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音乐感统游戏方式涉及舞蹈、打击乐、角色表演等,因此音乐感统还需要根据游戏需要,配置相应的打击乐器、服装、道具。由于音乐感统的基本原理中包含声像与动作对应的原理,只有立体声音响才能体现声像,才符合音乐感统的需求。所以,音乐感统训练室应当与外界相对隔音,尽量避免训练室之外的声音干扰配套音乐。在音乐感统游戏未使用到普通感统大器械的情况下,场所的面积要求就不需要很大。......
2023-08-04
有许多游戏,特别是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听动统合)的游戏,需要给出指令性音响信息。进行专注力等能力的游戏时常常也是如此,需要孩子们听着指令声音做出相应的动作。在以往的感统游戏中,往往用人声或者拍手的声音等作为指令信息。这种方式未尝不可,但长期采取这种方式就显得枯燥无味,由此孩子们就会失去兴趣。音乐感统游戏在音乐游戏中插入特定音响,将各种特定音响作为指令性信息,而且还要经常交替使用不同音乐,以维持孩子们的兴趣状态。
音乐中插入特定指令性音响信息的方法,一般分为三类:
1.插入有固定音高的声音信息。
插入有固定音高的声音信息,如:可以是某一种音色上的突兀,可以是音高上的突兀,可以是音强上的突兀,可以是与时间相关的要素方面的突兀,可以是紧张度方面的突兀,等等。
音乐中插入有固定音高的声音信息,以上所讲的突兀指的是穿插的特定指令性音响信息相比较于音乐主体的音响要有较大的差别性。例如,在音乐主体是由低音乐器主奏时,插入的特定声音信息应该由高音乐器演奏;音乐主体由连续发音乐器(如弦乐、管乐等)主奏时,插入的特定声音信息应该是有间歇性发音的乐器(如钢琴、木琴等固定音高打击乐器、弹拨乐器演奏;音乐主体主要形态是长、慢、疏时,插入的特定声音信息应该是短、快、密的,或反之;音乐主体是弱奏时,插入的特定声音信息应该是强奏;音乐主体音色为圆、厚时,插入的声音信息应该是扁、薄的,等等。
音高上的突兀,如:
【谱例5—3—1】
与时间变化率相关要素的突兀,如:
【谱例5—3—2】《跳跃和舒缓》
音色上的突兀。所有和弦音的音色与十六分音符的音色都不同,如:
【谱例5—3—3】《碰碰车》
插入有固定音高的声音信息时,同样要关照声音信息与游戏动作或游戏相关情节与插入特定声音信息形态的联觉对应。
2.插入无固定音高的声音要素。
插入无固定音高的声音信息,如某一种打击乐器的声音、声势的音响、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各种音响,等等。插入无固定音高的音响信息,要关照到具体游戏的情节,有选择地选用打击乐器或者有声势的音响。如“拍蚊子”的游戏,应该插入拍手的声音信息。
【谱例5—3—4】《拍蚊子》[4]
【谱例5—3—5】《举球抛球》(注:以下二分音符用鼓演奏,其余用木鱼演奏。)
3.插入与游戏关联的内容的声音。
根据游戏所关联的内容,插入如自然界、人造器械(如枪声、喇叭声、哨子声等等)的声音。插入自然界、人造器械的声音如上所述,应该根据游戏关联的内容,例如“打猎”要插上枪声,“捅泡泡”要插上诸如泡泡破的声音,等等。
4.音乐中插入与游戏关联内容声音的音乐感觉训练范例。
例1
游戏《拍蚊子》
游戏方式:当听到音乐中的拍手声音,就和这种声音同步拍手。
配套音乐:《拍蚊子》,在不断出现的描写蚊子飞行形象的乐句中穿插拍手的声音,作为指令性信号,让游戏者捕捉该声响进行拍手游戏。
游戏目标:提升专注持久力、听动统合能力。
例2
打击乐游戏《找鼓声》
游戏方式:倾听音乐,在音乐中寻找鼓声的节奏,用声势表现出来。
配套音乐:《找鼓声》,在若干种乐器中加上节奏有规律的鼓声,这种鼓声需要很注意倾听才能鉴别出来。
游戏目标:训练注意指向性。
例3
游戏《小鼓怎么敲》
游戏方式:跟着音乐节拍做律动,音乐旋律部分做一种动作,鼓声部分做另一种动作。反复多次,直到动作不出现错误,然后用语言表达音乐里鼓怎么敲。
配套音乐:《小鼓怎么敲》,一共四段,每一段同样的鼓声出现四次,但每一段的鼓声数量按照一定规律递减。
游戏目标: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谱例5—3—6】《调皮的鼓声》(注:以下每一段音乐鼓声分布的规律均不同。)
有关婴幼儿音乐感统训练的文章
由于音乐感统游戏方式涉及舞蹈、打击乐、角色表演等,因此音乐感统还需要根据游戏需要,配置相应的打击乐器、服装、道具。由于音乐感统的基本原理中包含声像与动作对应的原理,只有立体声音响才能体现声像,才符合音乐感统的需求。所以,音乐感统训练室应当与外界相对隔音,尽量避免训练室之外的声音干扰配套音乐。在音乐感统游戏未使用到普通感统大器械的情况下,场所的面积要求就不需要很大。......
2023-08-04
联觉以前尚无发现有文献将之归入感觉统合范畴。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些人会将联觉和联想混为一谈。因此,需要特别澄清联觉和联想的区别。感觉统合基础能力更趋于神经生理范畴,感觉统合关联脑力更趋于心理范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感觉统合关联脑力的发展不足。因此,本书从音乐感统体系出发,除了介绍对应于感觉统合基础能力的游戏外,还将介绍对应感觉统合关联脑力的游戏。......
2023-08-04
要录制一部管弦乐,就要根据管弦乐队的各声部演奏员所处的位置来决定该声道的声音方向偏向及其数值。环绕立体声主要是为影视剧配音而制作的。环绕立体声可以将各轨道的音频分别进行前、后、左、右以及360度各个方位的偏向调整。《踩踏石》例游戏《左拍拍右拍拍》游戏方式:音乐进行中,幼儿做着律动,听到音乐里拍手的声音从哪个方向传来,就朝哪个方向拍手。......
2023-08-04
特殊儿童指的是以下两类患儿:一是感觉器官或肢体畸形或残缺的,有听障、视障、肢残等;二是与脑神经损伤或病变、先天器质性异常等直接关联的有智障、孤独症、多动症、阿斯伯格症、唐氏综合症、脑瘫等。孤独症、多动症、阿斯伯格症、脑瘫等患儿,由于先天原因或后天病理性原因,造成大脑信息在传输和反馈上的障碍,必然导致感觉统合失调。......
2023-08-04
任何旋律,都包含以上所提到的音高、音强、音色、与时间相关的要素、紧张度、时间变化率、新异性等要素,而这些要素也总有一种是主显要素。在这样的情况下,音强就是这段音乐的主显要素,其他都属于次显要素。这段音乐引发人们的联觉对应,主要是音强的要素。主调音乐多声部主要是由主旋律与和声声部构成的。复调音乐一般主显要素不稳定在一个声部上。音乐音响中,除了主显要素外,其余我们统称其为次显要素。......
2023-08-04
在音乐感统游戏中,儿童始终处在音乐氛围中,进行有针对性强、信息强度大的感觉信息输入意义的律动、运动、挑战游戏、舞蹈和角色扮演。(二)音乐感统的原则1.音乐音响形态与感觉信息形态相对应原则。这一原则也是音乐感统的基本原理之一。音乐感统,绝不是音乐和感统游戏的简单相加。音乐感统游戏中,有一类游戏属于运用音乐进行信息给出的时间控制,这时,训练师如果动作不合拍,就会使每个给出信息的时间间隔不均衡。......
2023-08-04
在我国,感觉统合先传入台湾,很快在台湾普及开来。台湾的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者对感觉统合理论了解都比较深入,特别涌现出了陈文德、曾美慧、高丽芷等一批感觉统合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专家。但是,在我国大陆,对感觉统合理论的系统认知和实际应用与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相比还相差很远,在学前教育界,尤其如此。感觉统合理论及训练方法在20世纪末在我国大陆开始逐步推广,至今,主要在早教机构和特殊儿童训练机构普及。......
2023-08-04
在音乐感统游戏中,用音乐来控制信息给出的时间间隔,就是利用音乐结构的均衡性和速度的恒定性,将给出的信息嵌入音乐结构中,实现信息给出的时间间隔一致,或按音乐节拍、动机、乐句等进行动作控制。利用音乐结构来控制信息给出的时间间隔,在一段音乐中插入信息,如果是插在结构的末尾,这样,音乐的初始结构进行中就能够给孩子们预留时间,以便他们有所准备。信息给出的时间控制的音乐感觉训练范例。......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