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指的是以下两类患儿:一是感觉器官或肢体畸形或残缺的,有听障、视障、肢残等;二是与脑神经损伤或病变、先天器质性异常等直接关联的有智障、孤独症、多动症、阿斯伯格症、唐氏综合症、脑瘫等。孤独症、多动症、阿斯伯格症、脑瘫等患儿,由于先天原因或后天病理性原因,造成大脑信息在传输和反馈上的障碍,必然导致感觉统合失调。......
2023-08-04
感觉统合与儿童发展密切相关,是儿童发展的基础。在学习各种感觉统合含义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了解各种感觉统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1.前庭觉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前庭觉,作为“感觉之王”,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最大的,它与其他感觉息息相关,因而甚至涵盖了其他感觉的许多作用。可以说,前庭觉的发展奠定了儿童整体发展的基础。其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前庭觉维持身体的正常姿势。
前庭不断接收身体运动或静止的信息,通过整合、反馈,不断调整头部适应躯干状态的位置,为个体的运动或者静止提供保障,不至于在运动或静止中不平衡。如果没有这个前庭功能,个体就会显现出反应迟钝、常常不能正确感受身体的位置变化、不能保持平衡、撞击他人或者物体的问题。
(2)前庭觉促进大脑发育。
前庭不断接收信息,传递信息,引发中枢神经的反馈、传输,发出指令调整身体姿态等,在前庭的运作下,不断提升大脑各部分的效能,促进大脑的发育。
(3)前庭觉发展促进运动发展。
儿童的运动发展是伴随着前庭的发展而发展的。儿童的运动依靠前庭对儿童的身体位置、运动的幅度、方向等的感知,这样才可能调整身体的姿态,保持平衡。前庭发展了,儿童的运动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4)前庭功能的正常能保持个体头脑的清醒和意识的警觉状态。
前庭与中枢神经、大脑、小脑皮层联系广泛而紧密,前庭正常接收信息,和中枢神经之间有效传输和处理信息,就能使个体保持清醒和警觉状态,保持专注,使各种反应灵敏和高效。
(5)前庭功能正常,才能确保其他感觉信息的接收和处理。
儿童全面认知客体,需要多感官协调参与,前庭觉正常才能使儿童协调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觉器官正常地捕捉信息,同时可以排除无关干扰信息,整合听觉、视觉、触觉感官通道传输的信息,对客体真实、准确地作出反应。
2.触觉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感觉受刺激的作用。
触觉感受器能感觉刺激体表物质的光滑或者粗糙程度、刺激的强度及所刺激面积的大小,感受其物体的大小、形状、所刺激的方向,等等。
(2)防御和保护个体自身的作用。
在体表受到可能造成伤害的刺激时,使个体做出防御性、回避性的反应。
(3)获得肌肉和心理的放松作用。
例如:父母或同伴对儿童个体进行轻拍和抚摸、适度的按摩、洗浴等,这些信息会使个体肌肉和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
(4)获得情感表示的作用。
儿童接收到被拥抱、抚摸,以及其他表示亲昵的身体接触信息,就会体验到被接纳、被爱的情感。
(5)感受他人态度的作用。
如果儿童被轻拍、抚摸,儿童个体将感受到被认可、被鼓励;如果对儿童体表的刺激超过一定强度,儿童个体就会感受到被否定、被惩戒。
3.本体觉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本体觉在儿童发展中具有感受运动状态,促进脑功能发展的作用。个体在运动过程中,随着运动,不断地把感觉信息传入大脑,形成对运动所带来信息的感受和整合、理解,产生进行身体调整、保持运动姿态的指令,传输指令,调控运动状态。这一系列的神经心理活动就会不断使感受器、中枢神经、大脑得到发展。
本体觉还具有促进运动发展,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在运动状态和本体感觉不断进行反馈和调节过程中,使身体运动不断流畅化、准确化、高效化,在本体觉提升的情况下使运动水平得到提高。
4.联觉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联觉在儿童发展中具有增强儿童感受力的作用。儿童的学习,主要是在各种环境的体验中进行的。儿童在环境体验中,通过各种感官获得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中有许多能引发儿童各种感觉间的联系,形成复杂的体验过程。在这些体验中,有许多属于“一种感官的刺激引发其他感受”的心理学过程。而在这些过程中,“引发其他感受”越灵敏,儿童的感受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
联觉还具有提高感性素质的作用。人的素质可以分为理性素质和感性素质,这两种素质缺一不可。感性素质包含了直觉能力,是一种对事物本质洞察的能力,是“灵商”的表现。具备较高感性素质的人容易产生同理心、同情心,感性素质高的儿童在社会性方面往往发展较好。在许多方面,感性素质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理性素质。苹果公司的乔布斯,他的成功是靠他过人的技术和缜密的逻辑判断力吗?不是的,靠的正是他的感性素质,是他对人性的把握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力。联觉是一种直觉,是大脑在信息整合中产生的一种高度复杂的神经连接。联觉这一脑功能虽然人人都具备,但灵敏度各有不同。灵敏度不同的儿童感性素质高低有差异。创造环境让儿童的联觉灵敏度提升,就能提高儿童的感性素质。
另外,联觉还具有促进儿童从环境中吸取养分的作用。联觉功能越强,儿童越容易从环境中吸取养分,相对于联觉功能弱的儿童,他们容易从抽象符号、感觉(包括音响)中获得超越这些信息的能量。
有关婴幼儿音乐感统训练的文章
特殊儿童指的是以下两类患儿:一是感觉器官或肢体畸形或残缺的,有听障、视障、肢残等;二是与脑神经损伤或病变、先天器质性异常等直接关联的有智障、孤独症、多动症、阿斯伯格症、唐氏综合症、脑瘫等。孤独症、多动症、阿斯伯格症、脑瘫等患儿,由于先天原因或后天病理性原因,造成大脑信息在传输和反馈上的障碍,必然导致感觉统合失调。......
2023-08-04
个体感觉统合功能是伴随生理的发育在环境中形成的,分以下4个主要阶段。婴儿3岁之前是感觉统合最基本能力的形成期,因此,许多专家不主张对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下“感统失调”的结论,最多只能描述为发展迟缓。这段时期,是他们感觉统合基础能力和高级能力发展的敏感期、关键期,同时也是对感统失调儿童进行干预的敏感期、关键期。......
2023-08-04
以上三个方面,属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典型特征。此外,感觉统合失调可能同时有以下的表现:在听觉和语言方面,常常在进行某项操作时,别人和他说话不回应,或者只进行简单的回应,或者答非所问。我们可以看出,以上所列各类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中,部分表现的性质有类似的情况,这种情况实际上表明了各种感觉常常是相互联系的,尤其是触觉、本体觉与前庭觉他们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2023-08-04
(一)先天性原因1.孕妇怀孕的时候胎位不正,引起胎儿先天性的平衡失调。产妇第一胎受孕时年龄过大带来的胎儿发育方面及产程的影响。食品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造成婴幼儿对有害物质的摄入,损伤脑神经。......
2023-08-04
感觉统合教育对硬件的要求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器械,二是场所。还有,许多玩具和体育器械、游乐项目所用的器具等实际上也包含了感觉统合训练价值。教师、训练师掌握了感觉统合训练的原理,就可以灵活使用各种器械和用品、器具、玩具,还可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和兴趣点自制器械和教玩具。(二)场所要求感觉统合训练机构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场所配置及具体要求:1.接待厅。测评室需要隔离,避免声音及视觉干扰。......
2023-08-04
许多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智商没有问题,绝不可能有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感统失调影响学习和生活主要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视觉方面,如果儿童在阅读的时候常常跳字、跳行,抄写常漏字、漏行。上述现象,对于感统失调的儿童来说,一般不会全部都有,有的表现出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由于感统失调的孩子在运动、生活、学习等方面有困难,由此容易引发种种心理问题。......
2023-08-04
感觉统合失调,就是那些经过测评,明显存在感觉统合失调表现的范畴,对于智障、脑瘫等孩子是没有用的。感统治疗主要针对重度感统失调的孩子,需要对他们进行大“剂量”的刺激。感统训练主要针对轻度感统失调、一般性学习困难的孩子,在训练时间上不需要感统治疗那么长,一般每周一次就可以了。......
2023-08-04
在我国,感觉统合先传入台湾,很快在台湾普及开来。台湾的特殊教育和学前教育研究者对感觉统合理论了解都比较深入,特别涌现出了陈文德、曾美慧、高丽芷等一批感觉统合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专家。但是,在我国大陆,对感觉统合理论的系统认知和实际应用与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相比还相差很远,在学前教育界,尤其如此。感觉统合理论及训练方法在20世纪末在我国大陆开始逐步推广,至今,主要在早教机构和特殊儿童训练机构普及。......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