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二,以大学为平台,提升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质量。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中国情怀和世界视野。高校在培养全球治理人才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气质和中国元素,要坚持继承、发扬、融合的基本立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将之置于全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地位。......
2023-08-04
培养创新人才,就要树立新的教育质量观念,注意“五个转向”:要由过去主要注重掌握专业知识,转向既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注意掌握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人文知识;由过去主要注重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转向不仅要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实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能力;由过去主要根据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衡量质量,转向不仅从掌握知识的量,而且特别注意从能力和素质的角度来衡量;由过去主要强调全面发展,转向不仅强调全面发展,更注意个性发展;由过去注重知识的传授、学习,转向不仅要了解现成的理论,更要他们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得到的,突出方法和方法论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问题。
1.所培养学生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我校培养的大学生应该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强烈的爱国爱校意识和归属感,有感恩品质,有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对学校有用,对祖国有用,对世界有用,否则偏离了教育的宗旨。
2.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生。创新精神本身包含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精神,培养其整合知识的能力,探究前沿知识的能力。只有学生主动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才可能谈及创新精神;也只有有了这些品质,学校培养的人才才有竞争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才能走向世界,也才能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3.把外语作为手段,具备厚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学生要有一定人文修养,掌握综合知识,并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4.重视非智力因素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要改变过去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做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锻炼其意志品质,激发其上进心,这些都是创新的动力。要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他们学会进行创造活动所必需的团结合作精神,帮助他们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宽广的胸怀对待困难和挫折,最终形成良好的创新品质。
有关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的文章
[11]第二,以大学为平台,提升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质量。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逻辑起点:中国情怀和世界视野。高校在培养全球治理人才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特色、中国精神、中国气质和中国元素,要坚持继承、发扬、融合的基本立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将之置于全校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地位。......
2023-08-04
SIPA的课程设置代表了当前美国高校的潮流与趋势:极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SIPA强调在应对全球问题和挑战的过程中,学生应具备极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SIPA的课程体系要求学生不止在某一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储备,同时要做好相关技能的训练。SIPA课程设置的最大亮点之一,在于其“顶点实践项目”。......
2023-08-04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有很多理念和做法值得中国大学参考。中国大学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肩负着新时代中国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必须通过国家顶层设计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推动。根据目前中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依托于现有学科设置体系的现实,中国大学可以在招生、学位授予等方面逐步进行适度创新。这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回应这一时代主题,积极提升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能力。......
2023-08-04
学生的毕业论文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要重视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实现知识的深化与升华的必要过程,是对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利用毕业论文的撰写进一步培养、锻炼和完善学生的创新品质。如果说在此之前的学生创新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身的创新自觉性和主动性,那么毕业论文的撰写则是对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一次强制性的锻炼与检验。......
2023-08-04
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为美国和世界政坛输送了大量的政治人才,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征值得参考和借鉴。这便是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雏形。当时的师资主要是从哈佛大学政府系和经济学系调入的,1937 年迎来第一批学生。1966年,为了纪念被刺身亡的肯尼迪总统,学院改名为肯尼迪政府学院。迄今为止,肯尼迪政府学院也已经成为著名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坐拥15所研究中心和机构,30多个决策教育和学位项目。......
2023-08-04
印度是参与国际组织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做联合国志愿者是年轻人增加在国际机构中任职经验的方法。印度历届政府均把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其开展联合国外交的重要目标,鼓励印度年轻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士到联合国任职。......
2023-08-04
就第一种渠道而言,高校要加强对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重视,在学校内部建立明确的选拔、考核、评价体系,着重培养既具备全球关切和中国情怀,又精通语言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这方面,国家需要加强相关的人事信息推送机制,对各类国际组织中国籍人员聘用和在职情况有所统计。......
2023-08-0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大为提升。然而,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却与我国的国力及国际社会并不匹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强对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因此,中国也应提高赴国际组织工作人才的相关安家、养老、保险等各项待遇,解决其各项后顾之忧。......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