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发掘有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中国智慧,不断贡献有益于世界人民美好生活的中国理念与中国方案,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深度融入全球治理的主要思路和关键抓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顺应了时代需求,反映了国际公意。......
2023-08-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全球治理的参与者逐步转变为塑造者。改革开放伊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艰巨任务,中国积极参与到既有的全球经济体系之中以谋求自身发展,同时保持“韬光养晦”的战略姿态而并未提出自身关于全球治理的系统主张。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逐步向世界传递出更为积极参与及塑造全球治理体系的信号,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新型国际关系”、“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构想,扎实推进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全球治理制度建设工作,“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工程稳步推进。总之,中国在理念、制度和物质等方面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不断增强。
然而,目前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任职情况与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远不相称,普遍存在着代表比例不足、部门分布不均衡、任职职位总体偏低等问题,这不利于中国通过国际组织参与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解决全球问题。例如,2014 年中国在联合国系统中任职的国际职员人数仅占联合国系统国际职员总数的1%,排在世界第24位,并且主要担任低级别事务性职员;中国在联合国秘书处(UN Secretariat)中的任职人数在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最少,属于38个代表比例不足的国家。[1]这类状况严重制约了中国参与和塑造全球治理的能力。
全球治理人才是中国更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和塑造全球治理体系的基础,而人才培养归根结底需要依靠中国教育,特别是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己任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已经提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2]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些涉及全球治理的学科,比如政治学中的中外政治制度、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等二级学科,已经获得了稳固的学科地位。中国一些大学以国际合作办学的方式创新设立了涉及全球治理的学位项目(见表1)。
表1 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全球治理硕士学位项目
续表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各大学官方网站资料整理,按中国大学名称音序排序。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中国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第一,同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培养全球治理人才是中国大学面临的新任务,而美国、德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早已开始,并成为其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兴国家如俄罗斯、南非、印度、巴西等,也在加紧提高培养全球治理人才的能力。因此,中国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
第二,人才培养意识有待提升。尽管全球治理已经成为中外学术界的热点研究议题,但对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研究还相对缺乏。既有研究探讨了全球治理如何影响世界教育政策的变迁,[3]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方式及其效果,[4]中国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战略意义和发展思路,[5]高校全球治理智库建设[6]等。然而,目前关于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研究,是从国际组织人才需求和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角度展开的,[7]因此还无法涵盖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其他维度,比如国家顶层设计、跨学科培养体系建设等问题。
第三,学科切割。在横向维度上,全球治理涉及众多全球性的巨型议题(mega issue),例如全球经济问题、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等,它们纵横交错成为复合型议题。在纵向维度上,全球治理涉及从全球层面到个人层面的众多行为体,例如国际组织、国家、非国家行为体、企业、公民等。[8]然而,由于目前中国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都必须依托于某一基础性学科,比如政治学,全球治理项目培养方案的设计也主要依据该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来设计,因此存在某种学科切割、院系切割的问题,跟全球治理所需的全方位视野、多学科知识储备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中国大学有必要打破专业主义的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中国关怀、具备多语言和跨学科背景并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9]
第四,人才输出能力不足。全球治理涉及多种行为体,除上文提及的国际组织人才输出问题外,中国大学运用政府、媒体、企业、社会组织等其他渠道输出全球治理人才的能力也有待提升。中国已经倡议并设立了多个国际性及区域性组织,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这更加需要中国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从而有效运转这些组织以实践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大学应当科学地评估及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从近期看,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事关中国能否有效应对当前的国际组织人才输出、互联互通工程建设、跨国联合执法、海外利益保护等具体挑战。从长期看,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则事关中国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图伟业。美国长期主导世界秩序,而美国的高等教育也走在世界前列,在全球治理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供中国参考。同时,美国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绕不开的合作者和竞争者,深入研究美国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做到知己知彼,这本身也有助于中国有效参与全球治理。本文即以美国研究型大学为对象,梳理、评估、探索其对中国大学的参考价值。
有关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的文章
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积极发掘有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中国智慧,不断贡献有益于世界人民美好生活的中国理念与中国方案,继续丰富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张,认真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深度融入全球治理的主要思路和关键抓手。中国参与全球治理,顺应了时代需求,反映了国际公意。......
2023-08-04
在迫切需要的全球公共产品提供和全球治理方面,国际社会不能说没有行动,甚至有些行动收到了好的效果。然而,某些发达国家却在全球反恐问题上持双重标准,甚至不惜利用恐怖主义达到自身目的。这样缺乏责任的做法并不鲜见,如果大国在全球治理问题上仍然奉行丛林法则,而无意提倡创制国际合作准则,类似恐怖主义这样的威胁如何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控制和消除!......
2023-08-04
事实上,全球治理人才匮乏在中国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24]但是,当前中国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还远远跟不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参与全球治理的步伐,而这主要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国高校的非通用语种建设和人才培养严重不足。充分发挥智库在培养全球治理人才中的特殊作用,将有助于推动中国人走出国门,更多地参与到国际组织的工作当中。......
2023-08-04
中国提出要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并且强调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12]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进程将会对全球治理局面带来巨大变革。......
2023-08-04
中国全面而深入地参与全球治理乃是世界的呼唤,体现了中国担当。要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创新发展,必须着力培养一批坚定“四个自信”,具有中国情怀和世界视野的复合型专业化国际人才,讲好“中国故事”,参与、建设、引领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在国际舞台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是必要的,切实提高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供给质量意义深远。......
2023-08-04
美国研究型大学的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积累了丰富经验,其中有很多理念和做法值得中国大学参考。中国大学全球治理人才培养工作,肩负着新时代中国全球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必须通过国家顶层设计在战略层面上进行推动。根据目前中国全球治理人才培养依托于现有学科设置体系的现实,中国大学可以在招生、学位授予等方面逐步进行适度创新。这要求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必须回应这一时代主题,积极提升全球治理人才培养能力。......
2023-08-04
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变局就是全球化。随着全球化,也出现了诸多的全球性问题,全球治理因之而成为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重要议程。因此,国际关系研究界的主导话语是规则治理,规则治理模式也似乎成为国际社会中地区和全球两个层面治理的唯一模式。这一点在欧洲地区治理的实践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他的行为受到美国和欧洲各界的严厉批评。......
2024-01-10
印度是参与国际组织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做联合国志愿者是年轻人增加在国际机构中任职经验的方法。印度历届政府均把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其开展联合国外交的重要目标,鼓励印度年轻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士到联合国任职。......
2023-08-04
相关推荐