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对留学生的汉语课堂听课效率调查显示,只有54%同学可以听懂70%以上的课堂内容。提高留学生汉语交流的能力问卷调查显示,50.6%的留学生非常需要和中国师生交流的机会。......
2023-08-04
在来华之前,留学生无不对来华留学充满着希望和憧憬,他们希望能够在对中国国情与文化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迅速融入中国,但是,在他们进入中国后,却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这就给来华留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1.来华留学生沟通难题产生的原因
(1)文化差异
从统计结果来看,回答差异很大的学生基本占到40%。世界文化异彩纷呈,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都具有各自不同的特征,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留学生无论是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上,还是在生活习惯上都和中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就使得他们在进入中国后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沟通上的难题[2]。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比较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讲究的是“温、良、恭、俭、让”。而西方文化则主张“个人至上”的原则。这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生长在这两种文化之下的人们之间产生沟通难题也就不难理解。
(2)语言障碍
,
从统计结果来看,回答障碍很大的学生基本也占到40%。语言障碍是影响留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原因。语言存在障碍,自然难以进行交流与沟通。另外,我国进行交流的方式通常是含蓄的,而相当多的国家和地区交流形式是直接的,这样也非常容易发生问题。例如:在对于某些事情的理解和看法上,留学生常常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而我国的教师和学生则习惯于含蓄和委婉,这样,在留学生看来我国的教师和学生似乎“不够真诚”,而在我国的教师和学生看来与留学生较难相处。
(3)生活习惯差异
从问卷结果看,回答差异很大的学生占到38.6%。尽管相当多的留学生在心理上做好了准备,但是当他们来到中国后仍然难以适应中国的生活习惯,这样常常使他们产生失望感与挫折感。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留学生更倾向于和本国学生交流,原因是同一国家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语言障碍、生活习惯差异相对更小。
2.切实解决留学生的沟通难题
要想切实解决留学生的沟通难题,必须摒弃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法,贯彻落实“人本服务”理念。要从根本上对人的本质与本性进行深入、正确的认识,重视留学生的情感变化,并给他们提供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1)树立“人本服务”的教育理念
在来华留学生的教育上,教师要摒弃传统教育理念,真正树立“人本服务”的教育理念。教师要认真总结教育方面的经验,寻找“人本服务”和教育方面的平衡点,从而获取来华留学生对教师教育工作的认同;教师还要加强和留学生之间的沟通,做好教育宣传工作,让留学生在感受到教育管理重要性的同时感受到友好,为留学生的教育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
(2)尊重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传统
尊重来华留学生的文化传统,教师必须认真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掌握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留学生的思维习惯与民族心理,然后从制度、管理方式上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尊重留学生尊严、价值与自由,针对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的特点量身打造不同的服务策略,为他们提供真正的“人本服务”。
(3)加强和来华留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加强和来华留学生的沟通与交流,首先必须加强语言上的沟通,通过语言沟通解决双方之间的误会,减少分歧,消除隔阂,赢得留学生的心;其次,要及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释放留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新环境。教师还可以采取中国学生和留学生结对子的方法促进沟通与交流,并为他们进行活动提供方便。
有关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的文章
进一步,对留学生的汉语课堂听课效率调查显示,只有54%同学可以听懂70%以上的课堂内容。提高留学生汉语交流的能力问卷调查显示,50.6%的留学生非常需要和中国师生交流的机会。......
2023-08-04
文章首先介绍了“人本服务”的含义及心理学基础,然后从大力加强“人本服务”出发,针对如何解决留学生的沟通难题,不断提高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师资力量,不断提高留学生实习、工作的能力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提高留学生的教育水平提供了参考。......
2023-08-04
SIPA的课程设置代表了当前美国高校的潮流与趋势:极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SIPA强调在应对全球问题和挑战的过程中,学生应具备极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SIPA的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不止在某一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储备,同时要做好相关技能的训练。SIPA课程设置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于其“顶点实践项目”。......
2023-08-04
政府应明确牵头负责部门统筹负责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输送、联系、服务、评估,建立各部门协同育人机制,将全球治理中国籍人才培养纳入长期、系统教育方略中来,努力完善中国的全球治理人才事务管理体系。通过向国际社会输送优秀的全球治理人才,在国际组织中任职,参与具体运作,以更好地掌握全球治理的游戏规则,扩大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国际影响力。......
2023-08-04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有很多理念和做法值得中国大学参考。中国大学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肩负着新时代中国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必须通过国家顶层设计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推动。根据目前中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依托于现有学科设置体系的现实,中国大学可以在招生、学位授予等方面逐步进行适度创新。这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回应这一时代主题,积极提升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能力。......
2023-08-04
美国社会科学专业授予的博士学位近年来有超过需求的迹象,很多名牌大学拥有博士学位的人也很难在高校谋得职位,学术淘汰机制也逐渐建立起来,像肯尼斯·沃尔兹那样隔很长时间才发表论文的研究者可能很快就会失去获得长期教职的机会,学术界总的趋势如此,这种学术制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他国家。......
2023-08-04
印度高校课程国际化还体现在教育制度、教育理念、教育水准与国际接轨,主要表现为开设双语课程,教材与西方大国通用。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问题研究相关课程一直是印度各高校的研究重点和热点,研究区域多集中在靠近印度的国家和地区,研究内容涉及这些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诸方面。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离不开印度高等教育的力量,印度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为印度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和输送起到了重要作用。......
2023-08-04
21世纪的人才竞争促进了印度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战略的谋划,印度历届政府均把落实、完善国家的教育政策,培养全球治理人才作为推动科技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旨在通过全球治理平台向世界表明愿望,提出诉求,利用参与全球治理活动和提供服务维护自身利益,提升国际地位和大国形象。[13]如今,印度高等教育国际化意识不断提升,并且逐渐将培养全球治理人才提升到增强区域性影响力和提高政治地位的国家战略的高度。......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