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成果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成果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大为提升。然而,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却与我国的国力及国际社会并不匹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强对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因此,中国也应提高赴国际组织工作人才的相关安家、养老、保险等各项待遇,解决其各项后顾之忧。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大为提升。然而,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却与我国的国力及国际社会并不匹配。这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在国际组织特别是政府间国际组织中的人才远不及欧美大国,甚至与邻国日本也有较大差距,这是我国的国际声音十分有限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强对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如2016年9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要提高我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而做到这一点,就“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11]因此,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组织人才政策,成为我国扩大全球治理能力的重要战略选择。

第一,从国家战略层次构建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规划方针。日本很早就提出要实施所谓“重返国际社会、重塑日本国家形象”的国际组织人才战略,并由外务省直接制定政策予以落实,并制定了以JPO派遣制度为核心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体系。我国早在党的十七大就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规划,随后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六章“扩大教育开放”第48款明确提出,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第二,从国家部门层次协调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加强对国际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信息、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公开、透明。日本在外务省内部专门设有综合外交政策局,分为“联合国政策课”与“联合国行政课”。前者通过安理会、联合国大会等场合,从事关于联合国政治活动的工作,后者通过经社理事会,从事与经济有关的工作。此外,外务省还另有一个条约局,专门从事关于各种法律事务的工作。此外,日本还积极参与联合国各项筹款工作,特别是依靠自发筹款维持运转的联合国人口基金、联合国难民高级专员公署、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近东救济处等机构,日本也是主要的出资国。[12]而我国直到2015年12月21日才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通了国际组织人才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功能是提供国际组织背景情况和招聘、考试信息,为有志于通过竞聘或考试赴国际组织任职人员提供支持和帮助。

第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对国际组织人才资金支持。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发布了《国际情报战略强化事业报告》,也就是后来被称为“IF工作人员倍增战略”。战略中要求提升在各个国际体育单项协会中的日本工作人员数量。在2016年日本政府就拨款7 000万日元,2017年拨款则超过2亿日元(约180万美元)。而且,为了向国际体育联盟输送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前往会议地点的差旅住宿费都是由日本本国负担,甚至给该组织相应的各种支持。目前,在各个单项协会里,日本的执委或者技术代表都在增加。2015年以来,除了渡边守成之外,还增加铁人三项的副会长大冢真一郎,以及国际柔道联合会的上村春树以及山下泰裕两名理事。[13]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每年给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会费也不断增长,应成立专门的国际组织人才资金,加强对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增加由中国出资的专业人员数量,支持其参与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并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国际组织的互动沟通,如模拟访问、项目合作、专家交流等,并给予资金与政策鼓励。

第四,对内外均需加大宣传及福利吸引,既吸引人才赴国际组织工作,又吸引国际组织在中国落户。日本政府很重视收集各类国际机构招收实习人员的信息,鼓励本国年轻人报名应募。虽然国际机构在招人时,实习经历通常不被视为工作经验,但是实习却是年轻人了解国际机构实际业务情况与组织文化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国际机构绝大多数都在海外,也有一些是设于日本的国际机构的办事处。日本政府积极谋求与各类国际机构合作,为其在日本设立办事处提供方便。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家国际机构的办事处落户日本。因此,中国也应提高赴国际组织工作人才的相关安家、养老、保险等各项待遇,解决其各项后顾之忧。同时,也应该吸引国际组织来华落户,为人才赴国际组织工作牵线搭桥。目前,在北京设立总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8个(国际竹藤组织、亚太空间合作组织、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上海合作组织、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以及近期备受关注的亚投行)。政府间国际组织驻京代表机构25个,其中联合国的21个机构在京共设立了14个代表机构,部分派生机构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综合性机构一并代表。[14]与东京相比,常驻北京的国际组织,不管是数量上,还是层次上都有明显差距。

【注释】

[1]习近平.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EB/OL].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928/c1024−28747885.html.

[2]第4章国际社会中的日本人与外交的作用[EB/OL].外交蓝皮书(2005年),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2005/index1.html.

[3]国际公务员分为三类,第一类是G级事务性人员;第二类是P级专业职员,分设P1−P5 五个层级;第三类为D级管理职员,即干部级别。其中P级和D级职员称为专业职位以上职员。

[4]活跃在国际社会的日本人[EB/OL].外交蓝皮书(2017年),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2017/html/chapter4_01_02.html.

[5]活跃在国际社会的日本人[EB/OL].外交蓝皮书(2016年),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2016/html/chapter4_01_02.html.

[6]国际机构人事中心—联合国机构就业指导资料(2014年版)[EB/OL].http://www.mofa-irc.go.jp/shiryo/dl-data/Information_and_Guidance_2014.pdf.

[7]活跃在国际社会的日本人[EB/OL].外交蓝皮书(2016年),http://www.mofa.go.jp/mofaj/gaiko/bluebook/2016/html/chapter4_01_02.html.

[8]JPO派遣制度[EB/OL].http://www.mofa-irc.go.jp/jpo/dl-data/JPO_System.pdf.

[9]王玲.日本在国际组织中的人事布局分析[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5,12:17.

[10]唐永亮.向国际机构输送人才—日本在国际机构扩大影响力的各种举措[J].世界知识,2014,13:68−69.

[11]习近平.加强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N].人民日报,2016−09−29(1).

[12]日本不惜血本砸钱与中国争国际机构掌门人[EB/OL].(2009−12−02).http://world.huanqiu.com/roll//648662_2.html.

[13]日本花2亿“购买”国际话语权 背后有何谋划[EB/OL].(2017−07−03).http://www.sohu.com/a/154256719_570249.

[14]意娜.加快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落户”北京[J].国家治理周刊,2015,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