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提升情绪转换能力的游戏-婴幼儿音乐感统训练

提升情绪转换能力的游戏-婴幼儿音乐感统训练

【摘要】:情绪转换的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心理能力。情绪的转换与环境密切相关,也与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能力密切相关。如此反复进行,让孩子情绪转换的“开关”变得很灵敏。游戏《开始和停止》。音乐长短根据幼儿的情况而定,也根据进行此类游戏的适应性程度而定。这种游戏方式,十分有利于训练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情绪方面一般都与普通儿童有较明显的差别,有的过于兴奋,安静不下来;有的过于抑制,兴奋不起来。他们在情绪兴奋和抑制之间的转换有一定困难。

就普通的儿童来说,他们的情绪控制能力比成人要弱得多,这是规律。有些人不知道这一规律,一味地指责孩子。比如说,有的小学生课间时候在操场上跑跑跳跳,情绪兴奋。在上课的时候,坐在座位上,尽管眼睛看着老师,但对老师讲课的内容却很难接收。动画片看完了写作业,长时间不动笔。有的家长抱怨这样的孩子“坐不住”“贪玩”,甚至动不动就给孩子贴上多动症的标签,这是十分不可取的。

人们从事不同的工作或者孩子不同学科的学习需要不同的情绪状态。百米赛跑,情绪就需要兴奋,这样才能有竞技状态;做数学物理、化学题,情绪需要抑制;写作文,尤其是写散文、记叙文,常常需要回想以往的很多让他感动的事情,这时候需要兴奋;要求证、要运算,就需要抑制。能自主转换情绪,随时进入合适的情绪状态,将关系到个体生活、学习、工作的品质。情绪转换的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心理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游戏获得的。

情绪的转换与环境密切相关,也与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有效地让儿童注意使之兴奋的信息并主动进入体验,使情绪兴奋起来,继而能够转移注意,接收使之抑制的信息并主动进入体验,使情绪抑制下来,这就是很好的情绪转换训练手段。在音乐感统体系中,我们给出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伴随音乐律动、跳跃、奔跑等,创造氛围,让孩子兴奋起来;紧接着音乐进入休止,或进入舒缓的段落,给出宁静的环境氛围,让孩子深呼吸、进入思考、做放松动作等,促进孩子情绪抑制。如此反复进行,让孩子情绪转换的“开关”变得很灵敏。

(1)游戏《开始和停止》。

准备:准备配套音乐。音乐长短根据幼儿的情况而定,也根据进行此类游戏的适应性程度而定。让小朋友讨论生活中有哪些会动的电器?如果模仿这些会动的电器用什么样的动作?

游戏方式及与音乐的融合:音乐起。前奏过后,小朋友快速地模拟洗手动作;音乐停止的时候,教师用非常温柔的引导语说道:“闻闻看洗得香不香?”音乐又开始了,小朋友继续快速模拟洗手动作,随音乐如此反复。

游戏中,还可以模拟洗衣机的动作,音乐停的时候,教师的引导语可以是:“拿起来看看洗干净了没有”,也可以模拟电风扇,停下来的时候,教师的引导语是:“感觉一下,凉快了吗”等。以上两种方式亦可穿插交替进行。

配套音乐:《开始和停止》[18]

【谱例6—6—3】《开始和停止》(片段)

(注意:以上音乐是为游戏配套而创作的,老师们在组织小朋友玩这种游戏的时候,不可随便拿一首音乐任意暂停,这样做往往破坏了音乐的结构平衡感,长期如此,将导致对儿童心理的慢性伤害。)

(2)游戏《开始和停止2》。

游戏中,音乐开始的时候,教师引导小朋友做各种律动。动作的要求是能够让小朋友们充分兴奋起来。音乐停的时候,老师一边用动作引导小朋友放松,同时用抒情的语气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比如:“你几岁啦?”“一加一等于几呀?”“你叫什么名字?”“爸爸在哪里工作?”“我们在哪个幼儿园呀?”等小朋友稍加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

配套音乐:《开始和停止》(谱例6—6—3)。

以上两个游戏也可以让儿童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手舞足蹈,教师可以根据儿童的现有情绪控制能力水平,通过引导,控制手舞足蹈的强度。在音乐戛然而止的时候,动作停止,向儿童提问他们略加思考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提问的语气要平和、慢速。这样,幼儿在回答的时候,他们的情绪自然就进入一定程度的抑制状态。照此方式随音乐反复进行,音乐开始的时候兴奋,音乐戛然而止的时候抑制。这种游戏方式,十分有利于训练儿童的情绪控制能力。

(3)游戏《跳跳歇歇》。

准备:欣赏音乐,了解音乐特征,自主设计音乐欢快段落的律动。交代游戏规则。

游戏方式及与音乐的融合:音乐起,幼儿随欢快的音乐律动。律动动作需要有一定的兴奋体验,如欢快地跳舞,或者做着各自喜欢的滑稽律动。突慢音乐中,教师引导小朋友们全身放松,闭上眼睛,深呼吸。亦可配合双手上举,深呼吸,再缓慢地放下。还可以让小朋友想象各种小动物的快动作和缓慢的动作,随音乐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配套音乐:《跳跃和舒缓》。

【谱例6—6—4】《跳跃和舒缓》(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