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觉对应的信息一旦刺激个体的感官,会强化相应感官感受,而没形成联觉对应的信息一旦刺激个体的感官,会减弱相应的感官感受。做父母的常常去“咯吱”孩子,这种游戏在许多父母看来,纯粹就是一种逗乐的方式,殊不知,这是一种发展触觉很好的游戏。这两条规律为音乐感统的创立提供了音乐音响与感觉信息相对应这一原理的应用依据。......
2023-08-04
音乐音响丰富多彩,它的丰富性是由各种音乐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不同形态下的不同堆叠而形成的。这些要素有:
1.音高。音高是物体振动的频率。物体振动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高,声音听起来就高;物体振动频率低,声音听起来就低。音乐中,音高要素不仅体现在这一方面,还体现在逐渐升高和降低还是突然升高和降低;是持续的高音或持续低音,还是由高音到低音(下行)或由低音到高音(上行)。
2.音强。音强指的是物体振动的振幅(每次振动的幅度)。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音乐中的音强不是保持在一种状态下的。在弱中有相对的强,强中有相对的弱;有强弱瞬间对比的,也有渐强或渐弱的。
3.音色。音乐中的音色是由振动体的材质和发声方法决定的。世界上的乐器有千千万万种,音色也是千差万别。我们只能对这么繁杂的现象进行大致分类:扁的、薄的;圆的、厚的;明亮的、喑哑的。不同的音色形态也是随着参照物的不同而感觉不同。
音乐中的音色千变万化,它同样可以引发人们的联觉。所谓“扁的、薄的;圆的、厚的;明亮的、暗哑的”,就是根据联觉的结果给出的形容。还比如有的音色人们形容为“甜美的”,说明这种音色的听觉刺激引发了甜的味觉感受。
4.与时间相关的要素。雕塑、建筑等艺术是在空间中展开的,绘画、摄影等艺术是在平面中展开的,而音乐却是在时间中展开的。音乐的每一个音响,以及穿插在音响中的每一个休止都占用时间。
与时间相关的要素是指音值、节奏和速度。
音值是指一个声音占用时间的长度。
在音乐中,衡量声音长度的单位是“拍”。而“拍”指的是将音乐进行平均的时间分割后,每两个分割点之间的单位时间。音乐的速度指的是每一个这样的单位时间占用时间的长短。占用时间长就是速度慢,占用时间短,就是速度快。例如,每分钟60拍的速度是每分钟120拍速度的二分之一。
节奏是不同音值的音的不同组合方式。例如,一个长音和两个短音,可以有以下三种组合方式:长——短——短、短——短——长、短——长——短。这三种组合方式构成了不同的节奏。
由此可见,与时间相关的要素中的音值、节奏、速度这三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三个要素的变化,构成了两种音乐音响形态:短、快、密和长、慢、疏。这两类音乐音响都可以引发人们的联觉。例如,短、快、密的音响引发人们动作快速、幅度小的联觉,长、慢、疏的音响引发人们动作缓慢、幅度大的联觉。
5.紧张度。音乐音响构成的紧张度有两种:一是不协和音程和不协和和弦构成的紧张度,这种紧张度是由于声音刺耳、粗糙引起的;二是在短时间中给出众多的听觉信息,这种紧张度是由于信息量大引起的。
这里的紧张度,表达的是“紧张的程度”,这个概念就说明了紧张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
音乐音响中的紧张度要素同样能引发人们的联觉。例如,舒缓、和谐、紧张度低的音乐引发人们肌肉放松的联觉;快速、不和谐、紧张度高的音乐引发人们肌肉收缩的联觉。
6.时间变化率。时间变化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各音乐要素变化的频繁程度和对比度。可从两个方面来表述:
(1)起音。起音,通俗地讲就是“音头”。这是由乐器的发声原理和演奏方法决定的。例如弓弦乐器,演奏一个音,轻轻地开始拉和压着弓突发地拉,音头是不一样的。前者类似于摩擦音(fa——),后者类似于爆破音(ta——)。类似于摩擦音的,叫“起音慢”,类似于爆破音的叫“起音快”。
不同的起音也有着不同的联觉对应。例如,起音慢的音乐音响对应缓慢开始或动作线条为圆弧状的运动;起音快的音乐音响对应突发或动作线条为棱角状的运动,等等。
(2)声音组合中的时间变化率。声音组合中的时间变化率指的是音色、与时间相关的要素、音高、音强、紧张度、起音等在一定的时间内变化的频度和对比的强度。例如,同样的速度,两个相隔八度的音反复连接和两个相隔二度的音反复连接,前者时间变化率低,后者时间变化率高;再如,不管是两个相隔八度的音反复连接,还是两个相隔二度的音反复连接,速度慢的,时间变化率就低,反之时间变化率就高。
音乐音响不同的时间变化率也能分别引发人们不同的联觉。例如,时间变化率高的音响,引发人们动作果断、有棱角的联觉;时间变化率低的音响,引发人们动作犹豫、平顺的联觉。
7.新异性。新异性指的是音乐音响在某种形态下进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后突然进入截然不同的形态。例如,急速、低沉的音乐音响进行相当长一段时间后突然间转为慢速、高亢的形态。
音乐音响的新异性要素,也能引发人们的联觉。例如,一段沉闷的音响后突然出现明亮的新异性形态,引发人们突然看到另一片天地的视觉感觉。
有关婴幼儿音乐感统训练的文章
联觉对应的信息一旦刺激个体的感官,会强化相应感官感受,而没形成联觉对应的信息一旦刺激个体的感官,会减弱相应的感官感受。做父母的常常去“咯吱”孩子,这种游戏在许多父母看来,纯粹就是一种逗乐的方式,殊不知,这是一种发展触觉很好的游戏。这两条规律为音乐感统的创立提供了音乐音响与感觉信息相对应这一原理的应用依据。......
2023-08-04
任何旋律,都包含以上所提到的音高、音强、音色、与时间相关的要素、紧张度、时间变化率、新异性等要素,而这些要素也总有一种是主显要素。在这样的情况下,音强就是这段音乐的主显要素,其他都属于次显要素。这段音乐引发人们的联觉对应,主要是音强的要素。主调音乐多声部主要是由主旋律与和声声部构成的。复调音乐一般主显要素不稳定在一个声部上。音乐音响中,除了主显要素外,其余我们统称其为次显要素。......
2023-08-04
音乐感统的基本出发点是感觉统合,因此,它承载了感觉统合游戏的所有教育与干预治疗意义。因此,音乐感统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联觉发展。音乐感统活动以游戏、舞蹈、角色扮演等形式呈现,儿童感觉这是在学习音乐、享受音乐,而不是治疗,从而很大程度上呵护了儿童的心理。......
2023-08-04
要录制一部管弦乐,就要根据管弦乐队的各声部演奏员所处的位置来决定该声道的声音方向偏向及其数值。环绕立体声主要是为影视剧配音而制作的。环绕立体声可以将各轨道的音频分别进行前、后、左、右以及360度各个方位的偏向调整。《踩踏石》例游戏《左拍拍右拍拍》游戏方式:音乐进行中,幼儿做着律动,听到音乐里拍手的声音从哪个方向传来,就朝哪个方向拍手。......
2023-08-04
联觉以前尚无发现有文献将之归入感觉统合范畴。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些人会将联觉和联想混为一谈。因此,需要特别澄清联觉和联想的区别。感觉统合基础能力更趋于神经生理范畴,感觉统合关联脑力更趋于心理范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了感觉统合关联脑力的发展不足。因此,本书从音乐感统体系出发,除了介绍对应于感觉统合基础能力的游戏外,还将介绍对应感觉统合关联脑力的游戏。......
2023-08-04
在我国,感觉统合先传入台湾,很快在台湾普及开来。台湾的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者对感觉统合理论了解都比较深入,特别涌现出了陈文德、曾美慧、高丽芷等一批感觉统合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专家。但是,在我国大陆,对感觉统合理论的系统认知和实际应用与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相比还相差很远,在学前教育界,尤其如此。感觉统合理论及训练方法在20世纪末在我国大陆开始逐步推广,至今,主要在早教机构和特殊儿童训练机构普及。......
2023-08-04
在音乐感统游戏中,儿童始终处在音乐氛围中,进行有针对性强、信息强度大的感觉信息输入意义的律动、运动、挑战游戏、舞蹈和角色扮演。(二)音乐感统的原则1.音乐音响形态与感觉信息形态相对应原则。这一原则也是音乐感统的基本原理之一。音乐感统,绝不是音乐和感统游戏的简单相加。音乐感统游戏中,有一类游戏属于运用音乐进行信息给出的时间控制,这时,训练师如果动作不合拍,就会使每个给出信息的时间间隔不均衡。......
2023-08-04
个体感觉统合功能是伴随生理的发育在环境中形成的,分以下4个主要阶段。婴儿3岁之前是感觉统合最基本能力的形成期,因此,许多专家不主张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下“感统失调”的结论,最多只能描述为发展迟缓。这段时期,是他们感觉统合基础能力和高级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同时也是对感统失调儿童进行干预的敏感期、关键期。......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