珍与夫人带着一双儿女前去御街观看,不料武宣王见罗会英长得美貌,顿起歹心,将其抢进宫内,强逼为婚。田子珍为营救妻子当街拦轿告状,谁知偏偏又遇上宣王,宣王撕毁状辞,将其抓入后花园,架起柴火,差点烧死。仙师将其从烈火中救出,带到支国石魂桥,随其师石金汤修行,此事之后,田子珍与其早前的一双儿女望生、云仙客又失散了。田子珍一夜忽梦见开花结果,师傅道有父子团圆之兆,命其下仙山打探一双儿女的消息。田子珍来到一古庙中,恰巧寻找父母的望生、云仙客在寻亲途中也躲进这一古庙。在古庙中,弟弟望生因饥饿难耐偷了田子珍褡裢里的馒头,后被姐姐云仙客批评道“好你这无知的兄弟呀!骂声兄弟不是人,盗人馒头为何情?饿死不吃庙儿饭,冻死莫沾佛前灯;倘若道长知道了,许你残生活不成”[79],于是姐弟二人一同上前赔罪。交谈之中始知双方即为对方正在寻找之人,父亲与子女惊喜重逢。

人物:云仙客(小旦)、望生(小生)、田子珍(生)。

6.《克郎头帮工》[80]

《克郎头帮工》演绎了长工克郎头在雇主家骗吃喝,并趁舂米之机,拐跑雇主之女的故事。

具体剧情及人物介绍如下:

剧情:勾大婆丈夫在外经商,田地雇佣人耕种。新年伊始,因家中又添田地,勾大婆便携女儿勾幺姑一同前去请克郎头帮忙当长工耕田。克郎头讨价还价,来到勾大婆家,休息片刻后,勾大婆让其前往南山坡挖田。克郎头借口道“哎呀,勾大婆,今天一个新年大吉,我第一次到你屋里来,你还是应该先弄点饭我吃了,再说沙,等我吃饱了再去挖田”,随后便将早饭、中饭、晚饭一并吃了,可吃完饭仍不肯去挖田,还要求道“哎,勾大婆,我说给你听咯,我早饭、中饭、夜饭都吃哒,你叫勾幺姑儿打点水我洗个脚,再去挖田,挖完后回来就睡,再也不需要淘力了”,然脚洗后仍不去挖田,又道“哎呀,勾大婆,新年大吉,我第一天到你这里来,就要去挖田,哪有这一理呢?再说,我三顿饭都吃了,脚也洗了,应该睡觉休息才是”。于是,勾大婆让克郎头去舂米,克郎头要求其女勾幺姑一同前去,并趁舂米之机拐跑勾幺姑。

人物:克郎头(丑)、勾大婆(老旦)、勾幺姑(小旦)。

7.《王木匠打嫁妆》

《王木匠打嫁妆》为移植剧目,也是鹤峰柳子戏中常演剧目。该剧演绎了王木匠受邀为即将出阁的姚老大之妹打嫁妆,却趁机挑逗幺妹子,被姚老大一顿责打的故事。

具体剧情及人物介绍如下:

剧情:姚老大的幺妹子行将出阁,姚老大要为幺妹子做一套好嫁妆,专门去王家庄请来王木匠。王木匠来到姚家,见幺妹子年轻美貌,心存邪念。趁姚老大出外采办原料之际,有意进行挑逗。正当王木匠与幺妹子调情时,姚老大归来撞见,扭住王木匠一顿责打,使之怏怏而去。

人物:姚老大(丑角)、王木匠(丑角)、幺妹子(花旦)。

8.《王货郎卖货》[81]

《王货郎卖货》是恩施灯戏常演剧目,被移植为恩施傩戏剧目。该剧演绎了王货郎在澧州城与梅香打趣逗乐盘点货品的故事。

具体剧情及人物介绍如下:

剧情:江西王货郎在湖广卖货,走啊走啊走,不知不觉来到澧州城,低头忙把长街进,却也没见半个买货人。王货郎将货郎鼓拿出来摇,并不停地询问“喂!上街的大姐儿买货不买呀”,从上街走到下街,再到中街,却一直无人买货。

孟姜女的丫鬟梅香领命到长街买东西,却是“上街人来又人往,没见一个卖货人。低头我把下街进,还是没见卖货人。只得再把中街进……”见王货郎此时正在中街当街打瞌睡。

因两人之前见过,故而两人在打趣逗乐中以猜谜的形式盘点了王货郎担子中的全部货品。最后,王货郎挑担,梅香提篮,两人在你追我赶中至许府,尽兴而归。

人物:王货郎(丑)、张梅香(旦)。

9.《瞧相》

《瞧相》是恩施灯戏常演剧目,被移植为恩施傩戏剧目。该剧演绎了张元相为了养活家中九口人,出门瞧相遭到有钱有势的王二爷刁难,王二爷仗着家中有钱,想要欺凌瞧相人的故事,狠狠地披露了社会上权贵们的恶习。

具体剧情及人物介绍如下:

剧情:家住凤阳城的张元相,一家共有九口人,夫君不爱劳动,只爱打猎游玩,生活艰难,她只能出门瞧相以维持生计。

元相收拾包袱雨伞出门瞧相,途中,问路之时,王二爷请其为他看相。元相道其“眼睛生得黑,福分了不得;八字生得好,一天吃到黑”,“头发生得多,庄户十几个;到了十月间,骑马去收课”,“你额骨生得凹,请人种庄稼;依照相书上看,到处走人家”,“你嘴巴生得大,胡子二面叉;你照相书上看,喜欢吃锅巴”,“鼻子生得长,搭在嘴皮上;依照相书上看,喜欢喝米汤”,“你嘴皮生得厚,不爱吃肥肉;依照相书上看,只爱啃骨头”……一一均被算准,王二爷大喜,夸其好比活菩萨,同时不断挑逗元相,并要其继续瞧相,却始终找借口不给相钱。

人物:张元相(旦)、王二爷。

10.《双怕婆》

《双怕婆》为移植剧目,是鹤峰柳子戏中常演剧目。该剧演绎了嗜赌惧内的灯子、板子表兄弟俩上街购置年货,反倒输光货物,负债而归,被妻子责骂的故事。

具体剧情及人物介绍如下:

剧情:灯子、板子表兄弟俩,家贫而性情相近,均嗜赌且惧内。腊月二十八日,年关将至,两家年货均未办。灯子之妻麻叶命灯子上街卖猪,板子之妻散子命板子上街卖纱。临行前均各自再三叮嘱其夫勿赌,以所得购置年货。然此表兄弟俩俱不能遵妻所嘱,耐不住赌场呼声之诱,不仅输去货物,且有所负债。逃离赌场后,二人于街头相遇,共同计较如何逃避妻子的责打。虽一时得逞,然计策终为麻叶、散子所识破,二人各自被妻子捉拿回家。

人物:灯子(小丑)、麻叶(摇旦)、板子(小丑)、散子(摇旦)。

11.《土台赠银》

《土台赠银》为移植剧目,是鹤峰柳子戏、灯戏中常演剧目,原为鹤峰柳子戏《二龙山》之前的一折,是抽取大戏中的一节而成的折子戏,红土将其移植为傩戏剧目。该剧演绎了范子祯赠白银十两与破产乞讨的夏金初父女的故事。

具体剧情及人物介绍如下:

剧情:夏金初父女出外乞讨,在双槐树遇书生范子祯。范生问明夏金初身落乞讨之缘由,悯其破产遭遇,慨赠白银十两。金初之女夏秀英,询明范生身世,有以身相许之意。范生避嫌,不顾,打马而去。

金初父女归途中得遇张三保,告知范生赠银之事。以致引出《二龙山》剧中范子祯身陷冤狱等事。

人物:范子祯(小生)、夏金初(老生)、夏秀英(小旦)、张三保(丑角)。

12.《小经堂》

《小经堂》为移植剧目,是鹤峰柳子戏中常演剧目。该剧演绎了麻氏虐待婆母邓氏,被观音化为牛身,后回心向善的故事。

具体剧情及人物介绍如下:

剧情:文大孝之母麻氏,甚为凶悍,且忤逆不孝。对婆母邓氏虐待备至,打骂有加。邓氏礼佛甚虔,感动观音菩萨下凡,运用佛法将麻氏化为牛身。经邓氏恳求,始允其恢复人样。自此,麻氏回心向善,待婆母以孝。

人物:太白星君(生)、观音(正旦〉、四神将、麻氏(恶旦)、邓氏(老旦)、文大孝(小生)、道长(观音化身,生)。

【注释】

[1]汪黎:《从“端公”到土家“傩戏”表演精英角色的嬗变——恩施傩戏艺人谭学朝个案研究》,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2]图片来源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编:《东方巫傩与恩施傩文化》,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66页。

[3]欧阳亮:《土家族“还坛神”的音乐特征与文化内涵》,武汉音乐学院,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4]图片来源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编:《东方巫傩与恩施傩文化》,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68页。

[5]本课题组成员拍摄。

[6]欧阳亮:《土家族“还坛神”的音乐特征与文化内涵》,武汉音乐学院,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7]《大开山》相关剧情及人物介绍见本章“现代新傩戏”部分“二、改创编新傩戏”之《大开山》。

[8]雷翔:《鄂西傩文化的奇葩——还坛神》,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

[9]图片来源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编:《东方巫傩与恩施傩文化》,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71页。

[10]雷翔:《鄂西傩文化的奇葩——还坛神》,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195页。

[11]雷翔:《鄂西傩文化的奇葩——还坛神》,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200页。

[12]对“桥布”的说明,综合了两处关于“招兵”法事的论述,参见雷翔:《鄂西傩文化的奇葩——还坛神》,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8页;汪黎:《从“端公”到土家“傩戏”表演精英角色的嬗变》,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6页。

[13]图片来源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编:《东方巫傩与恩施傩文化》,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72页。

[14]欧阳亮:《土家族“还坛神”的音乐特征与文化内涵》,武汉音乐学院,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8页。

[15]在这里,关于姜女戏每傩必演的原因,很多人都无法解释,大河沟傩戏团掌坛师邓玉书介绍说“因孟姜女和范喜郎是二十四仙家之一,是专门助人了心愿的神,故还傩愿必上演有关他们的情节”;恩施州文体局《恩施石窑“傩愿戏”》又作如下解释:“‘下池’者,‘浴’也,‘浴’从水从谷,‘谷’者为‘女阴”……,所以将孟姜女、范喜郎(良)的故事与傩混融一体而演成一戏,实际上要么是许愿求子而求神,要么是愿成有子而酬神,这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旧意识集中的反映,也是最普遍的‘愿’,因此,艺人们总挂在嘴上说:‘姜女儿未到愿不了,姜女儿一到愿全销。’”

[16]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23-30页。

[17]图片来源于荆楚网湖北文化地图非遗版http://www.cnhubei.com/xwzt/hbdt/es/201309/t2690131.html。

[18]“令牌”为傩坛法器,桃木鸡血制成,长4寸,宽1.5寸,上为圆弧形,下为方形,上刻紫微号。

[19]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空中可见的星分成二十八组,分东南西北四方各七宿,叫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是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是井、鬼、柳、星、张、翼、轸。

[20]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编:《东方巫傩与恩施傩文化》,湖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第71页。

[21]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0-13页。

[22]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31-33页。

[23]扫台仙娘有一宝名为七星扇,可以扫得农家事事顺心,财源滚滚。

[24]“二十四戏神”中的“蛮氏八神”,即土家人崇拜的八部大神。

[25]图片来源于荆楚网湖北文化地图非遗版http://www.cnhubei.com/xwzt/hbdt/es/201309/t2690131.html。

[26]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4-26页。

[27]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53-66页。

[28]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7-33页。

[29]图片来源于荆楚网湖北文化地图非遗版http://www.cnhubei.com/xwzt/hbdt/es/201309/t2690131.html。

[30]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34-35页。

[31]文疏内容与发功曹所念文疏大同小异。

[32]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41-52页。

[33]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34-38页。

[34]图片来源于荆楚网湖北文化地图非遗版http://www.cnhubei.com/xwzt/hbdt/es/201309/t2690131.html。

[35]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85页。

[36]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9页。

[37]剧情介绍参见罗慧敏:《鹤峰土家族“还傩愿”仪式的音乐人类学研究》,湖北民族学院,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1-22页。

[38]恩施市漆树坪傩剧团整理的《石窑傩剧剧本》,第48页。

[39]标,即标刀,长约1.8尺,宽1寸,有柄,为傩坛重要法器之一。其剧情介绍参见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101-102页。

[40]上天有三支羊毛笔,第一支交给法宏增乾坤,第二支交给孔子,第三支交于勾愿小司爷。勾愿司爷拿笔,“跪在金南宝殿把愿勾,写个勾字勾了愿,写个了字那了还愿心”,因而,勾愿司爷是还愿必不可少的一个人物环节。

[41]参见红土乡漆树坪村傩剧团整理成册的《石窑傩剧剧本》。

[42]关于标刀倒下的赞词也有“此标如有倒向东,一家人口愿青龙;此标如有倒向西,东君牛有耕马有骑;此标如有倒向南,东君买马制庄田;此标如有倒向北,东君不种田一般得”的说法。参见罗慧敏:《鹤峰土家族“还傩愿”仪式的音乐人类学研究》,湖北民族学院,201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2页。

[43]其剧情介绍参见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102-106页。

[44]“二十四神”分别为:九天飞齐太乙都督驱傩大帝;清道傩神真君;五通五显华光大帝;五位五官五岳夫人;傩戏官将吏兵;元黄启教赵后大发先师;开山打路白旗仙娘;澧女华州范郎;关索太子鲍氏三娘;柳毅相公龙女三姐;点台金童玉女;行傩耍戏鼓板儿郎;元三行坛把案老师;名山洞德齐神;当坊土地礼仪正神;本州城隍忠贞大神;虚空过往真仙;九天司命太乙府君;前传后教诸位宗师;药王戏主三卿;东南二岳两神皇帝;天地水阳四府高真。

[45]其剧情介绍参见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106-110页。

[46]其剧情介绍参见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110-112页。

[47]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主编:《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70-320页。

[48]《鲍家庄》又名《天团圆》,恩施傩愿戏正戏“四大团圆戏”(《鲍家庄》《双蝴蝶》《青家庄》《孟姜女》)之一,演关索故事,也名《西川救父》。

[49]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147页。

[50]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主编:《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51-257页。

[51]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159页。

[52]安斌摄,图片来源于荆楚网http://news.cnhubei.com/xw/hb/es/201702/t3789474.shtml。

[53]章军华:《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60页。

[54]其剧情介绍参见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169-193页。

[55]2017年7月21日,在国家级非遗项目恩施傩戏传承基地红土乡文体中心,传统傩戏剧目《青家庄》复排正式启动。《青家庄》是传统傩戏剧目“三本半”大戏中的一本,已有60余年未正式演出,参加过演出的艺人已大多逝世,传承抢救工作迫在眉睫。在市非遗中心的指导下,红土乡文体中心聘请省级非遗传承人邓玉书先生担任教师,在全乡内遴选15名有一定基础的学员,认真进行复排工作,力争将这一传统剧目尽快搬上舞台。其图片来源于http://www.eswt.gov.cn/2017/0724/572023.shtml。

[56]“噘”,方言,“骂”的意思。

[57]《孟姜女》又名《反五关》,是“天、地、水、阳”四大团圆戏之一,《孟姜女》一折戏分为《许百万求嗣》《姜女问世》《姜女梳妆》《姜女晒衣》《姜女烧香》《秦王抽兵》《姜女下池》《拷打姜女》《姜女送夫》《姜女望夫》《姜女寻夫》《姜女团圆》等十几折,全部演完需要一天一夜。但不论繁简,《姜女下池》一折必须演,正如民间傩谣流传的“姜女不到愿不了,姜女一到愿勾清”。《姜女下池》中的唱段即兴发挥的较多,台词的创编非常生活化,唱腔插入很多鹤峰方言和地方用语,与祭仪中部分语言存在较大差异。

[58]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219-240页。

[59]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主编:《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51页。

[60]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245页。

[61]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253-254页。

[62]向国平、赵平国、陈鹤城:《恩施州民族研究丛书·鹤峰傩愿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第256页。

[63]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甘武主编:《黄应柏整理编创民族民间音乐作品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247-254页。

[64]曾楠:《从恩施现代傩戏〈整酒〉的创新看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戏剧之家》2014年第17期,第58页。

[65]图片来源于恩施州体育文化广电局http://www.eswt.gov.cn/2012/1011/155503.shtml。

[66]参见甘武主编:《黄应柏整理编创民族民间音乐作品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315-320页。

[67]参见汪黎:《从“端公”到土家“傩戏”表演精英角色的嬗变——恩施傩戏艺人谭学朝个案研究》,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68]甘武主编:《黄应柏整理编创民族民间音乐作品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321-325页。

[69]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甘武主编:《黄应柏整理编创民族民间音乐作品集》,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85-98页。

[70]图为2013年1月30日,著名剧作家、省文化厅巡视员、省文联名誉主席沈虹光一行,在州、市文体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三岔乡,观看由该乡傩戏表演队表演的傩戏剧目《大开山》剧照。其图片来源于恩施州文化体育新闻广电出版局门户网站http://www.eswt.gov.cn/2013/0201/155578.shtml。

[71]图片来源于荆楚网http://news.cnhubei.com/xw/hb/es/201702/t3789474.shtml。

[72]其表演过程介绍为2016年8月3日,由课题组成员赴三岔调查现场记录,图片由课题组成员现场拍摄。

[73]据艺人口碑资料,清嘉庆年间,傩戏与柳子戏开始同台演出;光绪中叶,傩戏与南戏同台演出。所以傩戏中还夹有柳子戏唱腔“杨花扭”板和南据的北路“快二流”。详见牟廉玖:《湖北民族地区地方戏·曲艺集萃》,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106页。

[74]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主编:《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78-87页。

[75]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主编:《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91-92页。

[76]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主编:《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99-111页。

[77]“转来”,方言,回来之意。

[78]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主编:《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17-118页。

[79]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主编:《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30页。

[80]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主编:《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135-145页。

[81]剧情及人物介绍参见章军华主编:《中国傩戏剧本集成——恩施鹤峰傩愿戏》,上海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63-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