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为美国和世界政坛输送了大量的政治人才,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征值得参考和借鉴。这便是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雏形。当时的师资主要是从哈佛大学政府系和经济学系调入的,1937 年迎来第一批学生。1966年,为了纪念被刺身亡的肯尼迪总统,学院改名为肯尼迪政府学院。迄今为止,肯尼迪政府学院也已经成为著名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坐拥15所研究中心和机构,30多个决策教育和学位项目。......
2023-08-04
叶 静
摘 要 如何去培育合格的政治人才?如何产生更多更优秀的政治人才?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The John F.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为美国和世界政坛输送了大量的政治人才,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征值得参考和借鉴。总结起来,肯尼迪政府学院之所以成功,可以归结为三点:首先,师资队伍庞大,群星闪耀,不同的研究领域常常聚集着多位优秀的研究人员和学者;其次,其拥有着多元化、国际化、尊重学生个性和兴趣的学生项目与课程设计;最后,其依赖于哈佛大学强大的基础研究和一流的后勤支持。
关键词 美国;肯尼迪政府学院;政治人才
作者简介:叶静,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在经济学家眼中,人作为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人并非仅是经济生产过程中的投入要素,人还对整个经济体所嵌入和依赖的制度安排有着深刻的影响。其中,政治人才对制度安排的影响最甚。正如亨廷顿认为的那样,政治人才会利用知识去用多元的方式推进自由、公正、平等、民主和责任等价值。[1]那么,如何去培育合格的政治人才?如何产生更多更优秀的政治人才?拥有优秀的政治人才将是大国竞争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大国崛起的力量所依。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可以把眼光投向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The John F.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它作为美国乃至世界政治人才重要的摇篮,为美国和世界政坛输送了大量的政治人才。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征,值得参考和借鉴。
肯尼迪政府学院是一所培养职业人才的研究生院,其理念认为智慧的公共政策以及公众领导可以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安全、更生机勃勃、更能自我实现,所以该学院希望召集那些希望改善世界的学生、学者和实践者聚集在一起,向未来的领袖传授领导不同机构所需要的技能。肯尼迪政府学院创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这时正是美国内外交困、需要政府介入的时期。哈佛大学毕业生卢修斯·N·李特尔(Lucius N.Littauer)正是持着这个理念捐出了200万美元,希望成立一个培育职业治理阶层的学院。这便是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雏形。当时的师资主要是从哈佛大学政府系和经济学系调入的,1937 年迎来第一批学生。1966年,为了纪念被刺身亡的肯尼迪总统,学院改名为肯尼迪政府学院。肯尼迪曾有一句名言,即“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什么”,其中的“问你能做什么(ask what you can do)”便是现在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标语。迄今为止,肯尼迪政府学院也已经成为著名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坐拥15所研究中心和机构,30多个决策教育和学位项目。目前其46 000名毕业生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各个部门任职。[2]
以下内容分为三节,第一节介绍了该学院的师资储备和研究中心,第二节介绍了该学院拥有的学生项目和培训项目,第三节介绍了肯尼迪政府学院可以从哈佛大学获得的资源。总而言之,肯尼迪政府学院师资团队强大,研究能力强,设计的项目多元且灵活,可以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同时,它可以依靠世界一流高校的资源,与哈佛大学乃至世界上其他机构合作共赢,最终造就了其孕育众多一流政治人才的奇迹。
有关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的文章
哈佛大学的肯尼迪政府学院为美国和世界政坛输送了大量的政治人才,其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特征值得参考和借鉴。这便是肯尼迪政府学院的雏形。当时的师资主要是从哈佛大学政府系和经济学系调入的,1937 年迎来第一批学生。1966年,为了纪念被刺身亡的肯尼迪总统,学院改名为肯尼迪政府学院。迄今为止,肯尼迪政府学院也已经成为著名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坐拥15所研究中心和机构,30多个决策教育和学位项目。......
2023-08-04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有很多理念和做法值得中国大学参考。中国大学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肩负着新时代中国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必须通过国家顶层设计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推动。根据目前中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依托于现有学科设置体系的现实,中国大学可以在招生、学位授予等方面逐步进行适度创新。这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回应这一时代主题,积极提升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能力。......
2023-08-04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大为提升。然而,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却与我国的国力及国际社会并不匹配。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强对国际组织人才的培养。因此,中国也应提高赴国际组织工作人才的相关安家、养老、保险等各项待遇,解决其各项后顾之忧。......
2023-08-04
按照该报告的定义,全球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在全球层次上,它涉及非政府组织、公民的迁徙、跨国公司以及全球资本性市场。在该报告中,全球治理产生的背景包括国家之间日益增长的相互依赖,个人取代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共同关注和共同命运将人们联系在一起,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一体化的全球市场等。......
2023-08-04
一个国家拥有国际公务员的职位和数量无疑是其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2009年印度外交官沙希·塔鲁尔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此外,当今就职于国际组织的印度人不在少数,他们当中不仅有普通员工,也有诸多国际公务员高官,如时任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行长查克拉巴蒂、上任英联邦秘书长夏尔马等。世界各主要大国在联合国秘书处工作人员统计......
2023-08-04
“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也将成为中国推动和引领全球治理发展的基石。关键词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方案作者简介:戴长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经济外交研究会副会长。本文拟就全球治理遭遇了怎样的困难及其产生的根源,以及中国为什么需要参与甚至引领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倡议如何与全球治理对接等问题提出自己的思考。......
2023-08-04
文章认为,目前中国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存在起步晚、意识有待提升、学科切割、人才输出能力不足等问题。而美国研究型大学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更加有效地参与全球治理,中国大学需要更加积极合理地借鉴美国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经验。然而,目前中国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状况与这一重要而紧迫的需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2023-08-04
就第一种渠道而言,高校要加强对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重视,在学校内部建立明确的选拔、考核、评价体系,着重培养既具备全球关切和中国情怀,又精通语言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这方面,国家需要加强相关的人事信息推送机制,对各类国际组织中国籍人员聘用和在职情况有所统计。......
2023-08-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