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起,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段落,幼儿模仿碰碰车一边旋转一边移动位置。前奏过后,音乐进入A段,幼儿按照低音提示的节拍跳跃。以上游戏直至音乐终止时结束。动作要领及与音乐的融合:要求幼儿全身用力,使肌肉收缩。第二乐段,先是欢快的旋律,接着是“羊叫声”。动作要领及与音乐的融合:当听到一次“羊叫声”时,幼儿就描一只羊身上的“羊毛”。音乐中,“羊叫声”共有7次。......
2023-08-04
注意力,属于感觉统合的关联脑力。感觉统合基础能力中的前庭觉、触觉等发展水平会影响专注力。因此要解决孩子的专注力问题,必须训练前庭觉、触觉能力,但同时也要给孩子们提供专门针对专注力的游戏。下面就介绍三种可以提升注意力的游戏。
1.训练注意持久性的游戏。
注意持久,指的是较长时间内对于某一个信息保持专注的能力。儿童的注意时间都较短,一般来说,年龄越小,专注时间越短。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专注时间就会加长。但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他们的专注时间都较短,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训练,这个问题将影响终身。
对于儿童专注的持久性,许多家长存在不正确的认识。有的家长看到儿童能够整整半天安安静静看动画片,甚至保持某种姿势不动,就认为他的孩子注意持久方面能力很强,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因为动画片画面随时在转换,有台词、音乐、情节等不断刺激儿童的感官,看动画片并不能说明儿童“对于某一个信息保持着较长时间的专注”。
一部电视剧、一幅油画、一个小黑点,对于这三样视觉信息,哪一样保持注意的时间最长?显然是电视剧,因为电视剧和动画片一样给出的各种信息随时在变化;其次是油画,存在着多种色彩、层次、具体事物的表现信息等;而一个小黑点,信息单纯,没有变化,在这样的条件下保持专注是最难的。在音乐感统体系中,在进行许多关乎听动统合、视动统合、记忆等游戏中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因此都具有一定的提升专注力的教育价值。但主要指向专注力的游戏,需要有一定难度。有难度的训练才是有效的训练。鉴于此,我们对儿童进行注意持久的能力为主的训练时,必须提供相对单纯和变化少的音乐信息,尽量减少游戏过程中引发儿童不同兴奋点的信息。
游戏:《拍蚊子》。
准备:请幼儿坐好,提示他们认真听音乐。
动作要领及与音乐的融合:这首音乐除了形容蚊子飞来飞去的旋律和时不时出现的拍手声外,并无其他信息,要求幼儿听到音乐中的拍手声时,与音乐中的拍手声同步拍双手。音乐中出现的拍手声有几声就拍几下。
配套音乐:《拍蚊子》。
【谱例6—5—1】《拍蚊子》(片段)
2.注意指向定力训练游戏。
注意指向定力指的是在同时刺激感官的诸多信息中保持专注于某一信息的能力。这是个体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常常需要具备的一种能力。例如,学校的教室旁边操场上有的班级在上体育课,产生了许多噪音,而教室里面在上数学课。学生能不能够排除噪音干扰,有效地接收数学老师讲课的信息,这就是注意指向定力。
(1)视觉注意指向定力训练游戏。
视觉注意指向定力指的是视觉器官同时受到诸多信息刺激时,保持专注于其中一种信息的能力。
游戏:《看一看 数一数》。
准备:多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一个颜色一样、形状一样(如苹果图案)但数量不同的图案,而这个图案在卡片中的位置都不一样。图案周边涂上各种颜色(与指定图案不同颜色)的色块,形成视觉干扰。
游戏方式:播放音乐(听觉干扰),每个乐句出示一张卡片(信息给出的时间间隔控制)。每出示一张卡片时,由小朋友说出卡片上有几个苹果。同样的音乐,可以制作成不同速度的音频。随着游戏次数的增加和小朋友的进步,逐步加快配套音乐的速度。(本游戏不适于有色盲的儿童)
配套音乐:《看一看 数一数》。
【谱例6—5—2】
(2)听觉注意指向定力训练游戏。
听觉注意指向定力指的是听觉器官同时受到多种信息刺激时,保持专注于其中一种信息的能力。
①游戏《老鼠偷米》。
准备:小朋友若干,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充当“农民”,一组是老鼠。“农民”的身边有一个小筐子,小筐子里面放着若干稻穗。让小朋友熟悉单簧管的旋律。
动作要领及与音乐的融合:小朋友一半扮演割稻子的农民,一半扮演老鼠。游戏开始,放音乐。“农民”随着音乐做割稻子的动作,一边做一边围着装稻穗的小筐子旋转。“老鼠”分别跟在每个“农民”的身后偷稻子。规则是:老鼠听到单簧管的声音才能迅速偷一一个稻穗。如果老鼠不是在单簧管旋律出现的时候偷稻穗,农民就可以抓住老鼠。老鼠被抓住就要下场。如果“农民”抓错了,“农民”下场,老鼠可以把整筐稻抱走。
配套音乐:《老鼠偷米》。
【谱例6—5—3】《老鼠偷米》(片段)
以上音乐为三个声部。中间的单簧管声部不时地穿插。由于三个声部都是木管,而且节奏也都较为密集,所以作为内声部的单簧管不是很容易被听出来,这样,就形成了有一定难度而有效的训练。
②游戏《小鼓怎么敲》。
准备:小朋友们每人一面小鼓。
动作要领及与音乐的融合:播放音乐,从音乐中寻找小鼓的声音,并能用自己的声音模仿出小鼓的节奏,用手指按照音乐里小鼓的节奏在手掌上敲,最后跟着音乐,按照音乐里小鼓的节奏来敲鼓。
配套音乐:《小鼓怎么敲》。
【谱例】用一首普通音乐,加上小鼓固定节奏的声音。
3.注意有效分配训练的游戏。
注意的有效分配指的是单一感官或多种感官同时接收多种信息的能力。例如,我们在开车的时候,同时要注意红绿灯、前方、侧面的来人、来车,或者还要看倒车镜、后视镜,要注意离合器、排挡、刹车、油门。如果某一方面没有去注意,或者注意不足,开车就可能不顺利,甚至发生事故。处在一个环境中,一般都不可能只关注单一的信息,只有同时关注到若干信息,才能较全面地了解在这个环境中所发生的事件。
(1)视觉注意有效分配训练游戏——《你看到什么》。
准备:若干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不同种类的图案。如:一张卡片上有一个香蕉、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桃子,等等。
游戏方式:播放音乐,在每两个乐句的时间中,让幼儿看一张卡片,说出卡片里有什么。第一个乐句看卡片(给出信息的时间控制),第二个乐句说出来(反馈的时间限制),第三个乐句看另一张卡片,第四个乐句说出来,如此连续,直至看完所有的卡片。
配套音乐:《加沃特舞曲》。
(2)听觉注意有效分配训练游戏。
①游戏《快乐的一家》。
准备:将乐曲中的三种代表宝宝、妈妈、爸爸的旋律播放给宝宝听,确认不同旋律对应的家庭成员。在幼儿大拇指、食指、小拇指上各套上爸爸、妈妈、宝宝的纸偶。
动作与音乐的融合:播放音乐。打击乐前奏过后,幼儿听着音乐做手指游戏。听到哪个家庭成员的音乐就把套着相应指偶的手指伸出来做“点头”动作,同时将其他无关的手指“躲起来”。注意:音乐先后出现宝宝、宝宝和妈妈、爸爸和妈妈、宝宝和爸爸、一家三口。要求幼儿听到宝宝的音乐时,小拇指出来跳舞,听到其他对应的音乐,就同时将对应的两个手指或三个手指伸直来跳舞。无关的手指要保持弯曲状态(同时训练小肌肉、手指独立性)。
配套音乐:《快乐的一家》。
【谱例6—5—4】《快乐的一家》(片段)
以上音乐有三个声部,第一声部是短笛,第二声部是琵琶,第三声部是小提琴。音乐开始,先是各声部轮流出现,然后是各种组合(长笛和琵琶、长笛和小提琴、琵琶和小提琴等),最后是三个声部同时演奏。以上谱例就是三个声部同时演奏的片段。
②游戏《哪段音乐乐器多》。
准备:组织《拔萝卜》的音乐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幼儿熟悉配套音乐《拔萝卜》,按照和故事情节对应的音乐,每段音乐增加一个角色参与拔萝卜表演。初步感知乐曲逐段增加乐器的形式。每位幼儿手中两个牌子。一个牌子浅绿色,另一个牌子深绿色。浅绿色表示“少”。深绿色表示“多”。
游戏方式:将音乐第一段(钢琴、长笛)和第六段(钢琴和全体木管)进行比较,比较时,两段音乐交替播放两遍(即:第一段——第二段——第一段——第二段)。第一遍初步分辨,播放第二遍的第一段和第六段时,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举起深绿色牌子还是浅绿色牌子;再将第二段(钢琴、长笛、单簧管)和第五段(钢琴和除了大管之外的全体木管)进行比较,请小朋友选择举起哪个牌子;再将第三段(钢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和第四段(钢琴、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圆号)进行比较,请小朋友选择举起哪个牌子。如此多种段落组合的比较,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小朋友们就能得到听觉注意有效分配能力的训练。
配套音乐:《拔萝卜》。
这首《拔萝卜》的音乐根据同名的儿童歌曲改编。乐曲改编成了钢琴木管七重奏。根据同名故事:小兔子要拔萝卜,自己拔不起来,先后请了很多人来帮忙,终于把萝卜拔起来了。根据这样一个故事情节,乐曲在钢琴背景下,先是长笛独奏,然后每段加入一件乐器,先后加入单簧管、双簧管、圆号、英国管(中音双簧管)、大管(又叫巴松管),最后形成了七种乐器重奏。
有关婴幼儿音乐感统训练的文章
音乐起,在快速的十六分音符段落,幼儿模仿碰碰车一边旋转一边移动位置。前奏过后,音乐进入A段,幼儿按照低音提示的节拍跳跃。以上游戏直至音乐终止时结束。动作要领及与音乐的融合:要求幼儿全身用力,使肌肉收缩。第二乐段,先是欢快的旋律,接着是“羊叫声”。动作要领及与音乐的融合:当听到一次“羊叫声”时,幼儿就描一只羊身上的“羊毛”。音乐中,“羊叫声”共有7次。......
2023-08-04
0—3岁婴幼儿的教育,更是主要靠父母以及主要陪伴者。因此,面向普通婴幼儿的音乐感统课程,笔者也选择了亲子课的方式。因此,面向普通婴儿而设计的音乐感统课程也要力求内容分布均衡。由于0—3岁婴幼儿的身心都处于敏感、稚嫩的状态,为他们设计亲子游戏要注意到刺激的适当性。音乐感统亲子课程还要考虑家庭设施的情况,鉴于小年龄段和便于家庭操作,尽量使用生活用品和普通玩具来作为感统训练的器械和玩具。......
2023-08-04
由于音乐感统游戏方式涉及舞蹈、打击乐、角色表演等,因此音乐感统还需要根据游戏需要,配置相应的打击乐器、服装、道具。由于音乐感统的基本原理中包含声像与动作对应的原理,只有立体声音响才能体现声像,才符合音乐感统的需求。所以,音乐感统训练室应当与外界相对隔音,尽量避免训练室之外的声音干扰配套音乐。在音乐感统游戏未使用到普通感统大器械的情况下,场所的面积要求就不需要很大。......
2023-08-04
联觉以前尚无发现有文献将之归入感觉统合范畴。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些人会将联觉和联想混为一谈。因此,需要特别澄清联觉和联想的区别。感觉统合基础能力更趋于神经生理范畴,感觉统合关联脑力更趋于心理范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感觉统合关联脑力的发展不足。因此,本书从音乐感统体系出发,除了介绍对应于感觉统合基础能力的游戏外,还将介绍对应感觉统合关联脑力的游戏。......
2023-08-04
适应年龄:4—5岁幼儿。模块二听听说说[3]1.幼儿欣赏音乐主题。一组幼儿按照八分音符的节奏,用双手交替拍腿模仿小羊走路,一组幼儿在听到“羊叫声”的同时举起双手抖动。)教师指挥幼儿跟着音乐合奏。思考题:1.阐述0—3岁婴儿的音乐感统亲子课程的编制要领。......
2023-08-04
任何旋律,都包含以上所提到的音高、音强、音色、与时间相关的要素、紧张度、时间变化率、新异性等要素,而这些要素也总有一种是主显要素。在这样的情况下,音强就是这段音乐的主显要素,其他都属于次显要素。这段音乐引发人们的联觉对应,主要是音强的要素。主调音乐多声部主要是由主旋律与和声声部构成的。复调音乐一般主显要素不稳定在一个声部上。音乐音响中,除了主显要素外,其余我们统称其为次显要素。......
2023-08-04
在音乐感统游戏中,儿童始终处在音乐氛围中,进行有针对性强、信息强度大的感觉信息输入意义的律动、运动、挑战游戏、舞蹈和角色扮演。(二)音乐感统的原则1.音乐音响形态与感觉信息形态相对应原则。这一原则也是音乐感统的基本原理之一。音乐感统,绝不是音乐和感统游戏的简单相加。音乐感统游戏中,有一类游戏属于运用音乐进行信息给出的时间控制,这时,训练师如果动作不合拍,就会使每个给出信息的时间间隔不均衡。......
2023-08-04
专业方法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对父母、至亲或者儿童的直接陪护人填写的相关问卷或量表进行评估的方法;一类是通过对儿童的操作或通过专业仪器直接测量的方法。以上两种测查量表,在应用的时候,有的机构主要请儿童父母及其他知情人进行填写,这个部分,属于第一种评估方法;有的机构根据量表的内容,对儿童进行一部分的直接测试。......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