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婴幼儿音乐感统训练:概念与原则

婴幼儿音乐感统训练:概念与原则

【摘要】:在音乐感统游戏中,儿童始终处在音乐氛围中,进行有针对性强、信息强度大的感觉信息输入意义的律动、运动、挑战游戏、舞蹈和角色扮演。(二)音乐感统的原则1.音乐音响形态与感觉信息形态相对应原则。这一原则也是音乐感统的基本原理之一。音乐感统,绝不是音乐和感统游戏的简单相加。音乐感统游戏中,有一类游戏属于运用音乐进行信息给出的时间控制,这时,训练师如果动作不合拍,就会使每个给出信息的时间间隔不均衡。

(一)音乐感统的概念

音乐感统是将感觉统合游戏与音乐按照感觉统合原理和音乐心理学的规律及原则相融合,关联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精神分析学、特殊教育、学习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诊断等学科的一种新型教育和干预治疗方法体系。建立这一体系涉及功能性音乐创作。因此,就研究者而言,它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一个综合性知识体系。对于应用者而言,需要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音乐感统游戏中,儿童始终处在音乐氛围中,进行有针对性强、信息强度大的感觉信息输入意义的律动、运动、挑战游戏、舞蹈和角色扮演。

(二)音乐感统的原则

1.音乐音响形态与感觉信息形态相对应(关于对应原理后述)原则。这一原则也是音乐感统的基本原理之一。音乐感统,绝不是音乐和感统游戏的简单相加。简单相加将对感觉统合游戏中的感觉信息输入形成干扰,从而降低感统游戏效果,甚至会不利于专注能力的发展。

2.游戏动作与音乐合拍的原则。音乐感统中的音乐音响形态是在时间上分布的,因此,音乐感统游戏动作与音乐合拍,才能使音乐音响形态与感觉信息形态精准对应。动作与配套音乐不合拍,将使原有相对应的音乐音响变得不对应,从而干扰感统游戏中的信息输入。由训练师主导游戏时,应该在初始阶段就要合拍,儿童自主游戏时,由不合拍到合拍是个需要过度最终实现的过程。

音乐感统游戏中,有一类游戏属于运用音乐进行信息给出的时间控制,这时,训练师如果动作不合拍,就会使每个给出信息的时间间隔不均衡。还有一类是应用音乐与时间相关的要素对受训者进行信息限时反馈的游戏,受训者如反馈的动作不合拍,则意味着尚未完全达到训练目标。

3.目标适当原则。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要有不同的目标。目标合适了,选择的游戏才能合适,不至于太难或者太容易,要把握音乐感统游戏是一个过程。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喜欢追求大部分孩子在本次活动就能做到,做不到就是游戏太难了,不适合孩子。在具有一定挑战性质的游戏中,就是需要孩子通过游戏过程,从做不到到能做到,这样的游戏才是促进儿童发展的,否则,就失去了游戏的教育意义,同时就不具备挑战性,从而也失去了趣味性。

4.普通感觉统合游戏中的原则,同样适用于音乐感统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