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提升语言能力的游戏,婴幼儿音乐感统训练

提升语言能力的游戏,婴幼儿音乐感统训练

【摘要】:语言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音的准确性,二是语言的组织能力。听觉辨别能力本书已经有专门阐述,亦介绍过各种听辨能力训练的游戏。语言组织能力与想象、逻辑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儿童日常的词汇积累密切相关。下面介绍幼儿音乐活动中提升孩子驾驭语言能力的方法:游戏:《我和音乐一起说》。[17]本节中的游戏均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语言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语音的准确性,二是语言的组织能力

1.听觉信息还原能力。

语音准确性方面,首要解决的问题是听觉辨别能力。听觉辨别能力本书已经有专门阐述,亦介绍过各种听辨能力训练的游戏。落实到发音的准确性,还必须在听觉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听觉信息还原能力。所谓听觉信息还原能力,也就是模仿听觉器官接收到的声音信息。对声音信息的音色、强弱、高低、长短、多音节组合中的各音节占用时间及其他细微变化、速度等,能够尽量“像”地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来。

某机构做过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凡是歌唱得好,特别是模仿某一位歌星模仿得很像的,一般英语听力和口语都比较好。这类孩子歌唱得好,甚至模仿歌星的声音模仿得像,就说明听觉辨别能力和听觉信息还原能力强,因此学习语音也大多快而准确。

(1)游戏《听一听 唱一唱》。

准备:准备好配套音乐。让儿童聆听配套音乐中四种乐器的演奏,提问他们声音一样不一样?在幼儿能感知四种乐器音色不同的时候开始游戏。

游戏方式及与音乐的融合:分别播放配套音乐的每一种乐器演奏片段。让幼儿模仿乐器的声音唱出来(注意,除了把旋律唱准外,要尽量模仿乐器的音色)。

配套音乐:《四个朋友来做客》。

【谱例6—7—2】《四个朋友来做客》(片段)

以上,单簧管更接近于“dǖ”的音:双簧管接近“da”的音,阴柔一些;圆号接近“du”的音;长号接近“da”的音,阳刚、明亮一些。由于双簧管和长号都接近“da”的音,因此在模仿中比较难以区别。对于这方面能力弱一些的幼儿,要避免把这两种乐器同时放在一起模仿。

(2)游戏《听一听 学一学》。

准备:教师准备若干种常用打击乐器,其中包括一种金属单音乐器(如碰铃、三角铁装备其中一种)、金属散响乐器(如手摇铃、铃圈其中一种)、木质单音乐器(如木鱼、响板其中一种)、木质散响乐器(沙锤、沙蛋其中一种)、鼓等。说明游戏规则。

游戏方式:教师演奏各种打击乐器,每演奏一种,让幼儿“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一遍”。

(3)游戏《听一听 叫一叫》。

准备: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说明游戏要求。

游戏方式:教师播放一种动物的叫声,让幼儿“用自己的声音模仿一次它的叫声”[21]

通过上面介绍的游戏方式,幼儿的听觉信息还原能力将会得到明显加强,因而语音的准确性也会提高。

2.语言的组织能力。

语言组织能力与想象、逻辑思维能力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儿童日常的词汇积累密切相关。在语言组织能力中,有一种在时间限制下的表述能力,这种能力除了需要想象、思维、词汇积累外,还需要在表述过程中把握语言节奏、扩张、压缩,这样一种收放自如的能力,这是一种驾驭语言的能力。

下面介绍幼儿音乐活动中提升孩子驾驭语言能力的方法:

游戏:《我和音乐一起说》。

准备:提供情节型的音乐为活动配套。该音乐是表现一则故事的标题音乐,整首音乐戏剧性强,刻画细致。(本游戏提供表现《乌鸦喝水》故事的情节型配套音乐)先按常规进行正常的音乐欣赏等环节的教学,让幼儿熟悉音乐,并对每段音乐表现的情节指向了如指掌。说明游戏规则。

游戏方式及与音乐的融合:播放音乐,请幼儿随音乐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要求:音乐一开始就开始讲;音乐表现什么情节就讲述什么情节;讲述过程中不要停顿。

以上游戏,由于音乐有着自身的发展逻辑,所以有时候一句话就能表达的一个情节对应的音乐却很长,有时候一句话表达不完的情节音乐却很短。用音乐来控制孩子们的讲述,可以让孩子们学会语言的扩张和压缩。这是一种驾驭语言的能力。

配套音乐:《乌鸦喝水》。

【谱例6—7—3】《乌鸦喝水》(片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幼儿轮流讲述,也可以采取故事接龙的方式讲述。故事接龙的过程中,由教师掌握“话筒”,教师把“话筒”伸向谁,谁就立刻开始讲。教师要把握在音乐表现的情节转折时才能把“话筒”伸向另一位幼儿。)

教学案例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第一个片段是描写乌鸦到处找水喝的情景,音乐有谱例显示的双倍长度。这么长的一段音乐表现的其实只有一句话的情节:“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但是音乐有它自身的展开规律,要想结束这个乐段,需要有个进程,因此这段音乐很长。有一位小朋友当时的讲述过程是这样的:他的第一句话是“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说这句话的时间不到一个乐句的时间,因此他继续说:“它这边飞飞,那边飞飞。这边没有水,那边也没有水。”这段音乐还在进行,他继续说:“可是它口很渴,只好继续找水,又这边飞飞,那边飞飞。这边没有水,那边也没有水。”音乐还没结束。他继续讲述:“它很郁闷,它很烦躁,可是口很渴,只能继续找水。它又这边飞飞,那边飞飞……”当他听到发现水的音乐,赶紧说:“噢!它终于发现了一瓶水。”还想表述乌鸦兴奋的心情,说“它非常……”,这时他听到了乌鸦俯冲下来的音乐,赶紧改口:“它飞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他的讲述受到音乐发展进程的约束,所以,他有时候要进行语言的扩张,有时候要进行语言的压缩。这种游戏对于幼儿驾驭语言能力的训练非常有好处。

思考题:

1.请选择一条谱例,设计一种胎教方式。

2.请选择一条谱例,设计一种针对0~3岁婴儿的亲子游戏。

3.请选择一条谱例,设计一种针对3~6岁幼儿的音乐感统游戏。

【注释】

[1]该部分中的游戏均选自0—3岁亲子课程《音乐感统》。

[2]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3]均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4]均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5]均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6]音乐详见CD曲目25。

[7]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8]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9]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10]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11]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12]该部分中的音乐感统游戏均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13]音乐详见本书教学光盘曲目2。

[14]音乐详见本书教学光盘曲目2。

[15]音乐详见本书教学光盘曲目2。

[16]本节中的游戏均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17]本节中的游戏均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18]音乐详见本书教学光盘曲目19。

[19]本节中的游戏均选自幼儿园音乐课程《成长音乐》。

[20]音乐详见本书教学光盘曲目26。

[21]在幼儿园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用较接近的文字读音表述动物的叫声,例如小狗“汪汪”、小鸡“唧唧”等。从信息还原的角度来说,这种“模仿”是极不准确的,会误导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